颅内动脉瘤栓塞材料的历史及现状(1)
以下文章中的[]表示参考文献
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目的是通过导管将栓塞物质填入动脉瘤内使动脉瘤完全被弹簧圈及空隙处形成血栓,瘤颈处应该有新生的内皮细胞覆盖与载瘤动脉内膜融合、修复。
一:硅胶或乳胶球囊
Serbinenko首次报道[12]用不可脱球囊闭塞颈内动脉虹吸段治疗颅内动脉瘤,开创了经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的先例。随后,Debrun等报道了使用球囊成功栓塞的经验。然而,球囊栓塞的并发症较高,造成球囊栓塞失败和并发症高的原因主要是球囊在动脉瘤内顺应性差,对脆弱的瘤壁压力大致动脉瘤破裂,不适当的闭塞载瘤动脉致脑缺血等[2, 12]。
目前已很少有人使用球囊直接闭塞动脉瘤,但于一些颈内动脉岩段或海绵窦段以及后循环的梭形或宽颈动脉瘤在球囊暂时闭塞载瘤动脉,侧枝循环代偿良好的情况下,用球囊闭塞载瘤动脉仍然是一种便捷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 http://www.100md.com
二:金属微弹簧圈
使用金属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是由Hilal首次报道[6],自此后各种各样的微弹簧圈被广泛地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栓塞[1, 5, 8, 9]。
1) 金属弹簧圈的种类:早期的金属微弹簧圈主要是游离弹簧圈。微导管到位后,使用导丝或直接用盐水注射将弹簧圈逐个推入动脉瘤内。这些弹簧圈由不锈钢制成,后来又出现了用钨合金或铂金制作的游离弹簧圈。其缺点不言而喻,不能随意调节弹簧圈在瘤内的位置;达不到理想的栓塞效果[1],可控性差,容易移位导致正常动脉意外栓塞或载瘤动脉闭塞。
机械性可脱性弹簧圈(Mechanical detachable spirals, MDS)的出现提高了弹簧圈的可控性,它是一特制的机械手抓住钨弹簧圈的金属小球,用微导管送入动脉瘤内。当弹簧圈进入瘤内后即自动解脱或轻轻旋转导丝,使弹簧圈脱离。尽管这种释放系统比游离弹簧圈进了一步,但对术者的经验及技术要求较高。
, 百拇医药
1991年由Guglielmi等[5]发明的电解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这是一种将柔软的铂金弹簧圈与不锈钢导丝焊接,当弹簧圈到位并调整至最佳位置后在导丝的末端给1mA的电流,几分钟之内使弹簧圈与导丝之间的连接处熔断并释放弹簧圈。这种弹簧圈系统可以使术者随意调整弹簧圈在瘤内的位置,达到最满意的程度后再解脱弹簧圈,加之弹簧圈由非常柔软的铂金制作,使栓塞的风险大大降低。目前已经成为栓塞动脉瘤的主要材料。其缺点是价格昂贵。
近几年来,许多研究者试图研制出更加完善的弹簧圈系统,但都没有重大突破。Murao等人[16]于1995年开始研制一种通过高频电流释放的铂金弹簧圈(Immediately electrolical detachable coils,IEDC)。其结构是将铂金弹簧圈与推送导丝之间用聚合材料(聚乙烯酸,直径0.86mm,长0.51mm)连接。给0.5W单极高频电流,在极短的时间内使连接物质断裂而释放弹簧圈。激光释放弹簧圈是近2年来正在研制的一种新产品[17],其结构是将光导纤维与铂金弹簧圈相连接,当弹簧圈到位后用激光产热量使弹簧圈脱离光导纤维。
2) 影响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因素:瘤颈的大小;从神经外科的角度看,对于手术区关心的是动脉瘤囊的大小或动脉瘤颈处钙化的状况,尤其是大的或巨大的动脉瘤,在分离暴露瘤颈时会影响操作。相反从血管内栓塞的角度看,更加关心瘤颈的大小,因为这是使用弹簧圈栓塞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http://www.100md.com(廖中荣)
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目的是通过导管将栓塞物质填入动脉瘤内使动脉瘤完全被弹簧圈及空隙处形成血栓,瘤颈处应该有新生的内皮细胞覆盖与载瘤动脉内膜融合、修复。
一:硅胶或乳胶球囊
Serbinenko首次报道[12]用不可脱球囊闭塞颈内动脉虹吸段治疗颅内动脉瘤,开创了经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的先例。随后,Debrun等报道了使用球囊成功栓塞的经验。然而,球囊栓塞的并发症较高,造成球囊栓塞失败和并发症高的原因主要是球囊在动脉瘤内顺应性差,对脆弱的瘤壁压力大致动脉瘤破裂,不适当的闭塞载瘤动脉致脑缺血等[2, 12]。
目前已很少有人使用球囊直接闭塞动脉瘤,但于一些颈内动脉岩段或海绵窦段以及后循环的梭形或宽颈动脉瘤在球囊暂时闭塞载瘤动脉,侧枝循环代偿良好的情况下,用球囊闭塞载瘤动脉仍然是一种便捷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 http://www.100md.com
二:金属微弹簧圈
使用金属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是由Hilal首次报道[6],自此后各种各样的微弹簧圈被广泛地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栓塞[1, 5, 8, 9]。
1) 金属弹簧圈的种类:早期的金属微弹簧圈主要是游离弹簧圈。微导管到位后,使用导丝或直接用盐水注射将弹簧圈逐个推入动脉瘤内。这些弹簧圈由不锈钢制成,后来又出现了用钨合金或铂金制作的游离弹簧圈。其缺点不言而喻,不能随意调节弹簧圈在瘤内的位置;达不到理想的栓塞效果[1],可控性差,容易移位导致正常动脉意外栓塞或载瘤动脉闭塞。
机械性可脱性弹簧圈(Mechanical detachable spirals, MDS)的出现提高了弹簧圈的可控性,它是一特制的机械手抓住钨弹簧圈的金属小球,用微导管送入动脉瘤内。当弹簧圈进入瘤内后即自动解脱或轻轻旋转导丝,使弹簧圈脱离。尽管这种释放系统比游离弹簧圈进了一步,但对术者的经验及技术要求较高。
, 百拇医药
1991年由Guglielmi等[5]发明的电解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这是一种将柔软的铂金弹簧圈与不锈钢导丝焊接,当弹簧圈到位并调整至最佳位置后在导丝的末端给1mA的电流,几分钟之内使弹簧圈与导丝之间的连接处熔断并释放弹簧圈。这种弹簧圈系统可以使术者随意调整弹簧圈在瘤内的位置,达到最满意的程度后再解脱弹簧圈,加之弹簧圈由非常柔软的铂金制作,使栓塞的风险大大降低。目前已经成为栓塞动脉瘤的主要材料。其缺点是价格昂贵。
近几年来,许多研究者试图研制出更加完善的弹簧圈系统,但都没有重大突破。Murao等人[16]于1995年开始研制一种通过高频电流释放的铂金弹簧圈(Immediately electrolical detachable coils,IEDC)。其结构是将铂金弹簧圈与推送导丝之间用聚合材料(聚乙烯酸,直径0.86mm,长0.51mm)连接。给0.5W单极高频电流,在极短的时间内使连接物质断裂而释放弹簧圈。激光释放弹簧圈是近2年来正在研制的一种新产品[17],其结构是将光导纤维与铂金弹簧圈相连接,当弹簧圈到位后用激光产热量使弹簧圈脱离光导纤维。
2) 影响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因素:瘤颈的大小;从神经外科的角度看,对于手术区关心的是动脉瘤囊的大小或动脉瘤颈处钙化的状况,尤其是大的或巨大的动脉瘤,在分离暴露瘤颈时会影响操作。相反从血管内栓塞的角度看,更加关心瘤颈的大小,因为这是使用弹簧圈栓塞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http://www.100md.com(廖中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