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神经外科 > 01
编号:10301038
脊髓血管胚胎发生发育的解剖学及其对脊髓动静脉畸形治疗的指导意义(4)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胎儿标本中,颈髓前动脉的双干较成人标本明显,通过对不同胎龄段标本的细致观察,这种趋势是由于血流动力学原因造成,而不再是相互之间的融合。一侧脊髓前动脉除了供应同侧脊髓,而且成为前纵轴动脉的主要通道,管径增粗。另一侧仅负责供应同侧脊髓,管径相对较细,在成人标本中,有时可见较细的一侧象是从脊髓前动脉主干上发出的一条分支,在前正中裂内走行几个节段。

    胸腰段毛细血管柱在中线部位融合成一条脊髓前动脉。

    关于脊髓前动脉成为一条纵轴的演变过程,一般认为胚胎早期,脊髓前表面有两条毛细血管柱(正如本作者观察到的结果),二者相互靠近,融合成一条主干。本作者根据以上的观察结果和推断,认为融合仅在毛细血管期发生,当已经发育成动脉时,就失去了融合的潜能,但随着血流动力学因素的不断作用,有的增生,有的相对退化。即最终脊髓表面血管的形态,是融合与不对称退化的结果。

    脊髓前动脉的分支—前正中裂动脉,一般以前正中裂为界,各负责一半的脊髓前部的血供。有的前正中裂动脉在从脊髓前动脉发出处,有的经过一小段共干后,再发出左右分支。这也是在毛细血管期融合的结果。脊髓背面的血管主要是两条脊髓后动脉纵干和它们发出的冠状动脉丛构成,由于颈髓的血供较多,背方的冠状动脉丛较稠密,而且在背根的后方常常出现两条与脊髓后动脉口径近似的动脉纵轴。

    各胚龄胎儿标本髓内毛细血管在脊髓灰质前角和侧角密度较高,形成网络。随灰质的增大,毛细血管网的范围也相应的增加。Sturrock R.R.利用计量组织学和电镜观察方法研究胚龄10天(E10)至成年的小鼠和兔子的脊髓血管发生, 发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两个血管数量快速增长阶段, 分别与神经原的早期分化和髓鞘大量形成同期。

    由于各型动脉和静脉是在局部的血流动力学因素的作用下,由普通的毛细血管通过不同程度地增生形成的。因此在胚胎早期脊髓以及稍大胎儿的髓内,分辨动静脉比较困难。本作者通过墨汁灌注(同时显示动、静脉)、H.E.染色(观察弹力纤维层)以及铅丹灌注(显示动脉)等办法相互对照,认为神经板或神经沟时期,血液在腹侧面的毛细血管中流进、流出。毛细血管进入神经管后,静脉血通过放射状的静脉向周围回流,由于前后角细胞的发育不均衡和前正中裂的出现前方的静脉也融合成走行在前正中裂内的一条纵轴,接受灰质前角和前内侧白质放射状的小静脉。随着前角的快速发育,前方空间相对受限,脊髓静脉血主要通过周围众多的放射状静脉回流。这样的血流方向和布局,有助于动脉血首先通过较活跃的前角细胞区域,使这一区域获得充足的养分。, http://www.100md.com(张鸿祺)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