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泌尿外科 > 05
编号:10301148
银屑病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微生物感染致病的可能机理,其一,真菌壁的酵母多糖、肠道细菌的内毒素、 链球菌产物通过活化补体替代途径,作用于炎症细胞。补体C5a不仅是PMN重要的趋化因子,而且还能促进抗原诱导的Th细胞增殖。有人发现皮损角质层和鳞屑中有大量补体存在;其二,微生物抗原、感染后的自身抗原成份的改变以及某些微生物与角朊细胞的交叉抗原经过巨噬细胞的作用后激活淋巴细胞;其三,近来认为细菌的分泌产物可能是致病的超抗原。 细菌产物,主要是链球菌和金葡菌产生的各种化脓毒素(如,猩红热毒素、中毒性休克毒素、葡萄球菌内毒素、表皮剥脱毒素等)及链球菌M蛋白作为超抗原,不受第二类MHC的限制,选择性地活化T细胞表达TCRVβ(T细胞受体可变区β链)基因的抗原(如链球菌M蛋白刺激T细胞表达TCRVβ2、4、8、抗原),引起增殖,产生细胞因子。

    (三)免疫功能紊乱: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在银屑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患者的PMN功能无先天性缺陷,但患者血清能改变PMN功能。表皮PMN聚集是局部化学趋化性和粘附性增强的继发现象。银屑病的单核细胞功能虽然活跃,但是不能清除沉积于皮肤内的T细胞激活抗原。淋巴细胞的表现引人注目。皮损初期先有CD4+为主的T淋巴细胞进入,与同时增多的LC紧靠;以后CD8细胞大量进入皮损表皮,见于斑块状皮损中。这一组织象显示银屑病为局部的免疫反应,CD4起了关键的作用。临床也发现,抑制CD4活化的药物,如CyA、FK506对银屑病有效。CD4单克隆抗体治疗银屑病有效。近来还认为CD8细胞可能引起角朊细胞的微损伤,使皮损持久。免疫学基础的研究提示:淋巴细胞的移行与细胞膜表面蛋白粘附分子有关;淋巴细胞的活化与细胞因子有关。银屑病皮损的局部和外周血中有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这些细胞因子相互影响,调节着免疫反应和角朊细胞增生,被称之为"银屑病细胞因子网络"。
, 百拇医药
    Baker归纳了一个银屑病免疫发病机制的模式:

    首先抗原递呈细胞将抗原递呈给CD4T细胞。活化的CD4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IL2、IL6、IL8,直接刺激角朊细胞增生;r-IFN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和角朊细胞表达ICAM-1,角朊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TNF-a和IL-1诱导内皮细胞表达ELAM-1和VCAM-1,从而白细胞进一步外渗。同时记忆T细胞(表达HECA-452抗原)也从血中进入皮损,产生细胞因子。银屑病角朊细胞受刺激后也分泌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形式使银屑病的病程长期存在。在同形反应中,角朊细胞由表皮损伤直接活化,可能启动了细胞因子释放的过程,引起表皮增生。但是这一反应仅发生于一部分患者中,因此必然有其他控制疾病表达的因素参与。

    银屑病体液免疫方面也有异常发现,包括补体、免疫球蛋白、抗角蛋白抗体,尤其是50KD的角蛋白、纤维蛋白溶酶等
, 百拇医药
    (四)精神、神经内分泌因素:临床发现:紧张及应激事件可促发或加重银屑病,以往报道此类患者占10-80%;用精神松弛治疗、安定药物能使银屑病缓解;神经切断后,相应区域银屑病皮损随之消失。近来放免测定还发现:皮损中神经肽类P物质和血管活性肽含量显著增高;含P物质的神经纤维增多;外用辣椒素使皮损中P物质减少,从而改善病情。这些发现为紧张加重银屑病提供了生化基础的依据。但是其作用的途径、影响的方式还不清楚。女性月经初潮、经期、妊娠、分娩哺乳期皮疹出现明显变化,缓解、加重无明确规律。

    (五)代谢异常: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曾发现多方面的代谢异常,包括糖、蛋白质、类脂的代谢;多种酶的失平衡;花生四烯酸、聚胺的增高;等。最令人感兴趣的是:环核苷酸的代谢异常,cAMP/cGMP比例下降,使细胞分裂加快,增生失去控制。我们发现患者易伴发心血管疾病,血脂偏高;还发现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中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尤其亚油酸在皮损严重和/或广泛组显著增高,伴有油酸减少,病情较轻时恢复正常.这一改变可能继发于银屑病的粒层病理改变,但是有可能反过来作用于银屑病,影响细胞膜的结构代谢,促使疾病持续.减轻时, 百拇医药(方栩)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