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引起的感染是临床治疗上最为棘手的感染之一。而目前对MRSA有效的药物不多,糖肽类是公认的治疗MRSA感染唯一肯定有效的药物。在临床应用的糖肽类抗生素主要有以下三个品种: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其中,万古霉素最早被开发并在临床应用,迄今为止,尚无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MRSA。下面就它们的抗菌作用特点、药代动力学特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应用做一下介绍。
一、 万古霉素:万古霉素是50年代开发的抗阳性球菌抗生素,具有不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的特点。但因为其毒性大,而未受到临床重视。近年来, MRSA的出现造成的感染已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但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人们在寻找有效治疗MRSA感染药物中发现了万古霉素,所有MRSA对它几乎都不产生耐药性是万古霉素的一个突出优点。万古霉素(Vancomycin)由东方链霉菌(S.orientalis)培养液中所得的一种无定形糖肽类抗生素,国内由放线菌万23号所得的产品主要含N-去甲基万古霉素,也含少量万古霉素,称为去甲万古霉素(Demethylvancomycin,norvancomycin)其效价高于国外品。二者化学结构相近,作用相似。
1. 抗菌作用:本品对各种革兰阳性菌包括球菌和杆菌均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大多为0.06-5mg/L。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肠球菌对本品非常敏感,几无耐药菌。其中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90£2 mg/L。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则耐药。去甲万古霉素的抗菌作用比万古霉素略强。本品属快速杀菌剂。作用于细菌细胞壁,与粘肽的侧链形成复合物,从而抑制细胞壁的蛋白合成。在体外或体内均不易产生耐药性。
2. 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不易吸收。成人静滴0.5g后,峰浓度可达及10mg/L,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6小时。剂量增加一倍,峰浓度及有效血药浓度持续时间均增长。连续多次给药,药物在体内轻度蓄积。本品消除半衰期为6小时。肾功能不全者的半衰期明显延长,长者可达9天,易导致严重毒性反应。静脉给药主要以原形自肾排泄,24小时的尿中排泄率为80-90%。静滴0.5g后24小时内尿药浓度为9-300mg/L。少量药物经胆汁排泄,大便中的药物浓度约为4.1-36mg/kg。药物仅小部分在体内代谢。血液透析并不能消除万古霉素。本品能迅速分布到各种体液中,也可进入各体腔和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但不易渗入房水和脑脊液中。脑膜有炎症时,药物的渗透增加,浓度可达1.2-4.8mg/L,约为血药浓度的7%-21%。本品的蛋白结合率为55%。
3. 不良反应:万古霉素的毒性作用主要与产品纯度有关,产品纯度提高可减少药物毒性产生。
3.1. 耳毒性: 轻者耳鸣,重者耳聋,是本品最严重的毒性反应。及早停药则听力可恢复,但部分病人停药后听力损害仍在进展直至耳聋。耳毒性的房水与血药浓度过高有关。血药浓度若超过80mg/L,持续数天,即出现听力损害。大剂量、长疗程、老年患者或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发生耳毒性。
3.2. 肾毒性: 主要损及肾小管,轻者可有蛋白尿和管型尿,重者血尿、少尿、氮质血症,直至肾功能衰竭。发生率约5%。其原因不甚明确,有人曾认为肾毒性由杂质引起,但最新资料提出,万古霉素本身即具肾毒性,与氨基糖甙类药物联合时更明显。
3.3变态反应: 偶有药物热、皮疹、瘙痒等,有时出现后颈部、上肢、上身皮肤潮红、瘙痒和血压下降(红人综合征),抗组胺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3.4. 其他: 静脉给药浓度过高或速度太快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口服时可引起呕吐和口腔异味感,偶有粒细胞减少。为减少不良反应,轻症感染不宜选用本品。肾功能不全者、新生儿与早产儿也不宜选用。老年人慎用。必须应用时应严格调整剂量,且监测血药浓度,疗程一般不应超过10-14天,血药浓度应维持在25mg/L以下。各种肾毒性药物避免与本品合用。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尿常规与肾功能。
4. 给药方法:成人静滴万古霉素1-2g/d,儿童每日20-40mg/kg,分2次给药。0.4g去甲万古霉素相当于0.5g万古霉素。每克药物至少加200ml液体在1小时以上时间内缓慢滴入,一般疗程2周,严重全身感染可酌情延长至3-4周。口服(成人)剂量2g/d,分4次服用。 (吕媛)
一、 万古霉素:万古霉素是50年代开发的抗阳性球菌抗生素,具有不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的特点。但因为其毒性大,而未受到临床重视。近年来, MRSA的出现造成的感染已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但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人们在寻找有效治疗MRSA感染药物中发现了万古霉素,所有MRSA对它几乎都不产生耐药性是万古霉素的一个突出优点。万古霉素(Vancomycin)由东方链霉菌(S.orientalis)培养液中所得的一种无定形糖肽类抗生素,国内由放线菌万23号所得的产品主要含N-去甲基万古霉素,也含少量万古霉素,称为去甲万古霉素(Demethylvancomycin,norvancomycin)其效价高于国外品。二者化学结构相近,作用相似。
1. 抗菌作用:本品对各种革兰阳性菌包括球菌和杆菌均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大多为0.06-5mg/L。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肠球菌对本品非常敏感,几无耐药菌。其中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90£2 mg/L。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则耐药。去甲万古霉素的抗菌作用比万古霉素略强。本品属快速杀菌剂。作用于细菌细胞壁,与粘肽的侧链形成复合物,从而抑制细胞壁的蛋白合成。在体外或体内均不易产生耐药性。
2. 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不易吸收。成人静滴0.5g后,峰浓度可达及10mg/L,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6小时。剂量增加一倍,峰浓度及有效血药浓度持续时间均增长。连续多次给药,药物在体内轻度蓄积。本品消除半衰期为6小时。肾功能不全者的半衰期明显延长,长者可达9天,易导致严重毒性反应。静脉给药主要以原形自肾排泄,24小时的尿中排泄率为80-90%。静滴0.5g后24小时内尿药浓度为9-300mg/L。少量药物经胆汁排泄,大便中的药物浓度约为4.1-36mg/kg。药物仅小部分在体内代谢。血液透析并不能消除万古霉素。本品能迅速分布到各种体液中,也可进入各体腔和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但不易渗入房水和脑脊液中。脑膜有炎症时,药物的渗透增加,浓度可达1.2-4.8mg/L,约为血药浓度的7%-21%。本品的蛋白结合率为55%。
3. 不良反应:万古霉素的毒性作用主要与产品纯度有关,产品纯度提高可减少药物毒性产生。
3.1. 耳毒性: 轻者耳鸣,重者耳聋,是本品最严重的毒性反应。及早停药则听力可恢复,但部分病人停药后听力损害仍在进展直至耳聋。耳毒性的房水与血药浓度过高有关。血药浓度若超过80mg/L,持续数天,即出现听力损害。大剂量、长疗程、老年患者或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发生耳毒性。
3.2. 肾毒性: 主要损及肾小管,轻者可有蛋白尿和管型尿,重者血尿、少尿、氮质血症,直至肾功能衰竭。发生率约5%。其原因不甚明确,有人曾认为肾毒性由杂质引起,但最新资料提出,万古霉素本身即具肾毒性,与氨基糖甙类药物联合时更明显。
3.3变态反应: 偶有药物热、皮疹、瘙痒等,有时出现后颈部、上肢、上身皮肤潮红、瘙痒和血压下降(红人综合征),抗组胺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3.4. 其他: 静脉给药浓度过高或速度太快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口服时可引起呕吐和口腔异味感,偶有粒细胞减少。为减少不良反应,轻症感染不宜选用本品。肾功能不全者、新生儿与早产儿也不宜选用。老年人慎用。必须应用时应严格调整剂量,且监测血药浓度,疗程一般不应超过10-14天,血药浓度应维持在25mg/L以下。各种肾毒性药物避免与本品合用。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尿常规与肾功能。
4. 给药方法:成人静滴万古霉素1-2g/d,儿童每日20-40mg/kg,分2次给药。0.4g去甲万古霉素相当于0.5g万古霉素。每克药物至少加200ml液体在1小时以上时间内缓慢滴入,一般疗程2周,严重全身感染可酌情延长至3-4周。口服(成人)剂量2g/d,分4次服用。 (吕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