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在分类上属于链球菌科,是人类和温血动物肠道的正常栖居菌,常见于腹部和盆腔部感染所分离出的混合菌丛中。既往曾认为肠球菌是对人类无害的共栖菌,但近年来的研究已证实了它的致病潜力。除可引起多种社区感染外,目前在革兰氏阳性球菌中,肠球菌是仅次于葡萄球菌属细菌的重要医院感染病原菌。据报道,1990-1992年,由肠球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占10%,泌尿道感染占16%,手术伤口感染占12%,血液感染占9%,而ICU病房的肠球菌分离率远高于其它普通病房。
形态与染色
肠球菌为直径0.6-2um,呈单个、成双或短链状排列的卵圆形革兰氏阳性球菌,无芽胞,无荚膜,部分肠球菌(如微黄肠球菌)有稀疏鞭毛。
培养特点和生化反应
肠球菌对营养的要求较高,在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接种血平板35。C培养18小时后,可形成灰白色、不透明、表面光滑、直径为0.5-1mm大小的圆形菌落,在血平皿板上主要表现为γ或α溶血现象。肠球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触酶阴性,多数具有吡咯酮芳基酰胺酶,能水解吡咯烷酮-β-萘基酰胺(PYR)。与同科的链球菌在生理上的显著区别在于肠球菌能在高盐、高碱条件下,40%胆汁培养基上和10-45。C的环境下生长,并对许多抗菌药物表现为固有耐药。
分种和分型
肠球菌在Lancefield血清学分类上属于D群。根据伯杰细菌学分类手册和临床微生物学手册,将肠球菌属分为以下14个菌种:
粪肠球菌(E.faecalis)、屎肠球菌(E.faecium)、鸟肠球菌(E.avium)、假鸟肠球菌(E.pseudoavium)、棉子糖肠球菌(E.raffinosus)、恶臭肠球菌(E.malodoratus)、酪黄肠球菌(E.casseliflavus)、孟氏肠球菌(E.mundtii)、微黄肠球菌(E.flavescens)、鸡肠球菌(E.gallinarum)、坚韧肠球菌(E.durans)、空肠肠球菌(E.hirae)、不称肠球菌(E.dispar)、硫黄色肠球菌(E.sulfureus)。
其中,粪肠球菌(E.faecalis)和屎肠球菌(E.faecium)为主要部分,约占总数的95%左右。
肠球菌分型的经典方法有细菌素分型、噬菌体分型、生化反应类型分型、耐药谱分型和血清学分型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着工作量大、耗时、昂贵和结果欠客观等问题。近几年来兴起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中,采用rRNA基因探针对肠球菌进行分型等方法已显示出应用前景。
临床意义
肠球菌所致的感染中最常见为尿路感染,而其中绝大部分为院内感染,常引起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多与尿路器械操作、保留导尿管和病人的尿路结构异常有关。其次为腹部和盆腔等部位得创伤和外科术后感染。肠球菌亦是引起老年人和严重基础疾病患者败血症的常见病原菌。肠球菌败血症通常起源于泌尿生殖道感染、腹腔感染、胆道感染和血管内导管感染等原发感染灶。虽然肠球菌可从痰和其它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来,但它并不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也很少引起蜂窝织炎等皮肤软组织感染。
肠球菌的耐药问题
肠球菌对大多数常用的抗菌药物呈固有耐药.另外,由于近年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肠球菌耐药菌株的增加.1979年欧洲首次报道耐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肠球菌,1983年报道第一例产b-内酰胺酶的粪肠球菌,1992年报道第一例产b-内酰胺酶的屎肠球菌,1988年首次报道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现在,肠球菌耐药株日益增多,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在国外文献报道中已屡见不鲜,国内亦有个例出现.这些使肠球菌所致的重症感染的治疗成为临床棘手问题之一.
肠球菌产生耐药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度耐青霉素肠球菌,PBP-5,青霉素酶(少数);
2-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细胞壁渗透性改变;
3-高度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氨基糖苷类纯化酶APH(2'')-AAC
(6');
4-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药表型有VanA、VanB、VanC;
在肠球菌中,文献报道存在4种糖肽类抗生素表型:①VanA表型: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高度耐药表型;②VanB表型:只对万古霉素耐药;③VanC表型:鸟肠球菌所特有,对万古霉素非诱导性低度
耐药;④VanC样表型:见于卡氏肠球菌,表现同VanC,但无基因同源性。 (王进)
形态与染色
肠球菌为直径0.6-2um,呈单个、成双或短链状排列的卵圆形革兰氏阳性球菌,无芽胞,无荚膜,部分肠球菌(如微黄肠球菌)有稀疏鞭毛。
培养特点和生化反应
肠球菌对营养的要求较高,在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接种血平板35。C培养18小时后,可形成灰白色、不透明、表面光滑、直径为0.5-1mm大小的圆形菌落,在血平皿板上主要表现为γ或α溶血现象。肠球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触酶阴性,多数具有吡咯酮芳基酰胺酶,能水解吡咯烷酮-β-萘基酰胺(PYR)。与同科的链球菌在生理上的显著区别在于肠球菌能在高盐、高碱条件下,40%胆汁培养基上和10-45。C的环境下生长,并对许多抗菌药物表现为固有耐药。
分种和分型
肠球菌在Lancefield血清学分类上属于D群。根据伯杰细菌学分类手册和临床微生物学手册,将肠球菌属分为以下14个菌种:
粪肠球菌(E.faecalis)、屎肠球菌(E.faecium)、鸟肠球菌(E.avium)、假鸟肠球菌(E.pseudoavium)、棉子糖肠球菌(E.raffinosus)、恶臭肠球菌(E.malodoratus)、酪黄肠球菌(E.casseliflavus)、孟氏肠球菌(E.mundtii)、微黄肠球菌(E.flavescens)、鸡肠球菌(E.gallinarum)、坚韧肠球菌(E.durans)、空肠肠球菌(E.hirae)、不称肠球菌(E.dispar)、硫黄色肠球菌(E.sulfureus)。
其中,粪肠球菌(E.faecalis)和屎肠球菌(E.faecium)为主要部分,约占总数的95%左右。
肠球菌分型的经典方法有细菌素分型、噬菌体分型、生化反应类型分型、耐药谱分型和血清学分型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着工作量大、耗时、昂贵和结果欠客观等问题。近几年来兴起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中,采用rRNA基因探针对肠球菌进行分型等方法已显示出应用前景。
临床意义
肠球菌所致的感染中最常见为尿路感染,而其中绝大部分为院内感染,常引起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多与尿路器械操作、保留导尿管和病人的尿路结构异常有关。其次为腹部和盆腔等部位得创伤和外科术后感染。肠球菌亦是引起老年人和严重基础疾病患者败血症的常见病原菌。肠球菌败血症通常起源于泌尿生殖道感染、腹腔感染、胆道感染和血管内导管感染等原发感染灶。虽然肠球菌可从痰和其它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来,但它并不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也很少引起蜂窝织炎等皮肤软组织感染。
肠球菌的耐药问题
肠球菌对大多数常用的抗菌药物呈固有耐药.另外,由于近年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肠球菌耐药菌株的增加.1979年欧洲首次报道耐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肠球菌,1983年报道第一例产b-内酰胺酶的粪肠球菌,1992年报道第一例产b-内酰胺酶的屎肠球菌,1988年首次报道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现在,肠球菌耐药株日益增多,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在国外文献报道中已屡见不鲜,国内亦有个例出现.这些使肠球菌所致的重症感染的治疗成为临床棘手问题之一.
肠球菌产生耐药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度耐青霉素肠球菌,PBP-5,青霉素酶(少数);
2-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细胞壁渗透性改变;
3-高度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氨基糖苷类纯化酶APH(2'')-AAC
(6');
4-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药表型有VanA、VanB、VanC;
在肠球菌中,文献报道存在4种糖肽类抗生素表型:①VanA表型: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高度耐药表型;②VanB表型:只对万古霉素耐药;③VanC表型:鸟肠球菌所特有,对万古霉素非诱导性低度
耐药;④VanC样表型:见于卡氏肠球菌,表现同VanC,但无基因同源性。 (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