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器官移植 > 03
编号:10301478
器官移植的麻醉(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C、贫血的纠正,没有必要超过70g/L。

    D、明显的(功能性的)胸膜或心包渗出需要治疗。

    E、对长期使用激素而致肾上腺皮质抑制的病人应考虑使用"冲击"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F、糖尿病病人应控制适当的血糖水平,避免酮症酸中毒。

    2、麻醉的选择:

    A、全身麻醉:

    a、优点:安全、易控制。能精确地控制呼吸,即可确保氧供又能控制血中CO2的水平。易于调节心率、血压、心输出量和酸碱平衡。为精细的手术提供条件。病人舒适。麻醉操作时间短,使手术及时开始。

    b、缺点:是相对的,对麻醉及监测设备,麻醉医师的水平要求较高。麻醉药物有潜在的肾毒性,病人对药物敏感或易蓄积。有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可能。

    c、适应症: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充血性心衰、肺水肿等并发症者。精神紧张、不合作、肥胖等不适合椎管内麻醉的病人。

    B、硬膜外麻醉:

    a、优点:阻滞平面能满足中下腹部的手术要求。能阻滞胸腰段的交感神经,减少肾血管痉挛。使用的麻醉药物少,且不影响肾功能。穿刺技术在我国已经普及。便于术后止痛。

    b、缺点:麻醉的可靠性较差,关键时刻不能确保术野的安静。不能保证适当的通气和氧合,不利于酸碱和电解质的平衡。使病人焦虑和应激,从而不易调节心率和血压。穿刺不当有发生硬膜外血肿的可能。操作占用一定的时间。

    c、适应症:体质较好、并发症较轻的多数肾移植病人。

    C、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明显提高了麻醉的可靠性,但也增加了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

    D、全麻与硬膜外复合麻醉:对于伴有充血性心衰和肺水肿等严重的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人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的方法可发挥这两种麻醉方法的优点,减轻各自的缺点,只要时间允许是一个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方法。

    E、臂丛阻滞:用于动静脉短路的手术。因此类病人处于高循环状态,局麻药作用的持续时间会缩短。

    3、麻醉管理:

    A、监测:无创监测:GCG、血压、SPO2、体温:全麻时的呼末CO2、O2和吸入麻醉药浓度及肌松监测。有创监测:CVP(大多数病人),对术后的体液平衡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资料表明,维持CVP于较高的水平(12-14mmHg)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发生器官衰竭的可能。动脉内连续测压和肺动脉测压用于严重心血管病变者。血气、酸碱、电解质、血糖、血球压积及渗透压监测。

    B、诱导:采用快速诱导。尤其是伴有糖尿病的病人有延迟胃排空的可能。硫喷妥钠的蛋白结合率高,对终末期肾病的病人应当减量。依妥咪酯对血压的影响小也可用于快速诱导。诱导前血钾升高的病人尤其是慢性尿毒症合并神经损害的病人使用司可林可导致血钾的显著增高。可以采用非去极化的肌松药诱导,但应警惕发生误吸的可能。, 百拇医药(田鸣)
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