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移植手术的进展(3)
4.角膜干细胞移植
正常角膜缘是维持健康和有功能眼表面的关键,角膜上皮细胞来自于角膜缘干细胞,业已证明干细胞有很强的增殖力,明显高于角膜上皮细胞。角膜缘受损后,结膜上皮长入角膜表面,新生血管生成,角膜上皮结膜化。角膜缘功能障碍的患者(严重化学烧伤、多次内眼手术角膜缘受损、Steveu-Johnson综合征等)。常规行PKP手术常在短期内失败,因为角膜上皮愈合障碍或不能愈合。
角膜干细胞位于角膜缘基底部,Kenyon、Tseng等[12]应用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严重眼表疾病,取得较好疗效,该手术在我国目前开展已较普遍。值得注意的是角膜缘移植供体材料的选择,可以取自异体或自身健眼,由于某些眼表疾病双眼者多,因此无从取材,而且过多切除健眼角膜缘日后会引起健眼角膜缘衰竭,造成严重并发症。异体供体的优点是可以多取组织,但由于角膜缘是一个血管化组织,排异反应发生率必然会很高,HLA--配型有一定意义。
, 百拇医药
Rao[13]报告亲属提供角膜缘组织,同时HLA配型相符,观察较长时间后,某些患者仍有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干细胞移植不良或是免疫介导的干细胞损害。PKP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眼表疾病,最好取自同一供体,可以减少排异反应发生。建议周身用免疫抑制剂,口服强的松4周,皮质类固醇点眼4—6周,并应长期随诊。
此外,选择羊膜等作为载体[14],培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正在进行深入研究。
5.人工角膜
人工角膜移植(Keratoprostheses,Kpro)如同其它人造器官/组织一样,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15],因为同种异体(allograft)PKP在某些患者的手术很难成功,包括高危患者即角膜新生血管、以往手术排异,自家免疫性疾病以及严重干眼,特别是严重干眼属PKP禁忌症,如Steven-Johson综合症、眼类天疱疮,这些患者视力极差,期待PKP重见光明。因此研究Kpro对这类患者有特殊的意义。
, 百拇医药
人工角膜研究已历经了150年,早在1859年Heusser首次用玻璃替代角膜植入一名眼烧伤患者,保持三月。20世纪70年代Dohlman用PMMA研制的人工角膜在技术上有了很大改进[16],以后有更多学者在用不同的高分子聚合物作为人工角膜的材料进行实验,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Kpros严重的并发症是植入物与人体的相容性问题而致植入物排出,其次是膜形成、感染、眼内炎症和青光眼,相信通过学者们的探讨,这些问题将会进一步解决,使那些不适合作PKP手术的眼表疾病患者恢复视力。
6 小结
角膜移植术开始于20世纪初,经历一个世纪的发展,从最初简单的穿通角膜移植术,逐渐发展了板层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和眼前节再造等手术,针对不同疾病,选择不同手术,疗效相应提高,对于医患最棘手的排异反应治疗方法较以往大为改进。人工角膜研究成功将会给许多严重眼表疾病患者带来希望。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Lindstrom RL, Kaufman HE, et al. Am J Ophthalmol 1992;114:345
2.Frueh BE, Bohnke M. Cornea ;2000,118:757—760
3.Chao BJ, Gross SJ et al. Cornea 1998;17:417—422
4.Rieck P,et al. Exp Eye Res 1992;54:987—998
5.Hartmann T. Cornea 1995;14:227—234
6.Senoo T,Toyce NC.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0;41:660—667
, http://www.100md.com
7.Ishioka M,Shimazaki J,et al. British J Ophthalmol 2000;84:714—717
8.Shimazaki J,Yang HY,et al. Ophthalmology 1997;104;2068—2076
9.Inoue K, Amano S,et al. Jap J Ophthalmol 2000;44:302—305
10.谢立信等 眼库资料 青岛 1999,P33
11.Inoue K, Amanos, et al . Eye 2000;14:201—205
12.Kenyon KR, Tseng SCG. Ophthalmology 1989;96:709—723
13.Rao Sk, Rajagopal R, et al. Ophthalmology 1999;106:822—828
14.Koizumi N, Natomi T,et al. Cornea 2000;19:65—71
15.HicksCR, Fitton JH,Chirila TV. Surv Ophthalmol 1997;42:175—189
16.FittonJH, Ziegelar BW. Cornea 1998;17:109—114, 百拇医药(厐国祥)
正常角膜缘是维持健康和有功能眼表面的关键,角膜上皮细胞来自于角膜缘干细胞,业已证明干细胞有很强的增殖力,明显高于角膜上皮细胞。角膜缘受损后,结膜上皮长入角膜表面,新生血管生成,角膜上皮结膜化。角膜缘功能障碍的患者(严重化学烧伤、多次内眼手术角膜缘受损、Steveu-Johnson综合征等)。常规行PKP手术常在短期内失败,因为角膜上皮愈合障碍或不能愈合。
角膜干细胞位于角膜缘基底部,Kenyon、Tseng等[12]应用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严重眼表疾病,取得较好疗效,该手术在我国目前开展已较普遍。值得注意的是角膜缘移植供体材料的选择,可以取自异体或自身健眼,由于某些眼表疾病双眼者多,因此无从取材,而且过多切除健眼角膜缘日后会引起健眼角膜缘衰竭,造成严重并发症。异体供体的优点是可以多取组织,但由于角膜缘是一个血管化组织,排异反应发生率必然会很高,HLA--配型有一定意义。
, 百拇医药
Rao[13]报告亲属提供角膜缘组织,同时HLA配型相符,观察较长时间后,某些患者仍有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干细胞移植不良或是免疫介导的干细胞损害。PKP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眼表疾病,最好取自同一供体,可以减少排异反应发生。建议周身用免疫抑制剂,口服强的松4周,皮质类固醇点眼4—6周,并应长期随诊。
此外,选择羊膜等作为载体[14],培养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正在进行深入研究。
5.人工角膜
人工角膜移植(Keratoprostheses,Kpro)如同其它人造器官/组织一样,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15],因为同种异体(allograft)PKP在某些患者的手术很难成功,包括高危患者即角膜新生血管、以往手术排异,自家免疫性疾病以及严重干眼,特别是严重干眼属PKP禁忌症,如Steven-Johson综合症、眼类天疱疮,这些患者视力极差,期待PKP重见光明。因此研究Kpro对这类患者有特殊的意义。
, 百拇医药
人工角膜研究已历经了150年,早在1859年Heusser首次用玻璃替代角膜植入一名眼烧伤患者,保持三月。20世纪70年代Dohlman用PMMA研制的人工角膜在技术上有了很大改进[16],以后有更多学者在用不同的高分子聚合物作为人工角膜的材料进行实验,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Kpros严重的并发症是植入物与人体的相容性问题而致植入物排出,其次是膜形成、感染、眼内炎症和青光眼,相信通过学者们的探讨,这些问题将会进一步解决,使那些不适合作PKP手术的眼表疾病患者恢复视力。
6 小结
角膜移植术开始于20世纪初,经历一个世纪的发展,从最初简单的穿通角膜移植术,逐渐发展了板层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和眼前节再造等手术,针对不同疾病,选择不同手术,疗效相应提高,对于医患最棘手的排异反应治疗方法较以往大为改进。人工角膜研究成功将会给许多严重眼表疾病患者带来希望。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Lindstrom RL, Kaufman HE, et al. Am J Ophthalmol 1992;114:345
2.Frueh BE, Bohnke M. Cornea ;2000,118:757—760
3.Chao BJ, Gross SJ et al. Cornea 1998;17:417—422
4.Rieck P,et al. Exp Eye Res 1992;54:987—998
5.Hartmann T. Cornea 1995;14:227—234
6.Senoo T,Toyce NC.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0;41:660—667
, http://www.100md.com
7.Ishioka M,Shimazaki J,et al. British J Ophthalmol 2000;84:714—717
8.Shimazaki J,Yang HY,et al. Ophthalmology 1997;104;2068—2076
9.Inoue K, Amano S,et al. Jap J Ophthalmol 2000;44:302—305
10.谢立信等 眼库资料 青岛 1999,P33
11.Inoue K, Amanos, et al . Eye 2000;14:201—205
12.Kenyon KR, Tseng SCG. Ophthalmology 1989;96:709—723
13.Rao Sk, Rajagopal R, et al. Ophthalmology 1999;106:822—828
14.Koizumi N, Natomi T,et al. Cornea 2000;19:65—71
15.HicksCR, Fitton JH,Chirila TV. Surv Ophthalmol 1997;42:175—189
16.FittonJH, Ziegelar BW. Cornea 1998;17:109—114, 百拇医药(厐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