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急诊科 > 01
编号:10301722
急救医学的国内外现状(3)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点是医院,急救中心统一领导,院长兼急救中心主任,业务副院长兼急救中心副主任负责急救中心常务工作,此模式政府投资规模较小,充分利用挂靠、依托医院的技术与设备。兰州急救中心与此相仿,不同点为二级财务,建立建账,中心对内执行医院急诊科职能,采用部分专业队伍与会诊制度相结合的形式。新近成立的银川急救中心、深圳红十字会急救中心亦属此模式。“广州模式”是由广州市卫生局设“120”指挥调度中心,广州市各级医院按区域划分任务,建立三级急救医疗网络,统一接受“120”指挥调度中心指令执行急救任务。卫生局定期向各网络医院投资装配急救车辆、设施,其特点为充分调动城市各级医院力量,积极参与城市急救,但各网络医院必须配备一定数量救护车与急救装备、出诊医生队伍才能保证全天候24小时全程急救服务。中华急诊医学会于1980年5月成立,全国各省、市成立了急诊医学分会拟定了急诊医疗体系规模,培训急诊医士方案和急诊专科人员的晋升方案等,1998年卫生部医政司已设立急诊医学晋升系列,包括院前急救医生系列,方案即将下达。1998年甘肃省卫生厅、省职改办也批准成立我省急救医学晋升系列,指示在晋升评审中要予倾斜,这就从组织上保证、巩固了急诊医疗队伍的稳定与壮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正式批准中国医科大学、同济与华西可以根据急诊研究生,1998年也批准兰州医学院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点。天津、杭州等城市也成立了急救医学研究所,上海二军在附属长征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医科大附属华山医院等开始建立急救医学的医、教、研基地。1987年11月,1989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城市急救和急诊与灾害医学国际会议,至此,我国急诊急救医学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在1998年4月南京召开的第七次全国急救医学学术会议上,学会主委王一镗教授及与会专家们严肃指出,创伤为一极其严重而又被忽略了的问题,全世界每年死于工业事故和日常生活意外者达350万人,而受伤者为其100-150倍,200万人导致永久性残疾。因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5000美亿元。全世界每年交通事故死亡者70万人,受伤者1000-1500万人,即每50秒死亡1人,每2秒受伤1人。我国1996年发生交通事故287685起,死亡73655人,伤20余万人。因此,呼吁努力提高我国创伤急诊救治水平。指出:
, 百拇医药
    一、完善急诊医疗体系(EMSS)加强创伤现场急救,必须建立“120”呼救专线,尽量缩短反应时间和抢救半径,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救护车及院前医护人员到达现场,立即开始基础生命维持(Basic Trauma Life Support, BTLS),如开放气道、止血、包扎、固定和正确搬运。强调伤后“黄金一小时”任何拖延和耽误,都会给伤员增加痛苦,甚至带来严重后果。

    二、加强急诊外科,开展创伤救治

    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是急诊医疗体系中的第二个重要环节,由于历史的原因,急诊专业医师绝大多数由内科医师担任,急诊外科力量十分薄弱,很多城市,包括大城市在内的急诊科,实际仅仅是“急诊内科”,急诊科停留在目前只能诊,不能治,仅仅担任分诊收容的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所以,应立即着手充实急救中心、急诊科的外科力量,建设成一个完善,名符其实的急诊科。

    三、建立急诊ICU,提高生命维护质量, 百拇医药(陈天铎)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