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教育就业 > 继续教育 > 急诊科 > 03 > 正文
编号:10301785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上一页1 2
     2.1循证医学的证据来源

    EBM的 证 据 来 源 于 临床研 究 的 科学结 果 :( 1)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是EBM在临床方面的主要来源。如国际急性心肌梗死生存研究-II(ISIS-2) 随机治疗170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肯定了阿斯匹林、链激酶及两者相加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挽救了更多的生命,故该试验结果成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的最佳证据。

    2.2循证医学临床证据的评

    许多临床医师在认真总结经验、修改诊断、阅读大量参考文献、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授课、查房时常引用证据,这些证据虽然与循证医学的证据不尽相同, 也包含了许多科学证据,EBM 在取舍标准、方法及证据的社会含义诸方面有了较大变化,故证据有其全新的含义。

    2.3.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RCT)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既是一种临床研究最佳方法,也是评判一个临床研究的金标准,同时也是近二十年 来临床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 。

    3. 循证医学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循证医学是以结论提供的一个实际的例证,得到了医药界的极大关注和广泛应用,虽然它有科学、正确、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着某些局限与争议,存在问题包括:

    3.1不可测量的结果

    EBM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很多重要的治疗后果不能被测定。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如观察时间不够;常常不是安慰剂对照,效益容易被低估;治疗组常选自患者中危险性较低的人群。EBM为作出一个均衡的决定,必须将某种行为可能产生的全部后果均考虑在内,但目前的方法尚不能充分测定某些治疗(例如疼痛)的结果;某些指标(例如公正)是不可测量的;而一些复杂的结果(例如生活质量)甚至不能被适当地定义。对于EBM却常需将无形的价值(例如公正或生活质量)与能简单量化的价值(例如费用和死亡率)相权衡。

    3.2在有争论的观点中作出选择

    EBM对专家意见权威性质量等级的评价,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由医生决定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资料、使用研究结果。许多评论员要求消费者更多地参与研究事项的制定,但尚不清楚应如何解决在研究事项中持不同利益者间的争议。

    3.3与公共道德的分歧

    EBM评估干预的唯一方式是证据的有效性。在进行荟萃分析时,研究者将尽可能地收集所有可能获取的资料,如果在方法学上可靠,甚至可使用未发表的资料。例如,1990年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GISSI-2试验,未要求试验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但该研究仍被广泛地引用,并包含在很多荟萃分析中。

    3.4收集证据

    EBM更强调某些形式的证据的价值,将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随机对照试验具有证实有效治疗方案的价值,防止无效治疗方法传播的作用。这种试验会引起大量伦理道德问题,包括:受试者的选择、受试者的知情同意、随机化、停止试验的方式以及完成试验后对受试者的继续治疗。有人指出,医生对患者道义上的责任与要求患者参加随机对照试验的建议是不相符合的,因为二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3.5使用证据

    临床试验看来是做出临床决策的最好基础。但是,对受试对象与将要运用试验结果的人群加以比较,但这并不是必需的。因为某个试验的最后结果代表的是其平均作用,即使在受试人群中某些人的改善程度高于平均水平,而对其他人的害处却相对更多。由此可见,草率地将试验结果应用于人群,即使平均益处比害处多,并不意味着某些患者受到的损害就比较少。 (沈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