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放射科 > 03
编号:10301893
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疾病。近年来,MR灌注成像(MR perfusion imaging)、MR弥散成像(MR diffusion imaging)等MRI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CT扫描一直是临床最常用的神经影像学检查方法,常规急性发病的卒中病人均首先行急诊平扫CT以除外是否有脑内出血。故我们先回顾总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分期与常规CT图像表现。

    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分期与常规CT图像表现

    Ann.Osborn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为4期,起病6小时内为超急性期;6小时至3天内为急性期;3天至8周为亚急性期;8周之后为慢性期。

    实验证明,由于急性脑缺血时,主要变化是水含量以及电解质含量的变化,脑缺血早期,尤其是在最初2小时内,CT值的变化范围非常小。一般认为,水含量增加1%,CT值约变化2.6~5 HU。因此,平扫CT图像一般仅能观察到脑沟消失、片状低密度影、脑室受压、中线移位等征象。其中,致密动脉征表现为平扫CT图像上脑动脉密度增高,超过脑皮质密度,低于钙化密度。豆状核征表现为豆状核轮廓模糊,密度与脑白质一致或降低;脑岛带征表现为脑岛带区灰白质界面模糊,灰白质密度一致;占位征表现为邻近脑沟、脑室、脑池变小;皮质征表现为皮质局限性密度减低,与脑白质密度一致。复习文献,平扫CT的漏诊率约为16%~30%,即使根据上述特殊征象提高了平扫CT的阳性诊断率,平扫CT图像也无法全面显示急性期病灶大小及病变的严重程度。
, http://www.100md.com
    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应用CT扫描进行脑组织血液循环动力学的研究。随着设备的不断进步,以观察脑组织血流灌注状况为目的的脑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 )研究日益增多。

    二、CT灌注成像基本原理

    Hamberg等认为,使用等渗性对比剂的动态CT增强扫描基本能满足使用示踪剂观察组织灌注的5个重要的前提条件:(1)扫描设备的空间分辨率必须足够高,以区分感兴趣的解剖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2)检测系统的时间分辨率必须足够高,以计算所研究生理过程中时间-变量变化关系;(3)所测量的信号变化与组织强化的对应关系必须是唯一确定的;(4)示踪剂所反映的生理过程不受所注入的示踪剂影响;(5)所研究的生理过程在测量计算期间保持稳态。因此,目前公认在满足血脑屏障保持完整,即对比剂完全在血管内被稀释,无血管外渗漏的前提条件下,使用单室模型可以推算脑血流灌注参数。故脑CT 灌注成像现多应用于急性脑缺血。
, 百拇医药
    CT 灌注成像基本成像方法是,快速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层面进行动态扫描,获得动态密度—时间变化曲线后,使用γ变量函数校正时间-密度曲线以消除对比剂再循环的影响。反映脑组织血液循环动力学的指标主要有:Time to Peak(最大峰值时间,PT)、 rCBV(局部脑血容积)、rCBF(局部脑血流速度)、MTT(平均通过时间);后三者的关系是:rCBV = rCBF×MTT。PT为感兴趣区达到最大密度的时间;rCBV为时间-密度曲线下的面积;MTT为对比剂通过感兴趣区的平均时间。也就是说,这些指标均是推算得到的相对值。

    三、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1.对比剂注射方法及CT灌注成像方法

    由于目前CT 灌注成像只能进行单层扫描,故一般选择底节层面为主要观察层面,这主要是因为在底节层面可最大程度地观察到大脑前、中、后动脉分布区的血液循环状态,并且可借助于侧脑室等解剖标志,有利于图像分析。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放射冠层面等。, http://www.100md.com(刘翔 戴建平)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