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放射科 > 03
编号:10301899
胰腺癌的CT/MRI诊断(4)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5) 远处转移:胰腺癌出现肝转移的比例很高,约占36-55%,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规则的模糊低密度病灶。增强CT扫描,肝转移结节在边缘部有增强,门静脉期显示最明显。其它脏器转移依次为肺、脑和骨,脾转移少见。

    (6) 继发囊肿:约6-8%的胰头癌,可由于胰管堵塞,在体尾部发生贮留囊肿,边缘光滑壁薄,中央密度低。在鉴别中,需注意贮留囊肿近端有软组织肿块。

    (7) 腹水:CT可发现腹水,表现为肝脾外带有半月形水样低密度区。腹水原因可能为肿瘤堵塞门静脉,引起门脉高压;另一原因可能为癌肿扩散到小网膜囊或腹膜腔,均属晚期表现。

    (8) 关于小胰腺癌:目前对小肿瘤的标准尚无完全统一,部分认为应≤2.0cm,但多数从临床的具体情况出发,考虑到胰腺疾病早期无特别症状和体征,认为定在≤3.0cm比较合适。虽然小肿瘤在病理分期上并不等同于早期,但大多数属于可切除的肿瘤。由于胰腺癌的70%发生在胰头,因此提高对这部分病人的认识,有可能较早发现小的胰腺癌。

    小胰腺癌在平扫时一般多与胰腺呈等密度,难以分辨,部分病人可以发现胰腺轮廓的轻微改变,包括胰头不规则增大,钩突圆隆或局部小隆起,注射对比剂后在动脉或动-门脉期均可见到胰腺内小的不规则低密度肿块或改变,同时间接征象中所显示的胆总管及胰管扩张均在病变处或紧邻其上方层面变形或突然中断消失。随着CT机器改进,扫描速度加快和图像分辨力的提高,这些表现更加清楚。我们体会,在强调胃肠道满意充盈、薄层扫描和静脉对比剂的正确应用三要素基础上,注意胰腺图像中形态、大小、增强前后的密度变化以及胆、胰管情况的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小胰腺癌的检出。

    (三) 胰腺癌的MRI

    成像 MRI在诊断胰腺癌上有很多潜在的优势,包括良好的组织对比,不需静脉注射对比剂即可得到并评价血管的情况以及直接的冠、矢状面成像。在显示局部肿块、胰周浸润等方面与CT有相同之处,但图像的分辨率尚不如CT。

    (1) 胰腺肿块:T1WI上为略低或低信号,T2WI上为混杂或略高信号,应用脂肪抑制技术可使肿块与正常胰腺的对比加大。注射Gd-DAPA后,正常胰腺组织明显强化,肿瘤部分仅轻微改变。

    (2) 胆管、胰管扩张:在T1WI上为略低或低信号,T2WI上意义较大,为明显高信号。MRCP可以非常清楚地显示扩张胆管和胰管系统,提供从不同的轴向和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扩张的程度以及梗阻的平面,评价肿瘤对胰胆管的侵袭和狭窄。目前在临床上MRCP已较多地取代 ERCP。

    (3) 胰周脂肪受侵消失:肿瘤向胰周浸润时,周围脂肪的高信号中可出现低信号的条纹状或毛刺状影,为早期浸润征象,晚期则脂肪间隙消失。

    (4)血管受侵和淋巴结转移:MRI显示血管受侵优于CT,血管壁毛糙、模糊、狭窄以至闭塞均可清楚显示,特别是对紧贴胰腺的脾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和腹腔动脉的判断准确率高,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与CT相同。, 百拇医药(周 诚)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