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螺旋CT扫描应用技术(1)
一,螺旋CT基础原理简介
比较一下常规CT与螺旋CT扫描的区别有助于螺旋CT原理的理解。在常规CT扫描时管球每绕病人旋转一周,此时检查床静止不动,探测器即接受到一幅CT图像的原始数据,然后即可重建成一幅横断面图像。
在螺旋CT扫描时,管球在绕病人旋转的同时,检查床也在运动,通过扫描孔。此时探测器接受到的是一组连续的容积扫描数据,并可以选用不同的重建算法对其进行重建。
有关螺旋CT扫描的参数:
数据采集:一次螺旋CT扫描的全部容积。
管球转数:一次数据采集中管球旋转的周数。
层厚:X线扇形束的宽度,由准值器决定。
螺距;管球旋转一周,检查床移动的距离(mm)。
螺距系数:螺距/层厚,是一个无单位的系数。
重建间距:两个相邻重建轴位图像中点相距的距离(改变重建间距能控制重建图像的数量, 重建间距越大重建图像的数量越少,反之重建图像的数量越多)。
图像跨度:第一幅图像中点与最后一幅图像中点间的距离。
内插算法;将一段螺旋扫描数据加权运算,以得出可以重建轴位图像数据的数学方法。
下面将对其中的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和对螺旋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作重点讨论。
螺距和螺距系数
螺距;管球旋转一周,检查床移动的距离(mm)。螺距系数:螺距/层厚,是一个无单位的系数。螺距系数可以在1.0-2.0之间选择,一般选择1,1.25,1.5和2.0。
当
螺距系数=1 即螺距=层厚时 每一螺旋扫描的轨迹是相邻的,即100%螺旋。
螺距系数=1.25 即螺距=1.25倍层厚时,为125 %螺旋。
螺距系数=1.50 即螺距=1.50倍层厚时,为150%螺旋。
螺距系数=2.0
即螺距=2.0 倍层厚时,为200%螺旋。
螺距及螺距系数影响数据采集的数据采集量和在Z轴上的跨度 ,即图像跨度。螺距只要不超过2倍的层厚,即可通过内插算法得到横断面图像的数据。
重建间隔(Image index)
重建间隔在一次螺旋CT扫描中决定着重建图像的数量。每一次螺旋CT扫描数据采集形成的图像数量取决于数据采集在Z轴上的跨度和重建间隔,即:
重建间隔可在1mm至层厚间选择,如:层厚为8mm,重建间隔可选1-8mm。当重建间隔<层厚时为骑跨图像重建。
内插算法 (Interpolation), http://www.100md.com(贺文)
比较一下常规CT与螺旋CT扫描的区别有助于螺旋CT原理的理解。在常规CT扫描时管球每绕病人旋转一周,此时检查床静止不动,探测器即接受到一幅CT图像的原始数据,然后即可重建成一幅横断面图像。
在螺旋CT扫描时,管球在绕病人旋转的同时,检查床也在运动,通过扫描孔。此时探测器接受到的是一组连续的容积扫描数据,并可以选用不同的重建算法对其进行重建。
有关螺旋CT扫描的参数:
数据采集:一次螺旋CT扫描的全部容积。
管球转数:一次数据采集中管球旋转的周数。
层厚:X线扇形束的宽度,由准值器决定。
螺距;管球旋转一周,检查床移动的距离(mm)。
螺距系数:螺距/层厚,是一个无单位的系数。
重建间距:两个相邻重建轴位图像中点相距的距离(改变重建间距能控制重建图像的数量, 重建间距越大重建图像的数量越少,反之重建图像的数量越多)。
图像跨度:第一幅图像中点与最后一幅图像中点间的距离。
内插算法;将一段螺旋扫描数据加权运算,以得出可以重建轴位图像数据的数学方法。
下面将对其中的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和对螺旋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作重点讨论。
螺距和螺距系数
螺距;管球旋转一周,检查床移动的距离(mm)。螺距系数:螺距/层厚,是一个无单位的系数。螺距系数可以在1.0-2.0之间选择,一般选择1,1.25,1.5和2.0。
当
螺距系数=1 即螺距=层厚时 每一螺旋扫描的轨迹是相邻的,即100%螺旋。
螺距系数=1.25 即螺距=1.25倍层厚时,为125 %螺旋。
螺距系数=1.50 即螺距=1.50倍层厚时,为150%螺旋。
螺距系数=2.0
即螺距=2.0 倍层厚时,为200%螺旋。
螺距及螺距系数影响数据采集的数据采集量和在Z轴上的跨度 ,即图像跨度。螺距只要不超过2倍的层厚,即可通过内插算法得到横断面图像的数据。
重建间隔(Image index)
重建间隔在一次螺旋CT扫描中决定着重建图像的数量。每一次螺旋CT扫描数据采集形成的图像数量取决于数据采集在Z轴上的跨度和重建间隔,即:
重建间隔可在1mm至层厚间选择,如:层厚为8mm,重建间隔可选1-8mm。当重建间隔<层厚时为骑跨图像重建。
内插算法 (Interpolation), http://www.100md.com(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