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胃肠道疾患诊断中的应用(4)
仿真CT内镜技术是以CT资料,经特殊的计算机软件对空腔器官内表面具有相同像素值的部分采用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 VRT)或表面遮盖显示(surface shaded display, SSD)等技术进行三维立体重建,以模拟光学纤维内镜效果的方式(Navigator和Fly through技术)来显示其腔内结构,以获取人体腔道内三维或动态三维解剖学图像 (图8ABC)。CT仿真内镜为非创伤性、痛苦少、而安全的检查技术,对结肠检查成功率高,极具发展前景。
CT仿真内镜检查目前在胃肠道应用以结肠仿真内镜检查价值最大。它可以显示从直肠至回盲瓣,直径大于5mm的肠息肉及肿瘤,对结肠癌的腔内占位或管腔狭窄的发现极佳,也能显示已高度狭窄管腔的狭窄后情况。与横断面图像结合更可以了解病变的壁内情况及其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但它对<5mm的腔内占位和较扁平病变敏感性较低。Fenlon等对100例病例进行CT结肠成像的前瞻性研究,表明CT结肠成像检出息肉的总的敏感性为71%,10mm以上的息肉敏感性为91%,6-9mm和小于5mm的息肉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82%和55%。Yee等最近报道了300例CT结肠成像的研究结果,CT结肠成像对10mm以上的息肉和腺瘤的敏感性达100%,小于5mm的息肉和腺瘤的敏感性也分别达82%和86%。认为满意的清洁肠道和充分扩张的肠腔是检查成功的关键。检查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往往是由于肠腔扩张不充分和肠腔清洁不彻底所致。
, http://www.100md.com
患者检查前二天起作清洁肠道准备,检查前晚起禁食,检查前5分钟肌注山莨菪碱20mg,检查前经肛管向肠腔内注入空气1000-1500ml。仰卧位先扫得定位片,观察到肠腔内充气足够时,再由螺旋CT作容积扫描获取一系列轴面影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20-280mA,准直器宽度3-5mm,螺距1.5-2.5,图像重建间隔1.5~3mm,视野36cm,扫描范围20-40mm,扫描及屏气时间17-30秒。如扫描长度范围较大,则可分设两个相连或5mm重叠的螺旋扫描程序,在两个程序间隔可让病人呼吸5~10秒。将容积扫描图像数据传至工作站,然后应用SSD或VRT技术对肠道腔内表面进行三维重建,使用Navigator软件和Fly through技术,旋转方向光标调整视屏距、物屏距、视角、观察方向,或自动沿管腔纵轴进行观察以发现病变及从多方向观察病变。
仿真CT内镜三维图像虽在发现病变和显示病变立体感较好 (图9),但它不能判断病变内在的组织特性,对定性诊断不利,故在作胃肠CT内镜检查应同时观察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以及曲面二维图像,形成全面的CT消化道影像(图10)。所谓的CT结肠成像(CT colonography,CTC)应包括结肠横断、矢状、冠状等多平面的二维和各种三维重建方式以及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这不仅可以发现病变和对病变准确定位,而且可以判断病变对腔内和腔外的浸润情况,以及病变与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与内镜检查相比较,它虽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病变的全貌,可以不受入路限制,任意到达所需观察的部位。但它不能观察病变粘膜色泽,对粘膜水肿及较为浅表的隆起和凹陷病变的发现不如纤维内镜敏感,也无法取材作活组织病理检查。
参考文献
1.石美鑫,熊汝成,李鸿儒,吴肇光主编。实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833.
2.陈九如。胃的CT检查。NYCOMED Imaging 1997;3:23-26., 百拇医药
CT仿真内镜检查目前在胃肠道应用以结肠仿真内镜检查价值最大。它可以显示从直肠至回盲瓣,直径大于5mm的肠息肉及肿瘤,对结肠癌的腔内占位或管腔狭窄的发现极佳,也能显示已高度狭窄管腔的狭窄后情况。与横断面图像结合更可以了解病变的壁内情况及其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但它对<5mm的腔内占位和较扁平病变敏感性较低。Fenlon等对100例病例进行CT结肠成像的前瞻性研究,表明CT结肠成像检出息肉的总的敏感性为71%,10mm以上的息肉敏感性为91%,6-9mm和小于5mm的息肉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82%和55%。Yee等最近报道了300例CT结肠成像的研究结果,CT结肠成像对10mm以上的息肉和腺瘤的敏感性达100%,小于5mm的息肉和腺瘤的敏感性也分别达82%和86%。认为满意的清洁肠道和充分扩张的肠腔是检查成功的关键。检查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往往是由于肠腔扩张不充分和肠腔清洁不彻底所致。
, http://www.100md.com
患者检查前二天起作清洁肠道准备,检查前晚起禁食,检查前5分钟肌注山莨菪碱20mg,检查前经肛管向肠腔内注入空气1000-1500ml。仰卧位先扫得定位片,观察到肠腔内充气足够时,再由螺旋CT作容积扫描获取一系列轴面影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20-280mA,准直器宽度3-5mm,螺距1.5-2.5,图像重建间隔1.5~3mm,视野36cm,扫描范围20-40mm,扫描及屏气时间17-30秒。如扫描长度范围较大,则可分设两个相连或5mm重叠的螺旋扫描程序,在两个程序间隔可让病人呼吸5~10秒。将容积扫描图像数据传至工作站,然后应用SSD或VRT技术对肠道腔内表面进行三维重建,使用Navigator软件和Fly through技术,旋转方向光标调整视屏距、物屏距、视角、观察方向,或自动沿管腔纵轴进行观察以发现病变及从多方向观察病变。
仿真CT内镜三维图像虽在发现病变和显示病变立体感较好 (图9),但它不能判断病变内在的组织特性,对定性诊断不利,故在作胃肠CT内镜检查应同时观察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以及曲面二维图像,形成全面的CT消化道影像(图10)。所谓的CT结肠成像(CT colonography,CTC)应包括结肠横断、矢状、冠状等多平面的二维和各种三维重建方式以及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这不仅可以发现病变和对病变准确定位,而且可以判断病变对腔内和腔外的浸润情况,以及病变与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与内镜检查相比较,它虽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病变的全貌,可以不受入路限制,任意到达所需观察的部位。但它不能观察病变粘膜色泽,对粘膜水肿及较为浅表的隆起和凹陷病变的发现不如纤维内镜敏感,也无法取材作活组织病理检查。
参考文献
1.石美鑫,熊汝成,李鸿儒,吴肇光主编。实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833.
2.陈九如。胃的CT检查。NYCOMED Imaging 1997;3:23-2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