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麻醉期间血压的调控(2)
(三)加强监测,及时处理
高血压病人麻醉期间血压波动的特点是波动频繁,个体差异大,因此,加强血压监测十分重要。血压、心率监测宜于病人入院后即开始,术前每日一次;服抗高血压药者至少一日三次;决定手术后,手术日前晚和当日要测一次;上述期间,一旦出现高血压(大于正常高值),即采取措施以控制血压上升。
当病人进入手术室后,血压监测方法通常采用无创连续监测方法(NIBP),若血压表现频繁波动时,尤其是诱导、气管插管和拔管期间,宜设置每1~2min测一次,并设置高低限报警。在下列情况:①颅脑、胸、腹部大手术。②高血压累及其他重要脏器者,如冠心病、肝肾功能低下。③伴有危险因素者,如老年、并存病等。④估计术中循环不稳定、大失血等。血压监测要选择有创法,即经小动脉(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直接测动脉压(如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显示每一心动周期的压力值和波型,设置高低压限报警,并加以记录。有条件时,对上述情况宜常规监测心电图、中心静脉压(CVP)、脉率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尿量、心排血量(CO),以及体循环血管阻力(SVR)等。从而取得更多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资料,以便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 百拇医药
四、血压调控的措施
麻醉期间高血压病人血压调控的措施,应包括:
(一)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
1、诱导前,静注咪唑安定0.02mg/kg,以保证病人安静。若施行桡动脉穿刺时,病人表现疼痛,则可追加芬太尼50~100μg静注。
2、全麻诱导前、后出现高血压时,可静注异丙酚20~40mg/5~10s,或吸入安氟醚、异氟醚等,以加深麻醉。但注意加深麻醉时有可能出现血压下降。
3、气管插管前,可静注或喷雾利多卡因,也可静注艾司洛尔(β受体阻断药)。降压药(尼卡地平、压宁定等)等以预防插管的应激反应。
4、当手术开始、手术进行过程(如锯胸骨、探查等),或手术 即将结束时,均应事先适当加深麻醉。
, 百拇医药
5、若出现浅麻醉时,应暂停手术,待麻醉深度适当加深后继续进行。至今,临床上对麻醉深度的监测尚无完善的客观指标,只能通过临床表现判断麻醉深度。
6、手术即将结束和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一旦出现高血压,可继续吸入氧化亚氮,或单次或持续静注异丙酚,以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同时要避免麻醉苏醒延迟。
7、术毕,若因呼吸功能尚未恢复正常,或病情不稳定,不允许拔除气管导管者,为防止病人烦躁不安、乱动,可静注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等,同时静注咪唑安定或异丙酚,以保持病人安静、合作,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8、选择椎管内麻醉者,应控制麻醉阻滞的范围,适当追加辅助药,以减少病人精神紧张、内脏牵拉不适等,以保持血压平稳。
(二)及时补充失血、失液,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 http://www.100md.com 小动脉痉挛性收缩和水、钠潴留所导致的循环血容量过度负荷,是高血压病人基本的病理变化。术前病人服用利尿药者,由于尿量排出多,血容量相对偏少。而麻醉后,因血管扩张,常表现低血压。麻醉期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往往是血压下降的原因之一。
临床上有些模糊的观念必须纠正,例如血压高则血容量多,要限制补液、输血;一旦出现低血压,仅给升压药,而忽视血容量短缺的补充。故麻醉期间应注意尿量、中心静脉压、失血量等监测,及时补充血、失液,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三)选择合适的药物,维持血压相对平稳。
有关抗高血压药的药理及评价可参见其他讲授题目。
1、抗高血压药 药物选择使用的原则是:①按高血压严重程度,当麻醉期间出现高血压"危象",指血压骤然升高,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应立即静注异丙酚(0.5~1.0mg/kg,20~40mg/5~10s,分次静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0.25~8μg/kg/min维持)、乌拉地尔(10~25mg静注,<50mg)等。②高血压同时伴心动过速时,应先纠正心率增快,可静注艾司洛尔(0.3~1.0mg/kg,100~250μg/kg/min)。③使用药物降压,宜从小剂量分次给药开始,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切忌血压急剧下降。④高血压病人的降压幅度要控制在允许的生理范围,即110~150/70~100mmHg左右,保持器官组织灌注良好。⑤使用抗高血压药的同时,注意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支持良好的通气和供氧,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等重要措施。
, http://www.100md.com
2、升压药和强心药 高血压病人麻醉期间出现低血压也是常见的,除针对低血压原因纠正外,及时使用升压药、强心药是必要的。常用的升压药、强心药的有关药理和评价可参见其他讲授题目。
升压药和强心药使用的原则是:①升压药适用于SVR明显下降和心动过缓引起的低血压,常用的有麻黄碱(10~15mg静注);若伴有心动过速可选用去氧肾上腺素(即苯福林0.3~1.0mg静注);一旦出现严重低血压伴心动过速,或低血压使用上述药物,即使增加剂量仍无效时,可静注去甲肾上腺素(2~4μg/min);严重低血压伴心率正常或过缓者,经上述药物效果不明显时,可选择肾上腺素(2~4μg/min静注)。②升压药的选择宜从作用弱的开始,逐渐选用作用强者;剂量也应从小剂量分次静脉注射开始,使低血压缓慢上升,切忌血压骤然升高,而导致心肌耗氧过度,心肌缺氧、缺血、肺水肿、脑溢血和心衰等。③心泵功能不全引起的低血压宜选用强心药,包括α、β受体激动药等。常用的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氯化钙和洋地黄等。
, http://www.100md.com 此外,低血压治疗应注意麻醉药对循环的抑制作用,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和酸碱紊乱等。
总之,麻醉期间对高血压病人血压的调控,应持有全局和整体的观念,麻醉与手术紧密配合,以预防为主,加强术中监测,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有效调控血压,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并取得手术治疗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孙大金,杭燕南主编.实用临床麻醉学.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92,909
2、孙大金等主编. 心血管麻醉和术后处理. 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9,19
3、刘俊杰等主编. 现代麻醉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69
4、Kaplan JA. Cardiac Anesthesia. 3rd.,ed. Philadelphia:W.B.Saunders co. 1993,156
5、Murrary MJ. Perioperative hypertens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ASA Annual Meeting Refresher Course Lectures.2001,512, 百拇医药
高血压病人麻醉期间血压波动的特点是波动频繁,个体差异大,因此,加强血压监测十分重要。血压、心率监测宜于病人入院后即开始,术前每日一次;服抗高血压药者至少一日三次;决定手术后,手术日前晚和当日要测一次;上述期间,一旦出现高血压(大于正常高值),即采取措施以控制血压上升。
当病人进入手术室后,血压监测方法通常采用无创连续监测方法(NIBP),若血压表现频繁波动时,尤其是诱导、气管插管和拔管期间,宜设置每1~2min测一次,并设置高低限报警。在下列情况:①颅脑、胸、腹部大手术。②高血压累及其他重要脏器者,如冠心病、肝肾功能低下。③伴有危险因素者,如老年、并存病等。④估计术中循环不稳定、大失血等。血压监测要选择有创法,即经小动脉(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直接测动脉压(如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显示每一心动周期的压力值和波型,设置高低压限报警,并加以记录。有条件时,对上述情况宜常规监测心电图、中心静脉压(CVP)、脉率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尿量、心排血量(CO),以及体循环血管阻力(SVR)等。从而取得更多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资料,以便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 百拇医药
四、血压调控的措施
麻醉期间高血压病人血压调控的措施,应包括:
(一)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
1、诱导前,静注咪唑安定0.02mg/kg,以保证病人安静。若施行桡动脉穿刺时,病人表现疼痛,则可追加芬太尼50~100μg静注。
2、全麻诱导前、后出现高血压时,可静注异丙酚20~40mg/5~10s,或吸入安氟醚、异氟醚等,以加深麻醉。但注意加深麻醉时有可能出现血压下降。
3、气管插管前,可静注或喷雾利多卡因,也可静注艾司洛尔(β受体阻断药)。降压药(尼卡地平、压宁定等)等以预防插管的应激反应。
4、当手术开始、手术进行过程(如锯胸骨、探查等),或手术 即将结束时,均应事先适当加深麻醉。
, 百拇医药
5、若出现浅麻醉时,应暂停手术,待麻醉深度适当加深后继续进行。至今,临床上对麻醉深度的监测尚无完善的客观指标,只能通过临床表现判断麻醉深度。
6、手术即将结束和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一旦出现高血压,可继续吸入氧化亚氮,或单次或持续静注异丙酚,以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同时要避免麻醉苏醒延迟。
7、术毕,若因呼吸功能尚未恢复正常,或病情不稳定,不允许拔除气管导管者,为防止病人烦躁不安、乱动,可静注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等,同时静注咪唑安定或异丙酚,以保持病人安静、合作,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8、选择椎管内麻醉者,应控制麻醉阻滞的范围,适当追加辅助药,以减少病人精神紧张、内脏牵拉不适等,以保持血压平稳。
(二)及时补充失血、失液,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 http://www.100md.com 小动脉痉挛性收缩和水、钠潴留所导致的循环血容量过度负荷,是高血压病人基本的病理变化。术前病人服用利尿药者,由于尿量排出多,血容量相对偏少。而麻醉后,因血管扩张,常表现低血压。麻醉期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往往是血压下降的原因之一。
临床上有些模糊的观念必须纠正,例如血压高则血容量多,要限制补液、输血;一旦出现低血压,仅给升压药,而忽视血容量短缺的补充。故麻醉期间应注意尿量、中心静脉压、失血量等监测,及时补充血、失液,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三)选择合适的药物,维持血压相对平稳。
有关抗高血压药的药理及评价可参见其他讲授题目。
1、抗高血压药 药物选择使用的原则是:①按高血压严重程度,当麻醉期间出现高血压"危象",指血压骤然升高,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应立即静注异丙酚(0.5~1.0mg/kg,20~40mg/5~10s,分次静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0.25~8μg/kg/min维持)、乌拉地尔(10~25mg静注,<50mg)等。②高血压同时伴心动过速时,应先纠正心率增快,可静注艾司洛尔(0.3~1.0mg/kg,100~250μg/kg/min)。③使用药物降压,宜从小剂量分次给药开始,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切忌血压急剧下降。④高血压病人的降压幅度要控制在允许的生理范围,即110~150/70~100mmHg左右,保持器官组织灌注良好。⑤使用抗高血压药的同时,注意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支持良好的通气和供氧,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等重要措施。
, http://www.100md.com
2、升压药和强心药 高血压病人麻醉期间出现低血压也是常见的,除针对低血压原因纠正外,及时使用升压药、强心药是必要的。常用的升压药、强心药的有关药理和评价可参见其他讲授题目。
升压药和强心药使用的原则是:①升压药适用于SVR明显下降和心动过缓引起的低血压,常用的有麻黄碱(10~15mg静注);若伴有心动过速可选用去氧肾上腺素(即苯福林0.3~1.0mg静注);一旦出现严重低血压伴心动过速,或低血压使用上述药物,即使增加剂量仍无效时,可静注去甲肾上腺素(2~4μg/min);严重低血压伴心率正常或过缓者,经上述药物效果不明显时,可选择肾上腺素(2~4μg/min静注)。②升压药的选择宜从作用弱的开始,逐渐选用作用强者;剂量也应从小剂量分次静脉注射开始,使低血压缓慢上升,切忌血压骤然升高,而导致心肌耗氧过度,心肌缺氧、缺血、肺水肿、脑溢血和心衰等。③心泵功能不全引起的低血压宜选用强心药,包括α、β受体激动药等。常用的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氯化钙和洋地黄等。
, http://www.100md.com 此外,低血压治疗应注意麻醉药对循环的抑制作用,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和酸碱紊乱等。
总之,麻醉期间对高血压病人血压的调控,应持有全局和整体的观念,麻醉与手术紧密配合,以预防为主,加强术中监测,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有效调控血压,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并取得手术治疗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孙大金,杭燕南主编.实用临床麻醉学.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92,909
2、孙大金等主编. 心血管麻醉和术后处理. 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9,19
3、刘俊杰等主编. 现代麻醉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69
4、Kaplan JA. Cardiac Anesthesia. 3rd.,ed. Philadelphia:W.B.Saunders co. 1993,156
5、Murrary MJ. Perioperative hypertens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ASA Annual Meeting Refresher Course Lectures.2001,51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