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觉的传递和调制(2)
一般认为,传导痛觉冲动的纤维属于较细的Aδ和C纤维。但必须指出,并非所有的Aδ纤维和C纤维仅传导伤害性刺激,而痛觉也并非仅由细纤维(Aδ或C纤维)传导。
在慢性病理痛时,交感神经可释放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和前列腺素等,使传入神经敏感化;也可向背根神经节“出芽”形成侧枝支配感觉神经元,形成痛觉过敏甚至于痛觉超敏(allodynia)。
(二)疼痛信号在脊髓中的传递
脊髓是疼痛信号处理的初级中枢。伤害性刺激的信号由细纤维传入脊髓背角,经过初步整合后,一方面作用于腹角运动细胞,引起局部的防御性反射如屈肌反射等,而另一方面则继续向上传递。
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背角中感受伤害性刺激的细胞集中在RexedⅠ层和Ⅴ层。Ⅴ层细胞对触、压、温度及伤害性刺激等各种刺激都能发生反应,而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具有高频率持续放电的特殊形式,被称为广动力型细胞。背角Ⅴ层细胞在传递伤害性信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Ⅱ层细胞(胶状质细胞)其轴突走行距离短,对伤害性信号起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特异性伤害感受神经元在痛觉的空间定位和感觉性质的分辨中起主导作用,而非特异性伤害感受神经元在痛觉强度分辨中起重要作用。
P物质和谷氨酸则比较符合作为伤害性信息传递信使的条件。P物质为11肽,相对应的受体为NK-1(神经激肽1型受体)。兴奋C纤维可诱发P物质的释放。鞘内注入P物质可引起动物的伤害性反应,而NK-1受体拮抗剂则使动物痛阈升高。在脊髓背角,短时程反应的兴奋性氨基酸系统,由非NMDA受体介导,而P物质与兴奋性氨基酸共存的长时程反应系统,由NK-1受体和NMDA受体共同介导。
(三)疼痛信号由脊髓传递入脑
一般认为,与痛觉的传导有关的脊髓上行通路主要有:
1. 躯干、四肢的痛觉通路
(1)新脊-丘束 外周神经细胞纤维由背根的外侧部进入脊髓,然后在背角换元,再发出纤维上行,在中央灰质前交叉到对侧的前外侧索内,沿脊髓丘脑侧束的外侧部上行,抵达丘脑的腹后外侧核(VPL)。该束传递的信息可经丘脑的特异感觉核群(即VPL)投射到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3、1、2区)的上2/3处,具有精确的定位分析能力。
(2)旧脊-丘束或脊-网-丘束 也是由背角的轴突组成,交叉后沿脊髓丘脑侧束的内侧部上行。在上行途中多数纤维终止在脑干的内侧网状结构等处,再经中间神经元的多级转换传递而达到丘脑的髓板内核群等结构,与疼痛伴随强烈情绪反应和内脏活动密切相关。
2. 头面部的痛觉通路
头面部痛觉第一级神经元细胞体位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其轴突终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由此换元发出纤维越过对侧,组成三叉丘系,投射到丘脑腹后内侧核(VPM)。自VPM发出的纤维,经内囊枕部投射至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3、1、2区)下1/3处。
3. 内脏痛通路
内脏痛的传入途径比较分散,即一个脏器的传入纤维可经几个节段的脊髓进入中枢,而一条脊神经又可含几个脏器的传入纤维,因此内脏痛往往是弥散的,定位不够明确。, http://www.100md.com(吴根诚)
在慢性病理痛时,交感神经可释放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和前列腺素等,使传入神经敏感化;也可向背根神经节“出芽”形成侧枝支配感觉神经元,形成痛觉过敏甚至于痛觉超敏(allodynia)。
(二)疼痛信号在脊髓中的传递
脊髓是疼痛信号处理的初级中枢。伤害性刺激的信号由细纤维传入脊髓背角,经过初步整合后,一方面作用于腹角运动细胞,引起局部的防御性反射如屈肌反射等,而另一方面则继续向上传递。
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背角中感受伤害性刺激的细胞集中在RexedⅠ层和Ⅴ层。Ⅴ层细胞对触、压、温度及伤害性刺激等各种刺激都能发生反应,而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具有高频率持续放电的特殊形式,被称为广动力型细胞。背角Ⅴ层细胞在传递伤害性信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Ⅱ层细胞(胶状质细胞)其轴突走行距离短,对伤害性信号起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特异性伤害感受神经元在痛觉的空间定位和感觉性质的分辨中起主导作用,而非特异性伤害感受神经元在痛觉强度分辨中起重要作用。
P物质和谷氨酸则比较符合作为伤害性信息传递信使的条件。P物质为11肽,相对应的受体为NK-1(神经激肽1型受体)。兴奋C纤维可诱发P物质的释放。鞘内注入P物质可引起动物的伤害性反应,而NK-1受体拮抗剂则使动物痛阈升高。在脊髓背角,短时程反应的兴奋性氨基酸系统,由非NMDA受体介导,而P物质与兴奋性氨基酸共存的长时程反应系统,由NK-1受体和NMDA受体共同介导。
(三)疼痛信号由脊髓传递入脑
一般认为,与痛觉的传导有关的脊髓上行通路主要有:
1. 躯干、四肢的痛觉通路
(1)新脊-丘束 外周神经细胞纤维由背根的外侧部进入脊髓,然后在背角换元,再发出纤维上行,在中央灰质前交叉到对侧的前外侧索内,沿脊髓丘脑侧束的外侧部上行,抵达丘脑的腹后外侧核(VPL)。该束传递的信息可经丘脑的特异感觉核群(即VPL)投射到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3、1、2区)的上2/3处,具有精确的定位分析能力。
(2)旧脊-丘束或脊-网-丘束 也是由背角的轴突组成,交叉后沿脊髓丘脑侧束的内侧部上行。在上行途中多数纤维终止在脑干的内侧网状结构等处,再经中间神经元的多级转换传递而达到丘脑的髓板内核群等结构,与疼痛伴随强烈情绪反应和内脏活动密切相关。
2. 头面部的痛觉通路
头面部痛觉第一级神经元细胞体位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其轴突终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由此换元发出纤维越过对侧,组成三叉丘系,投射到丘脑腹后内侧核(VPM)。自VPM发出的纤维,经内囊枕部投射至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3、1、2区)下1/3处。
3. 内脏痛通路
内脏痛的传入途径比较分散,即一个脏器的传入纤维可经几个节段的脊髓进入中枢,而一条脊神经又可含几个脏器的传入纤维,因此内脏痛往往是弥散的,定位不够明确。, http://www.100md.com(吴根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