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小孢子菌及所致癣菌病的特征观察Character of Microsporum canis and Dermatophytoses due to Microsporum canis(2)
2、 米饭培养基
米饭培养基上室温培养,或25-28℃恒温培养,10天左右,菌丝密集,日久变为棕黄色粉末状,培养基也变成棕黄色;镜检有很多大分生孢子和小分子孢子。生长4-5周后,大分子孢子减少或变形,菌丝增多 。
3、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在马铃薯葡萄琼海脂培养基上产生黄色色素。
(三) 生长繁殖特征
在米饭培养基上,室温下培养7-10天可见菌丝顶端长出分生孢子器(Conidial apparatus),呈单壁棒状无分隔,游离端较尖细且表面有颗粒,与菌丝相连的一端较粗圆且光滑。约3-5天后,发育成早期大分生孢子,为略显细长的梭形,壁增厚,开始出现5个左右的分隔,两端表面均有颗粒;但尖端的孢浆较浓。渐渐大分生孢子发育成熟,呈典型的纺垂形,双层壁,有7个以上的分隔,各隔孢浆均较浓,两端表面均有颗粒,但以尖端为密集。培养2-3周,大分生孢子增多,且开始繁殖,尖端颗粒减少且微微弯曲呈喙形;分隔膜凸向尖端、孢浆向尖端移行。尖端末隔断裂、脱落,从大分生孢内生长出菌丝和小分孢子,留下内壁和分隔膜均变模糊的空壳。培养3周时,以上各种生长繁殖形态均可见。新生的分子孢子器继续生长发育 早期大分生孢子 成熟大分生孢子
, 百拇医药
大分生孢子内长出新的一代分生孢子器,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生长繁殖。
三、 病理和免疫病理特征
从直接镜检发现发外孢子发内菌丝的11例中任选4例,将其断发纵切经PAS染色镜检发现其发干内菌丝和发干外孢子。
犬小孢子菌可致患病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1997年黄维义[2]应用小鼠抗犬小孢子菌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以生物素亲和素酶标免疫组织学方法检测猫皮下肿块病理切片中对应的犬小孢子菌抗原,并与其他病原真菌进行对比。结果对应抗原成红色,且与酵母样真菌和丝状真菌(不含链格孢菌)均不发生交叉反应。
四、 临床特征
(一) 不同部位的犬小孢子菌病的发病率不同:
以头癣最高,为87.32%(62/71),其次为体癣,占12.68%(9/71)。
, 百拇医药
(二) 犬小孢子菌性体癣的特征:
1、 起病急、发展快、病程短:绝大多数的病程在2-3周[3]。
2、 皮损分布部位与身体接触猫狗的部位相一致,以面、颈、胸部为多见,其次为腹、背、上下肢[3、4]。其他癣菌病最多受累的股部、足部等均少见。
3、 皮损呈卫星状排列:
原发皮损为散在或小片炎性红丘疹、丘疱疹伴瘙痒,很快扩大、增多。或者融合成片状炎性水肿性红斑,界限清楚,上有脓疱、丘疱疹或覆脓血性痂屑,其周可有散在卫星状炎性红丘疹、丘疱疹及小片炎性红斑。或者形成环形或同心圆形炎性红斑,界限清楚,边缘鲜红,上有密集的炎性红丘疹、丘疱疹及小脓疱;中心淡红,覆小片状或衣领状鳞屑。随着病程的延长,同心圆形红斑增多,或者融合成大片多环形,可互相重叠成地图状。
4、 可呈现为难辩性癣:
若治疗不及时,或外涂类固醇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使病情加重,皮损增多且扩大,并且失去前述的原有特征而使皮损难以辨认。个别特殊病例的皮损为界限清楚的色素脱失斑,周边或中心散在红丘疹,经治疗后红丘疹消退,但色素脱失斑无减轻[5]。
(三) 犬小孢子菌性脓癣的特征:
1、 儿童多患,发病率逐年升高。
2、 不经治疗不能自愈。, 百拇医药(郑岳臣)
米饭培养基上室温培养,或25-28℃恒温培养,10天左右,菌丝密集,日久变为棕黄色粉末状,培养基也变成棕黄色;镜检有很多大分生孢子和小分子孢子。生长4-5周后,大分子孢子减少或变形,菌丝增多 。
3、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在马铃薯葡萄琼海脂培养基上产生黄色色素。
(三) 生长繁殖特征
在米饭培养基上,室温下培养7-10天可见菌丝顶端长出分生孢子器(Conidial apparatus),呈单壁棒状无分隔,游离端较尖细且表面有颗粒,与菌丝相连的一端较粗圆且光滑。约3-5天后,发育成早期大分生孢子,为略显细长的梭形,壁增厚,开始出现5个左右的分隔,两端表面均有颗粒;但尖端的孢浆较浓。渐渐大分生孢子发育成熟,呈典型的纺垂形,双层壁,有7个以上的分隔,各隔孢浆均较浓,两端表面均有颗粒,但以尖端为密集。培养2-3周,大分生孢子增多,且开始繁殖,尖端颗粒减少且微微弯曲呈喙形;分隔膜凸向尖端、孢浆向尖端移行。尖端末隔断裂、脱落,从大分生孢内生长出菌丝和小分孢子,留下内壁和分隔膜均变模糊的空壳。培养3周时,以上各种生长繁殖形态均可见。新生的分子孢子器继续生长发育 早期大分生孢子 成熟大分生孢子
, 百拇医药
大分生孢子内长出新的一代分生孢子器,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生长繁殖。
三、 病理和免疫病理特征
从直接镜检发现发外孢子发内菌丝的11例中任选4例,将其断发纵切经PAS染色镜检发现其发干内菌丝和发干外孢子。
犬小孢子菌可致患病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1997年黄维义[2]应用小鼠抗犬小孢子菌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以生物素亲和素酶标免疫组织学方法检测猫皮下肿块病理切片中对应的犬小孢子菌抗原,并与其他病原真菌进行对比。结果对应抗原成红色,且与酵母样真菌和丝状真菌(不含链格孢菌)均不发生交叉反应。
四、 临床特征
(一) 不同部位的犬小孢子菌病的发病率不同:
以头癣最高,为87.32%(62/71),其次为体癣,占12.68%(9/71)。
, 百拇医药
(二) 犬小孢子菌性体癣的特征:
1、 起病急、发展快、病程短:绝大多数的病程在2-3周[3]。
2、 皮损分布部位与身体接触猫狗的部位相一致,以面、颈、胸部为多见,其次为腹、背、上下肢[3、4]。其他癣菌病最多受累的股部、足部等均少见。
3、 皮损呈卫星状排列:
原发皮损为散在或小片炎性红丘疹、丘疱疹伴瘙痒,很快扩大、增多。或者融合成片状炎性水肿性红斑,界限清楚,上有脓疱、丘疱疹或覆脓血性痂屑,其周可有散在卫星状炎性红丘疹、丘疱疹及小片炎性红斑。或者形成环形或同心圆形炎性红斑,界限清楚,边缘鲜红,上有密集的炎性红丘疹、丘疱疹及小脓疱;中心淡红,覆小片状或衣领状鳞屑。随着病程的延长,同心圆形红斑增多,或者融合成大片多环形,可互相重叠成地图状。
4、 可呈现为难辩性癣:
若治疗不及时,或外涂类固醇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使病情加重,皮损增多且扩大,并且失去前述的原有特征而使皮损难以辨认。个别特殊病例的皮损为界限清楚的色素脱失斑,周边或中心散在红丘疹,经治疗后红丘疹消退,但色素脱失斑无减轻[5]。
(三) 犬小孢子菌性脓癣的特征:
1、 儿童多患,发病率逐年升高。
2、 不经治疗不能自愈。, 百拇医药(郑岳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