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外科技术及其延伸(6)
我们认为有必要讨论的问题和开展的工作不一定要盲目追随外国专家的建议。我们有自己的国情,有自己遇到的临床问题,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当然,也有自己的专家。就临床而言,国内专家们的代表性技术水平与当代国外先进技术并无差别,鼻内窥镜外科技术已经在鼻眼相关、鼻颅底外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显示了其优越性,这个优越性是以提高疗效为前提的,许多患者已经从中获益。为什么偏要按照国外专家的建议限制到对肿物的切除这么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呢?另外,《延伸》作者并未对鼻内窥镜手术的广泛性和优越性“过分宣扬”,须知这是在《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纪念国庆50周年对国内鼻内窥镜外科开展状况的一个总结性的汇报,它概括了我国鼻内窥镜外科技术已经达到的临床水平。文中提到的成功手术范例都是实事求是的,并非杜撰。对成功病例的客观报道和总结不能称之为“过分宣扬”。
《延伸》作者并没有描述经鼻内窥镜颅底、侧颅底巨大肿物的切除,更没有“一味强调”。《延伸》一文只是提到“经鼻内窥镜颅底、例依底巨大囊肿的开放术和范围局限的恶性肿瘤切除如4例局限的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在这里我们再次重申仔细研读原作的重要性。
对一个成熟的鼻内窥镜手术者来说,经鼻内窥镜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只要肿瘤没有超越鼻腔和鼻窦的范围(甚至已经侵犯了前依底并造成颅底骨质的吸收和破坏),也完全可以达到与鼻侧切开术同样的彻底切除,不增加出血,长期随访疗效可靠,复发率等于或低于鼻外切开进路,国内外文献均有报道。这是手术技术的问题,不属于理论问题。
经鼻内窥镜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在《延伸》作者单位已有助多例成功的经验,临床治愈率达到20%以上,广东、浙江等多个省市均有类似成功的经验。我们认为在选择病例的时候应侧重肿瘤较小,基底局限的肿瘤经鼻内窥镜切除,遇有大范围者,采用传统进路。这里涉及的是适应证选择问题,二者均不能只顾其一。关于较大肿瘤能否从鼻孔取出,我们曾经作过经鼻内窥镜切除侵犯筛上颌窦的6cm×6cm×8cm鼻腔纤维瘤,首先将其分离,然后将其断开成3份,推入鼻咽部从口腔取出,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也是采用从口腔取出的方法。这么大的实体瘤,谁会考虑从鼻孔取出呢?看来人们对鼻内窥镜手术适应证还是要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而更重要的是应该强调注重实践和承认事实。所有针对临床提出的问题都应该建立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而非单纯阅读文献和想象。另外还应该明确的是,即使确定了可靠的手术适应证,也不是所有的医生都可以放开去作,《延伸》作者也并未鼓励所有的医生都开展这类手术,正如《延伸》作者指出:“能否熟练和正确应用鼻内窥镜外科技术是临床实践中的关键”。
编后这里主要有三方面争论的问题:一是概念应涉及的病变范围要讨论;二是手术的命名要讨论;三是什么病变和范围可以去“延伸”?要论证这个“度”。在这个“度”没有共识标准的情况下,各地专家在各自把握着,并依据现已形成的理论和自己的手术技能为患者疗疾。在这个探索阶段,产生的视点应只来自真实科学的临床效果。经常的交流同样重要。, http://www.100md.com(韩德民)
《延伸》作者并没有描述经鼻内窥镜颅底、侧颅底巨大肿物的切除,更没有“一味强调”。《延伸》一文只是提到“经鼻内窥镜颅底、例依底巨大囊肿的开放术和范围局限的恶性肿瘤切除如4例局限的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在这里我们再次重申仔细研读原作的重要性。
对一个成熟的鼻内窥镜手术者来说,经鼻内窥镜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只要肿瘤没有超越鼻腔和鼻窦的范围(甚至已经侵犯了前依底并造成颅底骨质的吸收和破坏),也完全可以达到与鼻侧切开术同样的彻底切除,不增加出血,长期随访疗效可靠,复发率等于或低于鼻外切开进路,国内外文献均有报道。这是手术技术的问题,不属于理论问题。
经鼻内窥镜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在《延伸》作者单位已有助多例成功的经验,临床治愈率达到20%以上,广东、浙江等多个省市均有类似成功的经验。我们认为在选择病例的时候应侧重肿瘤较小,基底局限的肿瘤经鼻内窥镜切除,遇有大范围者,采用传统进路。这里涉及的是适应证选择问题,二者均不能只顾其一。关于较大肿瘤能否从鼻孔取出,我们曾经作过经鼻内窥镜切除侵犯筛上颌窦的6cm×6cm×8cm鼻腔纤维瘤,首先将其分离,然后将其断开成3份,推入鼻咽部从口腔取出,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也是采用从口腔取出的方法。这么大的实体瘤,谁会考虑从鼻孔取出呢?看来人们对鼻内窥镜手术适应证还是要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而更重要的是应该强调注重实践和承认事实。所有针对临床提出的问题都应该建立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而非单纯阅读文献和想象。另外还应该明确的是,即使确定了可靠的手术适应证,也不是所有的医生都可以放开去作,《延伸》作者也并未鼓励所有的医生都开展这类手术,正如《延伸》作者指出:“能否熟练和正确应用鼻内窥镜外科技术是临床实践中的关键”。
编后这里主要有三方面争论的问题:一是概念应涉及的病变范围要讨论;二是手术的命名要讨论;三是什么病变和范围可以去“延伸”?要论证这个“度”。在这个“度”没有共识标准的情况下,各地专家在各自把握着,并依据现已形成的理论和自己的手术技能为患者疗疾。在这个探索阶段,产生的视点应只来自真实科学的临床效果。经常的交流同样重要。, http://www.100md.com(韩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