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特异性过敏诱因的脱散
特异性脱敏是当前在变态反应临床上采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它也是一种病因治疗,且兼具预防与治疗双重意义。
(1) 特异性脱敏的意义:特异性脱敏是利用病人对之有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制成各种不同浓度的提取液,给病人小量反复注射,或通过其它途径与病人反复接触,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稀到浓,赖以培养病人对此类特异性过敏物质的耐受力,使之于脱敏治疗后,再次接触此类过敏原时不再产生过敏现象,或使过敏现象得以减轻。由于特异性脱敏往往不能达到病人对此类特异性过敏物质完全解除过敏的程度,因此近来不少学者主张将“脱敏”二字Desensitization改为“减敏”二字Hyposensitization,以示区别。我们认为“脱敏”二字变态反应临床上已沿用数十年,早为医者及病者所熟悉,同时也表明了此种治疗的最终目的,有助于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所以脱敏一词还是可以保留使用的。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摒弃“脱敏”及“减敏”两词,统称之为特异性免疫疗法Specific immunotheraphy。
(2)特异性脱敏的原理:特异性脱敏的作用原理至今当未完全阐明,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看法。
1)封闭抗体理论 这是在脱敏原理上最为普遍的一种看法,认为通过反复给病人注射特异性抗原,可以促使体内产生相应的封闭性抗体或称阻滞性抗体BIocking antibody这类抗体主要是属于IgG型的。当这些特异的IgG型封闭抗体在体内提高以后,如再度接受外来的相应特异性过敏原时,此类封闭抗体即与之结合,产生免疫反应而不再产生过敏反应。
2)抗体竞争理论 这一理论与上述封闭抗体理论有相似之处。认为病人经特异性脱敏后,新生的抗体与体内预存的反应素,亦即过敏性抗体IgE有竞争的作用,竞争的结果使IgE与外来过敏原结合的机会大大降低,防止或减少了一系过敏活性介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治疗过敏的目的。
3)体液内抗原消耗理论 这一理论亦与上二种理论有一定的联系,认为病人经过脱敏治疗后形成的抗体均属于体液性抗体。主要贮存在血浆等体液之中,而导致过敏的IgG型抗体则均属于亲细胞性抗体,主要贮存于指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的表面。经过脱敏治疗的病人若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当抗原当未到达靶细胞时,积存的体液内抗体即首先与之相结合,使特异性抗原在体液内已消耗殆尽,大大减少了对靶细胞的激活
(3)特异性脱敏的局限性:特异性脱敏治疗对于过敏病人均有明确的针对性,而且属于病因治疗,因此如果病因明确,用法适当,脱敏治疗的效果一般比较满意,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它亦受各种条件的限止。
1)脱敏疗法必须在病人特异性过敏原诊断明确的前提下方能进行。但变态反应临床上经常有一部分病人虽经多方检查,特异性过敏病因始终不能明确,对于这类病人即难于采用脱敏治疗。
2)有些病人的致敏诱因虽已明确但由于该类因素的特殊化学或物理性质,无法进行脱敏过疗。例如近年来病人对于敌敌畏,染料甲醛或某些农药,化肥,洗涤剂等过敏者,由于这些材料均属律有毒物质,不能进行脱敏。再如病人对紫外光,X或r射线,冷,热等所谓物理因子过敏者,亦难以进行脱敏治疗。
3)过敏病人的致敏因素往往是多发性的,同一过敏病人往往兼有数种甚至数十种吸入物,食物,药物等不同类型的过敏因素。而脱敏用抗原往往无法包罗所有的过敏物质。只能就需要与可能择要选用。因此脱敏治疗亦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4)由于目前对过敏病人的特异性诊断方法尚未臻完善,皮试阳性的过敏原是否确属病人的主要过敏物质目前尚难断然肯定。因此特异性脱敏的针对性尚有一定的差距。
5)脱敏疗法是通过小量特异性抗原注射使病人逐渐改变体质,增强对过敏原的耐受能力。这是需要一段相当长的过程的,因此脱敏疗法一般起效较慢,一旦采用即需要连续使用一年至数年的时间,病情的好转是逐渐出现的,但一般效果比较持久,不像某些对症药物虽起效迅速但又迅速失效。因此在决定为病人进行脱敏治疗时应对病人作充分说明,以取得病人的耐心合作。 (叶世泰)
特异性脱敏是当前在变态反应临床上采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它也是一种病因治疗,且兼具预防与治疗双重意义。
(1) 特异性脱敏的意义:特异性脱敏是利用病人对之有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制成各种不同浓度的提取液,给病人小量反复注射,或通过其它途径与病人反复接触,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稀到浓,赖以培养病人对此类特异性过敏物质的耐受力,使之于脱敏治疗后,再次接触此类过敏原时不再产生过敏现象,或使过敏现象得以减轻。由于特异性脱敏往往不能达到病人对此类特异性过敏物质完全解除过敏的程度,因此近来不少学者主张将“脱敏”二字Desensitization改为“减敏”二字Hyposensitization,以示区别。我们认为“脱敏”二字变态反应临床上已沿用数十年,早为医者及病者所熟悉,同时也表明了此种治疗的最终目的,有助于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所以脱敏一词还是可以保留使用的。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摒弃“脱敏”及“减敏”两词,统称之为特异性免疫疗法Specific immunotheraphy。
(2)特异性脱敏的原理:特异性脱敏的作用原理至今当未完全阐明,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看法。
1)封闭抗体理论 这是在脱敏原理上最为普遍的一种看法,认为通过反复给病人注射特异性抗原,可以促使体内产生相应的封闭性抗体或称阻滞性抗体BIocking antibody这类抗体主要是属于IgG型的。当这些特异的IgG型封闭抗体在体内提高以后,如再度接受外来的相应特异性过敏原时,此类封闭抗体即与之结合,产生免疫反应而不再产生过敏反应。
2)抗体竞争理论 这一理论与上述封闭抗体理论有相似之处。认为病人经特异性脱敏后,新生的抗体与体内预存的反应素,亦即过敏性抗体IgE有竞争的作用,竞争的结果使IgE与外来过敏原结合的机会大大降低,防止或减少了一系过敏活性介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治疗过敏的目的。
3)体液内抗原消耗理论 这一理论亦与上二种理论有一定的联系,认为病人经过脱敏治疗后形成的抗体均属于体液性抗体。主要贮存在血浆等体液之中,而导致过敏的IgG型抗体则均属于亲细胞性抗体,主要贮存于指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的表面。经过脱敏治疗的病人若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当抗原当未到达靶细胞时,积存的体液内抗体即首先与之相结合,使特异性抗原在体液内已消耗殆尽,大大减少了对靶细胞的激活
(3)特异性脱敏的局限性:特异性脱敏治疗对于过敏病人均有明确的针对性,而且属于病因治疗,因此如果病因明确,用法适当,脱敏治疗的效果一般比较满意,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它亦受各种条件的限止。
1)脱敏疗法必须在病人特异性过敏原诊断明确的前提下方能进行。但变态反应临床上经常有一部分病人虽经多方检查,特异性过敏病因始终不能明确,对于这类病人即难于采用脱敏治疗。
2)有些病人的致敏诱因虽已明确但由于该类因素的特殊化学或物理性质,无法进行脱敏过疗。例如近年来病人对于敌敌畏,染料甲醛或某些农药,化肥,洗涤剂等过敏者,由于这些材料均属律有毒物质,不能进行脱敏。再如病人对紫外光,X或r射线,冷,热等所谓物理因子过敏者,亦难以进行脱敏治疗。
3)过敏病人的致敏因素往往是多发性的,同一过敏病人往往兼有数种甚至数十种吸入物,食物,药物等不同类型的过敏因素。而脱敏用抗原往往无法包罗所有的过敏物质。只能就需要与可能择要选用。因此脱敏治疗亦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4)由于目前对过敏病人的特异性诊断方法尚未臻完善,皮试阳性的过敏原是否确属病人的主要过敏物质目前尚难断然肯定。因此特异性脱敏的针对性尚有一定的差距。
5)脱敏疗法是通过小量特异性抗原注射使病人逐渐改变体质,增强对过敏原的耐受能力。这是需要一段相当长的过程的,因此脱敏疗法一般起效较慢,一旦采用即需要连续使用一年至数年的时间,病情的好转是逐渐出现的,但一般效果比较持久,不像某些对症药物虽起效迅速但又迅速失效。因此在决定为病人进行脱敏治疗时应对病人作充分说明,以取得病人的耐心合作。 (叶世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