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口腔科 > 04
编号:10302805
咖啡因在治疗头痛中作为去痛辅剂对乙酰氨基酚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咖啡因又称咖啡碱为咖啡豆和茶叶中的主要生物碱。此外,茶叶中还含茶碱。它们均属黄嘌呤类,药理作用相似。但咖啡因的中枢兴奋作用较强,临床主要用以作为中枢兴奋剂;茶碱则舒张平滑肌作用较强,临床主要用作平喘药。

    咖啡因对大脑皮层有选择性兴奋作用,临床上主要把它作用中枢兴奋剂,用以对抗中枢抑制作用。小剂量咖啡因(50~200mg)就能兴奋大脑皮层使睡意消失,疲劳减轻、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工作效率提高。较大剂量的咖啡因则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血压升高,当呼吸中枢受到抑制时,其作用尤为明显。咖啡因可直接兴奋心脏,扩张血管(冠状血管、肾血管等),但无治疗意义。咖啡因还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利尿及刺激胃酸分泌。咖啡因的不良反应少见。较大剂量可致激动、不安、失眠、心悸、头痛。剂量过大也可引起惊厥。

    咖啡因本身并无镇痛效应,但可显著提高镇痛药物的镇痛作用,所以它又是镇痛剂中非常用的辅剂。
, http://www.100md.com
    一、咖啡因的药理作用及其机理

    已有资料表明:咖啡因的药理作用的机理主要是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从而减少CAMP受磷酸二酯酶的分解破坏,提高细胞内CAMP含量。拟肾上腺素药物可兴奋β受体,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变成CAMP,也提高效应区细胞内CAMP的含量。因此,在心脏、血管、平滑肌代谢方向,咖啡因类药物药理作用和肾上腺素有相似之处,且两药均有协同作用。CAMP是细胞内的第二信使,CAMP水平提高,可激活蛋白激酶,继而激活磷酸化酶而促进蛋白磷酸化。后者参与分泌及收缩过程中细胞内蛋白质(例如微管)装配并影响膜的的通透性等,从而产生广泛的生理活性,如舒张平滑肌,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变神经系统突触膜离子通道及促进蛋白质合成等。肥大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可阻止过敏物质,如组织胺的释放,从而阻止哮喘发作。所以,咖啡因提高效应细胞内CAMP水平,可能是其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化学基础。此外,咖啡因的效应还包括:细胞内的钙转移,腺苷受体的阻断,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非神经组织儿茶酚胺的摄取。
, 百拇医药
    至于咖啡因作为镇痛剂辅药,增强镇痛作用的机理有许多解释:犹如许多人均有这样的体验,在清晨喝一杯咖啡或茶(一杯红茶含咖啡因39克,一杯龙井含82mg)或在劳累后喝一杯可口可乐(含咖啡因23mg),会感到精神振奋,感觉良好。文献中也报道咖啡因具调节情绪作用。咖啡因戒断综合征表现为嗜睡、情绪低落等,服用咖啡因,则咖啡因戒断综合征患者思维敏捷性提高,易激惹性下降。有人在大鼠实验中发现,并认为咖啡因自身就是-种镇痛剂或者具有抗炎作用。至于咖啡因作为治疗头痛的镇痛剂的机理也可能是通过它影响脑皮层血流以及皮层血管紧张度来解释,即可能由于咖啡因收缩脑血管,减少其搏动幅度,从而加强镇痛作用。但也有人认为:咖啡因与阿司匹林及非那西林的合用中,最初仅是为了拮抗非那西林的抑郁及嗜睡作用。但是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咖啡因本身并无镇痛效应,其镇痛效应是通过加强阿司匹林或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APAP)等镇痛药物的镇痛效应来实现的。不论其机理是多么难以弄清,近年来有30多个实验涉及10000多例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咖啡因确有镇痛辅剂,增强镇痛效应的作用。那么在过去20余年中,为什么没有能够发现这一作用呢?可能由于以往来作相关研究以及方法学上有缺陷如无临床对照研 究或者临床研究对象的例数过少,或咖啡因剂量过小,于是其镇痛辅剂作用发挥不了。直到1975年,在一个关于阿司匹林研讨会上。Wallenstein等报告了,在癌性疼痛病人中的临床对照研究,发现:举用阿司匹林或举用APAP与阿司匹林+咖啡因或APAP+咖啡因进行比较时,若咖啡因的剂量低于60mg,咖啡因就无辅助镇痛效果。, http://www.100md.com(匡培根)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