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口腔科 > 06
编号:10302860
创伤性面神经损伤的诊断及治疗(5)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2、邻位其它运动神经转接术矫治面瘫:指应用舌下神经、副神经、舌咽神经或膈神经等其它面神经的邻位运动神经转位修复患侧面神经的方法,多用舌下神经、膈神经和副神经。应用副—面神经吻合治疗面瘫,术后可能产生舌肩连带运动及颈肩连带运动;膈—面神经吻合,术后静止时出现面部抽搐,当深呼吸、咳嗽及大声说话时面部出现明显不对称,伴半膈麻痹等畸形;而舌下—面神经吻合术后,患者获得静态下良好的肌张力及一定的运动功能,但随后易产生半侧颜面萎缩,舌萎缩及自主怪相等畸形。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早期病例,在肌肉尚未萎缩,无退行性病变时方可获较好效果。尤其适用于即刻的面神经损伤,面神经主干缺损较多,其近心端不能被利用,而远心端神经组织结构正常的病例。

    3、自体神经移植术:即在神经缺损处移植一段自体的感觉神经来恢复受损神经的连续性。多在神经缺损长、不能直接吻合时使用,植入神经可来自于耳大神经、腓肠神经、股外侧皮神经以及前臂的感觉神经。其中以耳大神经为首选,因其与面神经位置邻近,往往在同一术区即可获得,而且耳大神经多有分支,适合于修复多支面神经损伤,即使没有分支,因其神经干粗大,可将其纵行分成多束。其次是腓肠神经,它可以提供足够的可利用的神经段,特别是为横跨面神经移植提供了足够的供体神经。
, http://www.100md.com
    横跨面神经移植也是一种自体神经移植矫治面瘫的手术方法,是将一段游离自体神经移植于面部,一端与健侧面神经分支相吻合,另一端通过面部皮下隧道引至患侧用以支配患侧的表情肌运动,由此使患侧表情肌能够接受面神经核的冲动。该法适用于患侧面神经不能利用,但表情肌尚未萎缩,且组织床血运尚佳的病例。最近观点认为:在患侧表情肌尚未变性萎缩前,应尽快利用同侧邻近的神经,如舌下神经,与面神经进行吻合,意在尽可能减少表情肌丧失神经支配的时间;与此同时,实行横跨面部神经移植,待数月后应用移植的神经取代舌下神经,建立双侧同步运动。该法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了患侧面部的表情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若患侧面肌已萎缩变性,失去再生能力,横跨面部的神经移植即需结合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肌肉移植完成功能重建。

    4、神经植入术:是指将移植神经的末梢端直接植入受损表情肌的一种神经修复方法。适用于面神经末梢段缺损而无法施行吻合术,表情肌尚未完全萎缩时,一般在神经损伤后半年内。但神经植入的总体效果仍低于直接吻合,并且将神经植入未完全丧失神经支配或已完全萎缩并纤维化的肌肉很难发生再支配效应,因此应严格掌握该法的适应证。
, 百拇医药
    5、血管化的神经移植:是在横跨面神经移植技术基础上,使被移植神经同时伴有血供的一种神经修复方法。适用于患侧面神经不能利用,表情肌尚未萎缩,受区有大量瘢痕、血运差的病例。常用腓肠神经带小隐静脉,将小隐静脉两端分别与健侧的动脉相接,患侧与静脉相接,使该段移植小隐静脉动脉化,以供给跨面移植的腓肠神经。

    6、游离肌肉移植矫治面瘫:1971年Thompson首先以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来提高眼口的对称性;将肌腱悬吊于颧弓上,肌腹环绕口轮匝肌来矫正口角畸形;以肌腱环绕眼轮匝肌,肌腹埋于颞肌来矫正眼睑畸形。1974年Haklius将该法改良并推广,在口角畸形及眼睑畸形矫治中获得良好效果。Thompson认为手术成功的因素在于:①必须在移植前两周切断肌肉的运动神经;②保持肌肉的完整性;③去神经的肌肉必须移植在有正常神经支配及血供的肌肉中且紧密接触,以利神经再生。该法不用行血管吻合,肌肉及神经再生可靠,手术简单,病程短,供区损伤小,受区无臃肿,患者易接受,是恢复面瘫动态外观的有效方法。适于晚期面瘫,面肌已萎缩,面神经难以恢复者。
, 百拇医药
    7、神经血管化游离肌肉移植矫治面瘫:70年代开始,Tamai和Harri等人先后在动物和人完成了吻合血管神经的肌肉游离移植手术。80年代至今则推广至胸小肌、前锯肌、股直股、背阔肌、腹直股及拇、趾短伸肌的应用。

    该技术为晚期面瘫患者表情肌已发生萎缩的唯一可行的功能性矫治方法。供肌源常用胸小肌、股薄肌和背阔肌等,其中以背阔肌最常用,神经为胸背神经,血管为胸背动、静脉。其它还有报道用其它供区血管神经化的游离肌肉移植。

    8、非神经组织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非神经组织移植物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生物性的非神经组织移植物,象自体静脉、变性骨骼肌以及肌腱的假性滑膜鞘、腱桥与腱管、筋腱膜膜管以及人羊膜基底膜等假性滑膜鞘管。另一类为非生物性的非神经组织移植物,象硅胶管、PGA管等。生物性的又分为自体、异体及复合组织移植物。, 百拇医药(蔡志刚)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