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合理用药与TDM(3)
5.儿童是TDM特殊群体:
(1)儿童是世界的未来,世界人口即将超过60亿,其中50%为16岁以下儿童,我国(1998年资料)人口已达12.48亿,16岁以下儿童占28.9%(近4亿);儿童PK/PD资料少、参数有限,药理学书和药物手册中小儿药物剂量都是以成人基础折算出来的;伦理学上不允许新药在健康儿童身上做试验,因此儿童新药I期资料是永远得不到的,很多药物在儿童的耐受性、安全性、药代动力学资料等还是未知数;然而儿童不是成人缩影,按成人比例递减,往往导致剂量过大(氨茶碱等)或过小(苯巴比妥等),疗效不佳。
(2)小儿处在一个生长发育的动态时期,儿童年龄分期很多。胚胎发育期:妊娠初8周。胎儿期:从妊娠8周至小儿出生。围生期(围产期):从孕期满28周到生后足7天。新生儿期:从胎儿脐带接扎时起至生后28天。婴儿期(乳儿期):生后至1周岁前。幼儿期:生后1至3周岁。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7周岁。学龄期:6—7周岁至青春期前(12—13岁)。青春期(少年期):女11—12至17—18周岁,男13—14至18—20周岁。18岁以上为青年期,生理发育接近成年人。年龄与发育是影响PK/PD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小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大,血脑屏障不完善,肝药酶不成熟,肾功能较差,还要考虑胎盘屏障、哺乳因素等。大多数药物的半衰退期T1/2(h)呈年龄依赖性特征,如卡那霉素;早产儿8.4—18.0,足月儿5.7—7.5,新生儿3.8—6.0,成人2.0;苯巴比妥:早产儿280—240,足月儿102—259,新生儿67—99,儿童37—64,成人53—140;氯霉素:早产儿24—48,新生儿8—15,婴幼儿4.0,年长儿1.5—2.5。故上述药物,新生儿用量要少、给药间隔要长、疗程要短,否则极易中毒。
, 百拇医药
(3)小儿用药原则:
选药:根据病情、疗效、PK特征选药:提倡单药,合理多药;新药要特别慎重,如非氨酯可引起儿童肝坏死和再障;喹诺酮类可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等。剂型:尽量给与彩色、果昧、口感好的片、粉剂、糖浆等。剂量:按药物说明书明确标定剂量(mg/kg),小量开始、渐增至有效;要注意量取误差、溅撒及呕吐等。给药途径:根据F和临床目的灵活掌握,年长儿尽量口服,新生儿多采用静滴或静注。预防:高热惊厥可用直肠栓剂等。给药间隔:根据药性和半衰期确定;驱虫药宜空腹,健胃药、抗酸药应饭前服;铁剂宜在两餐之间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时辰特点,早8点服用,可减轻药源性肾上腺功能减退。
(4)小儿药物剂量计算是儿科区别于成人的用药难点。目前常用方法有:①按体重公斤计算:药物日剂量(mg/( kg.d ))=剂量/公斤/日×体重。②按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mg)=剂量/每平方米×体表面积。小儿体表面积计算:⑴图示法:以体重为横坐标、体表面积为纵坐标绘制相关曲线,在曲线上可查出任何体重所对应的体表面积值;⑵公式法: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m2/kg)+0.1(m2);30kg(相当于11岁),体表面积为1.1m2;30kg以上小儿:每增加5kg,则体表面积增加0.1平方米,即35公斤为1.2m2;50公斤为1.5m2。成人体表面积(按70kg)为1.7m2。
, 百拇医药
(5)儿科不同年龄段的用药特点:
胎儿期:孕期14周内,尤其孕初8周内,当受精卵开始分化成胚胎时,药物致先天畸形;14周后器官分化已基本完成,药物可影响胎儿器官功能等;分娩前用药可积聚于肝、脑组织而中毒;新生儿期:新生儿期又可分为初期新生儿、晚期新生儿、足月儿、过期产儿、早产儿。早产儿又可分为中度(32—37周)、重度(28—31周)早产儿等。新生儿药量要按日进行计算,日龄<7天和>7天者、体重<2000g与>2000g者,用药剂量均不相同,若将7日龄的剂量给予1日龄者即中毒。婴幼儿期:药物代谢较新生儿显著成熟,吞咽能力较差,口服以糠浆和果味片为宜;肌肉注射影响药物吸收;抗惊厥药或洋地黄毒甙等儿童期耐受量大,氨茶碱易出现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故慎用;消化功能容易紊乱,抗感染及液体疗法十分重要。儿童期:新陈代谢旺盛,但水和电解质代谢功能还差,易致水电解质紊乱;皮质激素常使骨骼闭合过早,切勿滥用;四环素因可引起釉质发育不良和牙色变黄;中枢抑制药可能影响学习和智力。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女孩月经来潮提前(10岁),月经前后有水钠潴留可诱发癫痫和行为障碍:心理发育处于相对不稳定时期,违拗情绪十分严重,自行用药和自杀倾向不可忽视,医生应充分理解并辅以心理治疗。, http://www.100md.com(王丽)
(1)儿童是世界的未来,世界人口即将超过60亿,其中50%为16岁以下儿童,我国(1998年资料)人口已达12.48亿,16岁以下儿童占28.9%(近4亿);儿童PK/PD资料少、参数有限,药理学书和药物手册中小儿药物剂量都是以成人基础折算出来的;伦理学上不允许新药在健康儿童身上做试验,因此儿童新药I期资料是永远得不到的,很多药物在儿童的耐受性、安全性、药代动力学资料等还是未知数;然而儿童不是成人缩影,按成人比例递减,往往导致剂量过大(氨茶碱等)或过小(苯巴比妥等),疗效不佳。
(2)小儿处在一个生长发育的动态时期,儿童年龄分期很多。胚胎发育期:妊娠初8周。胎儿期:从妊娠8周至小儿出生。围生期(围产期):从孕期满28周到生后足7天。新生儿期:从胎儿脐带接扎时起至生后28天。婴儿期(乳儿期):生后至1周岁前。幼儿期:生后1至3周岁。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7周岁。学龄期:6—7周岁至青春期前(12—13岁)。青春期(少年期):女11—12至17—18周岁,男13—14至18—20周岁。18岁以上为青年期,生理发育接近成年人。年龄与发育是影响PK/PD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小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大,血脑屏障不完善,肝药酶不成熟,肾功能较差,还要考虑胎盘屏障、哺乳因素等。大多数药物的半衰退期T1/2(h)呈年龄依赖性特征,如卡那霉素;早产儿8.4—18.0,足月儿5.7—7.5,新生儿3.8—6.0,成人2.0;苯巴比妥:早产儿280—240,足月儿102—259,新生儿67—99,儿童37—64,成人53—140;氯霉素:早产儿24—48,新生儿8—15,婴幼儿4.0,年长儿1.5—2.5。故上述药物,新生儿用量要少、给药间隔要长、疗程要短,否则极易中毒。
, 百拇医药
(3)小儿用药原则:
选药:根据病情、疗效、PK特征选药:提倡单药,合理多药;新药要特别慎重,如非氨酯可引起儿童肝坏死和再障;喹诺酮类可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等。剂型:尽量给与彩色、果昧、口感好的片、粉剂、糖浆等。剂量:按药物说明书明确标定剂量(mg/kg),小量开始、渐增至有效;要注意量取误差、溅撒及呕吐等。给药途径:根据F和临床目的灵活掌握,年长儿尽量口服,新生儿多采用静滴或静注。预防:高热惊厥可用直肠栓剂等。给药间隔:根据药性和半衰期确定;驱虫药宜空腹,健胃药、抗酸药应饭前服;铁剂宜在两餐之间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时辰特点,早8点服用,可减轻药源性肾上腺功能减退。
(4)小儿药物剂量计算是儿科区别于成人的用药难点。目前常用方法有:①按体重公斤计算:药物日剂量(mg/( kg.d ))=剂量/公斤/日×体重。②按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mg)=剂量/每平方米×体表面积。小儿体表面积计算:⑴图示法:以体重为横坐标、体表面积为纵坐标绘制相关曲线,在曲线上可查出任何体重所对应的体表面积值;⑵公式法: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m2/kg)+0.1(m2);30kg(相当于11岁),体表面积为1.1m2;30kg以上小儿:每增加5kg,则体表面积增加0.1平方米,即35公斤为1.2m2;50公斤为1.5m2。成人体表面积(按70kg)为1.7m2。
, 百拇医药
(5)儿科不同年龄段的用药特点:
胎儿期:孕期14周内,尤其孕初8周内,当受精卵开始分化成胚胎时,药物致先天畸形;14周后器官分化已基本完成,药物可影响胎儿器官功能等;分娩前用药可积聚于肝、脑组织而中毒;新生儿期:新生儿期又可分为初期新生儿、晚期新生儿、足月儿、过期产儿、早产儿。早产儿又可分为中度(32—37周)、重度(28—31周)早产儿等。新生儿药量要按日进行计算,日龄<7天和>7天者、体重<2000g与>2000g者,用药剂量均不相同,若将7日龄的剂量给予1日龄者即中毒。婴幼儿期:药物代谢较新生儿显著成熟,吞咽能力较差,口服以糠浆和果味片为宜;肌肉注射影响药物吸收;抗惊厥药或洋地黄毒甙等儿童期耐受量大,氨茶碱易出现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故慎用;消化功能容易紊乱,抗感染及液体疗法十分重要。儿童期:新陈代谢旺盛,但水和电解质代谢功能还差,易致水电解质紊乱;皮质激素常使骨骼闭合过早,切勿滥用;四环素因可引起釉质发育不良和牙色变黄;中枢抑制药可能影响学习和智力。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女孩月经来潮提前(10岁),月经前后有水钠潴留可诱发癫痫和行为障碍:心理发育处于相对不稳定时期,违拗情绪十分严重,自行用药和自杀倾向不可忽视,医生应充分理解并辅以心理治疗。, http://www.100md.com(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