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护理学 > 03
编号:10303237
护理发展与社会学(8)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无论生命任何时期,无论是健康或患病的人,只要有人就有护理工作。

    (二)护理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1、冲破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局限,研究心理、环境、行为及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是当今重大课题。

    2、如何改善临床思维,把新医学模式引入护理临床思维中去,使护理在初级卫生保健中发挥更大作用。

    3、注重研究心理护理、社会护理,包括社会健康护理、社会疾病护理,对由社会因素引起的疾病,作出"社会诊断",开出社会处方。

    4、加强现代化护理学科建设,重视加强护理学基础理论研究,提高对现有基础护理、临床专科护理的理论水平,开展人文社会护理研究的新领域…

    6、重视并加强护理心理学、护理环境学、护理行为学、护理人际学、护理社会学及身心医学等学科的研究。

    7、护理伦理问题:安乐死、器官移植、卫生资源分配……

    8、新技术及高级临床护理技术的应用带来的经济负担……

    9、宣传普及护理保健知识、建立健康咨询,重视"全民健康"意识教育

    10、医学护理学教育改革:高、中、初级护理人员培养和教育体制

    (三)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护理教育低于世界普遍水平

    我国500所中专护(卫)校,年毕业生达4万多名;而大专护理教育只有30多所院校,年招生不足1000人;大学本科仅18所院校,每年毕业生仅400多名;全国建立了7个护理硕士点,但其招生数只有10名左右;加上成人在职高等教育,目前全国120万护士中,具备本科学历不足1%,中专或以下学历占95%以上。

    2. 高等护理教育未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未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方法仍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了毕业生重医疗、轻护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也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本科毕业生不安心护理工作。另外,中专到大专,大专到本科各层次的课程互不衔接,使各层次毕业生的再提高教育过分重复,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提高培养护理人才的新模式

    1、按护理专业要求组织教育内容

    21世纪护理成为一门独立的与医疗相互配合又各有侧重的平行专业,为此课程设置:

    ⑴ 将公共基础课的学时从原来的18%减少到10.9%;

    ⑵ 将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学时从原来的8%增加到13.4%,开设心理学、人类的发展与哲学、沟通交流、美学、逻辑思维与推理等课程;, 百拇医药(李传俊)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 10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