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护理学 > 07
编号:10303325
39例经鼻气管管内绿脓杆菌污染的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医院感染细菌变化的总趋势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在逐渐减少而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不断增加。在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上升趋势中,尤以机会致病菌增加的幅度较大。近三年来对住入我院重症监护室(PICU)机械通气的39例患儿导管内痰液和呼吸机附件、管道及环境物体表面采样培养,以了解PICU内机械通气患儿的院内感染情况。从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率,提高医护质量。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男26例,女13例,年龄4月-13岁。原发病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10例,重症肺炎10例,颅内病变8例,巨细胞包涵体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败血症,中毒性菌痢,重症肌无力、坏死性小肠炎,III°喉梗阻,百日咳,肠套叠、溺水各1例。机械通气时间为1-51天,平均为25天。

    二、采样、细菌培养和鉴定方法(常规法)

    1.机械通气前采集灭菌后呼吸机管道、呼气阀、接头、吸痰器管道、吸痰瓶与吸痰管、氧气水封瓶、人工简易呼吸器等标本培养。

    2.病房环境(床、床垫、被褥、门扶手、水龙头、肥皂盒、拖布)和医护、陪伴的手、工作服、鼻腔及空气采样培养。

    3.39例患者在插管后第一天开始采集病人清晨第一次痰液。要求无菌吸痰法导管内取痰培养,并于机械通气中每周二次痰培养。

    三、细菌培养方法(实验室常规方法)

    四、采用血清分型和质粒分型方法。

    结果

    一、PICU细菌种类与菌株

    采集环境,灭菌后仪器附件,导管内痰液样本494例次,其中阳性152例次(30.77%),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137例次,占90.13%(其中绿脓杆菌占63.5%)。革兰氏阳性球菌15例次,占9.87%,污染细菌与菌株见表1。

    156例次环境样本中阳性68例(43.59%),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60例次,占88.24%(绿脓杆菌46.67%),革兰氏阳性球菌8例次,占11.76%。

    234例次灭菌后上机前呼吸机附件样本中阳性12例次占5.1%:(绿脓杆菌4例、枯草杆力3例、粪产碱杆菌1例、酵母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腐生葡萄球菌1例)。

    39(104例次)导管内采集痰培养中阳性35例占89.74%(其中第1次绿脓杆菌阳性者29例,第2,3,4次阳性者各2例,在之前的痰培养细菌为(粪产碱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等)。35例导管痰培养阳性与插管时间关系(见表2)。

    二、本组阳性菌株细菌血清分型为绿脓杆菌IV、VI、VIII型,质粒分型2例(痰、肛门、床单)分型为1.2、1.8质粒谱相同。, 百拇医药(吴敏)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