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护理学 > 12
编号:10303452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症及其护理(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AMI并发心室颤动,可分为原发(室颤前无低血压,休克或心力衰竭者)与继发(室颤前有心力衰竭或低血压或休克,但已控制)。其发生被认为是由于多个微波折返产生持续快速不规则的激动所致。或由心室异位起搏点发放冲动加速,或由阵发室速转变而来。室颤时,心室已无有效收缩,排血量极少或无排血,迅速发生脑缺血,临床表现为阿-斯综合征:突然抽搐、意识丧失,叹息样呼吸后渐变浅而停止,面色苍白,心音听不到,大动脉波动消失,瞳孔散大。此时除非迅速有效地抢救复苏,否则是致命性的。加速室性心律在AMI急性期可反复多次发生,它是一种相对良性的室性心律失常,近年由于溶栓治疗在AMI早期应用,发现加速室性心律是缺血再灌注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血管再通血流恢复的指标。如果急性期反复发生加速室性心律,不排除是间歇性血管再通出现的再灌注心律失常。

    (二)缓慢型心律失常

    AMI病程中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以及继发的交接性逸搏节律。下壁心肌梗死常并发窦缓,与传入受体多分布在下壁的迷走神经兴奋有关。窦缓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心率50/min以下时,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窦缓的危险性在于心率极度缓慢至30/min以下时,可发生阿-斯综合征。窦性静止也多见于下后壁或合并右室梗死,梗死面积大,高龄并有低血压或休克的患者。由于窦缓,窦静止或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继发的交接区逸搏,频率为30-50/min。在下壁AMI,常可见到加速的交接性节律,频率在60-70/min,是交接区起搏点自律性增高的反映,很少引起明显症状和不良后果。

    房室传导阻滞(A-VB)和室内传导阻滞常多发于下壁AMI发病后1-4天,房室传导阻滞程度由Ⅰ度很快发展至Ⅱ度、Ⅲ度,持续时间从数小时至数天不等。Ⅰ度和Ⅱ度Ⅰ型A-VB需严密监护,无需特殊处理。如发展为高度A-VB,心室率低于40/min,同时伴有头晕,乏力,血压下降时,应给阿托品或654-2治疗或紧急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

    室内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因束支受累部位与范围不同,可出现多种形式的传导障碍,如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双侧束支传导阻滞或三分支传导阻滞等。交替出现的RBBB和LBBB是危险性的不稳定型束支传导障碍,RBBB伴左前分支阻滞(LAH)的双侧束支阻滞以及双侧束支阻滞伴P-R间期延长的三分支传导阻滞,均表明存在严重泵功能衰竭,预后不良,极易出现心室停搏或心室颤动,病死率很高,应立即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 百拇医药(叶苓)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