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肿瘤科 > 08
编号:10303745
肿瘤病理诊断(5)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一)影响形态学改变的因素很多,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的。

    1.治疗方式:放疗或化疗方式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同。但治疗后的形态学改变基本相似:两者对治疗的基本改变是导致瘤细胞的变性与坏死,以及结缔组织形成。但放疗除上述基本病变以外,对血管或淋巴管影响较大,局部促纤维化较重,而化疗这种改变不太明显。另一方面,抗癌药物的类型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同,形态学改变也略有不同。

    2.治疗剂量:放(化)剂量均影响形态学改变,如放疗在10Gy以下时,瘤细胞形态改变不太明显,当放疗在25Gy以上时,形态学改变日趋明显。化疗也是如此,剂量太小不但不会出现形态学改变,而且反而导致肿瘤产生抗药性。

    3.放(化)疗与手术的间隔时间也是影响形态改变的主要因素。我们曾用一次性食管癌放疗5000rads后立即手术,肿瘤的组织学无明显改变,但仅2500rads或以手术前放疗后间隔两周手术,形态学改变就很明显。
, 百拇医药
    4.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不同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其放(化)疗第三性有很大差异。一般说来,最敏感的肿瘤是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及某些生殖系统肿瘤(如精原细胞瘤)等,中度敏感的肿瘤是被覆上皮(如鳞关上皮,腺上皮)来源的肿瘤,如鳞状细胞癌,腺癌等。不敏感 的肿瘤,主要为来自间叶组织的肿瘤,如纤维肉瘤,脂肪肉瘤,骨肉瘤等。

    5.肿瘤的分化程度及局部血液供应;一般说来,肿瘤分化差,放(化)疗敏感;而高分化肿瘤生长较慢,对放(化)疗也不敏感。血液供应丰富者,放(化)疗敏感;血管少,纤维组织丰富者,放(化)疗不敏感。

    (二)肿瘤放(化)疗后的形态学改变及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形态学改变相似,主要表现在瘤细胞与间质的两个方面。基本病理改变是瘤细胞的退化性变→瘤细胞减少及肉芽肿形成→瘤细胞消失,进面纤维化及玻璃样变。与此同时,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瘤细胞进一步退变,甚至坏死,瘤细胞数量减小,毛细血管增生,不同类型的炎细胞浸润呈增生,甚至瘢痕形成。根据瘤细胞大体改变或组织形态学变化,我们将其分为三度:
, 百拇医药
    I度:又称退化性变期〔轻度放(化)疗〕:在溃疡性肿瘤,溃疡边缘略微变平,实性肿瘤可能略微缩小,但从总体观察大体形态学改变不明显。组织学可见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性变,表现为核浓缩,瘤细胞肿胀,极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II度:又称肉芽肿期〔中度放(化)疗反应〕:溃疡性肿瘤边缘明显变平,溃疡底平坦,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组织学可见瘤细胞的大量减少,残余瘤细胞有明显的退化性变与坏死,如核浓缩或碎裂,胞桨明显空泡性变,脂肪变性,水性变等,或灶性坏死。瘤床内可见大量泡沫细胞,胆固醇结晶及明显的钙化,可见异物巨细胞反应,毛细血管增生,充血水肿,伴不同类型的慢性炎细胞浸润,呈明显的肉芽肿性改变。

    III又称纤维化期〔重度放(化)疗反应〕:溃疡性肿瘤肉眼观察肿瘤完全消失,溃疡性肿瘤肉眼观察肿瘤完全消失,溃疡缩小或变平;实性肿物仅呈灶状致密的瘢痕组织。组织学见肿瘤细胞完全消失,毛细血管减小及炎细胞消退,瘤床内可见灶性纤维化或瘢痕组织。

    上述反应说明:肿瘤放(化)疗后的变性,坏死及间质反应,与一般组织损伤后(由于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因素)的反应相似,基本反应了组织的损伤一清除一修复过程,它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病理生物变化,也是相互连续的,不能分隔的反应。种种事实表明,肿瘤的放(化)疗反应程度与患者生存期有一定关系。如我们在248例食管癌术前放疗后手术切除标本中,轻度放疗后反应者五年生存率22.3%,中度反应者五年生存率32.4%,重度反应者五年生存率37.8%。显示放疗反应程度与患者生存率成正相关。, 百拇医药(刘复生)
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