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肿瘤科 > 09
编号:10303807
肺癌疫苗应用现状与研制展望(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基因疫苗。对肿瘤分子病理发生的探索和进步使人们对TS/AA的理解上升到基因水平。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靶基因整合到载体DNA中并使其在细胞或体内表达经修饰后的TS/AA,使其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从而激发或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肺癌基因疫苗常用的载体有裸露的DNA片段,痘病毒,真核细胞复制子等。

    免疫增强因子。本概念涵盖甚广,从早期的BCG、短小棒状杆菌、弗氏佐剂等到新近应用的淋巴因子(IL-2,IL-12等)、T细胞分子(CD28,CD40等)、IFN-gamma、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B7.1、KLH等等均可属此类。因其并不能直接诱生特异的免疫反应,严格而言,此类物质不属疫苗范畴,但对免疫效能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它们常通过与疫苗同时使用、共价结合或与靶基因整合表达等方式,经特异或非特异的途径产生免疫增强效果。肿瘤疫苗通常以"免疫原+增强因子"的模式构建,现代的肿瘤疫苗虽然大量应用了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技术,但这一传统的设计思想并未改变,它们大多有一种或以上的免疫增强因子作为组分,选择何种及如何与之协同作用是疫苗设计与筛选的重要因素之一。
, 百拇医药
    肺癌疫苗的临床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90年代初应用的TS/AA多由射线、热灭活的自体或异体肿瘤细胞,其裂解产物,可溶性抗原等直接获得。这一时期的疫苗制备较简单,成分不均,通常同时辅以免疫增强剂。尽管如此,不少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试验还是取得了乐观的结果(表一)。这一时期疫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设计原理上严格遵循了主动免疫的定义。

    小细胞肺癌(SCLC)细胞表面有大量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表达,它们是GM2,GD2,GD3,Fuc-GM1等。利用疫苗诱导体液免疫产生针对这些神经节苷脂的抗体,使其成为辅助治疗的理想靶点。据报道GD3在SCLC表面有100%表达,用针对GD3的单克隆抗体R24免疫同系小鼠从而获得的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BEC-2,能在人体中诱生抗GD3抗体。在Grant SC的一项先导研究中,15名接受了标准治疗的SCLC病人联合应用BEC-2和BCG皮内注射,极大地提高了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广泛期为11月,局限期>47月)。副作用仅包括发热及不适等轻度毒性。鉴于此项令人鼓舞的结果,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已开始一项局限期SCLC病人BEC-2Ⅲ期临床随机对照研究-SILVA(Survival in an International phase Ⅲ prospective randomized Limited disease small cell lung cancer Vaccine study with Adjuvant EMD6025/BEC-2 and BCG,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Protocol 08971)。预计3-4年后会有结果。与BEC-2不同,BMS-248976是直接由GM2和GD2组成的双价神经节苷脂疫苗,它须与锁眼形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共价结合并与免疫佐剂Q-21同时应用。BMS-248976目前正处于临床Ⅱ期试验阶段。Fuc-GM1-KLH + QS-21是另一种有希望的神经节苷脂疫苗,初步研究显示它有很高的血清抗体反应率。
, 百拇医药
    肺癌疫苗的实验研究与展望

    TS/AA疫苗发明最早,发展最充分,临床应用也最广泛。基础研究表明肿瘤抗原必须先在APC的胞内降解为短肽,再呈送给T细胞识别,因此理论上而言,纯化的TS/AA疫苗较早期应用的粗制疫苗应更为有效。动物或体外实验表明p21突变肽、EGFRγ突变肽、 Her2/neu肽等,对肺癌的防治有一定的价值。MUC-1粘蛋白在肺癌和90%以上实体肿瘤有表达,它能降低免疫细胞活性。BLP-25是基于MUC-1设计的多肽疫苗,它与IL-2一起封装于脂质小体中,有望产生广谱抗肿瘤效果。基因改建后的全瘤细胞疫苗也是一种有希望的新型疫苗。大多数上皮起源的肿瘤皆为MHC-Ⅰ+,MHC-Ⅱ-,通过基因改造令其表达MHC-Ⅱ分子可增强免疫原性,使个体能承受较大肿瘤负荷。但多数肿瘤细胞也不表达B7.1分子,如前所述,增强表达的MHC-Ⅱ分子及Th受体占领亦可能产生免疫耐受,这或是某些试验失败的原因。同时转以MHC-Ⅱ和协同刺激因子基因理论上讲最为可靠,且已有试验证实其可行性。细胞因子转基因全瘤细胞疫苗能在肿瘤细胞周围产生高浓度的细胞因子,而血循环中仅保持低水平,这种类似"旁分泌"的作用方式较静脉应用更接近自然免疫状态,从而获得更好效果。Wittig B等用磁脉冲(ballistomagnetic)在体外转导病人自体肿瘤细胞使其同时表达IL-7和 GM-CSF,再将其与一种新设计的免疫佐剂d-SLIM一起回注皮下。所有10名远处转移病人血清的IL-7和IFN-gamma均升高且无明显副作用,5名病人病灶有不同程度好转。, 百拇医药(黄邵洪,钟文昭,吴一龙,谷力加,翁毅敏,冯卫能,程超)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