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神经内科 > 01
编号:10303854
脑血管病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明确的几个问题(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下面着重讨论缺血性卒中的有关问题:

    缺血性卒中病因亚型的分类:

    (1) 大动脉粥样硬化;(2)心源性栓塞;(3)小动脉病;4)其他病因。

    Lausane Stroke Registry(LSR)的分类更详细:

    (1) 大动脉粥样硬化:a、合并狭窄(>=50%)或闭塞

    b、不合并狭窄(<50%)

    在5种危险因素中:年龄>=50岁、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胆固醇血症,至少有3种。

    (2) 心源性栓塞:心内血栓或肿瘤、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人工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心内膜炎、房颤、病窦综合症、左室动脉瘤或心肌梗死后运动不能、急性(<3个月=心肌梗死或全心活动功能减退等。

    (3) 小动脉病又包括高血压合并的深穿支分布区梗死等。

    (4) 其他病因包括动脉夹层分离、纤维肌性营养不良、囊状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静脉栓塞、肪管炎、血液病、偏头痛等。

    (5) 不确定的病因。

    发病的有关机理:

    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例,自迟发性神经元坏死(DND)学说提出的,又提出了诸如自由基损伤、细胞内钙超载和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作用等理论,以及近年来的一氧化氮、细胞因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这些发现对缺血性神经元损伤机制和研究和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近10年来局灶缺血再灌注的研究,使缺血中心坏死区和半暗带的病理生理改变得到了病理学证实,提出了治疗时间窗的概念,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对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细胞内钙离子超载、自由基增加、细胞内酸中毒、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等加重对神经细胞的损害有关。

    脑缺血症状的血管分区:

    前循环

    颈内动脉(ICA)

    脉络膜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ACA)-

    大脑中动脉(MCA)-

    豆纹动脉-

    后循环

    椎动脉(VA)

    小脑后下动脉(PICA)-

    基底动脉(BA)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PCA)-

    丘脑穿通分支-

    丘脑膝状动脉-

    如果血流对脑组织缺血在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损伤之前已恢复供血,临床症状和体征为短暂的。血流长时间受到干预则产生不可恢复的缺血性损伤(脑死)和持续的系统损伤。

    缺血性卒中可由于血栓或栓塞。约2/3缺血卒中由于血栓,而1/3由于栓塞。

    血栓――因大的脑动脉(特别ICA、MCA、BA)、小穿通动脉(如在腔隙性梗塞)、脑静脉或静脉窦的阻塞的产生卒中。典型者症状进展经历数分钟到数小时。血栓性卒中常常先有TIAS,这些发作症状倾向于类似,由于它们反复影响相同的区域。, 百拇医药(李金)
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