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呼吸内科 > 07
编号:10298852
抗组胺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引言

    目前,人们对过敏性疾病对机体造成的危害尚无充分认识,过敏性疾病除造成机体的局部损害外,尚能引起全身症状,如疲劳、乏力、头痛等,除此之外尚可导致病人的情绪改变、认知行为和学习能力的下降。

    在美国,每年因过敏性疾病导致工作人员旷工3.5×107天,学生旷课2×107天(1)。重要的是不仅疾病本身引起这些症状,治疗不当还可使这些症状加重。目前抗组胺药仍然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药物,而如经传统的抗组胺药物治疗,其结果可能比疾病本身的影响更坏,虽然这些药物是有效的H1受体拮抗剂,但它们具有高度亲脂性,很容易通过血脑屏障,产生嗜睡作用。与传统的抗组胺药相比,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具有较强的疏脂性,带有不同的离子电荷,分子量亦较大,结果使得它们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几乎不引起任何嗜睡作用。因此,经其治疗的过敏性病人,不但不加重已有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反而会改善这些症状。

    抗组胺药的分类
, 百拇医药
    大约60年前发现了传统的抗组胺药,到目前为止,至少已应用了40年,它与呼吸道黏膜的大多数靶细胞上的H1受体结合,抑制组胺的作用。然而这些药物均含有乙胺部分,这使其有很高的亲脂性,因此易于通过血脑屏障,与脑组织中的H1受体结合。事实上,Yanai等(2)进行的正电子发射断层照相术研究表明,第一代药物约与脑中的75%的受体相结合,结果导致众所周知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包括乏力、嗜睡和行为损害)。鉴于此,建议应用这些药物的患者,不要从事驾驶及一些有危险的机器操作。

    在传统的抗组胺药中,乙醇胺类、酚噻嗪类和哌嗪类的镇静作用最强,服乙醇胺类的病人50%有睡意,羟嗪(安泰乐)是一种哌嗪类抗组胺药,常作为一种镇静药开给病人。西替利嗪是一种从羟嗪衍化来的新一代的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它所产生的嗜睡作用明显强于安慰剂(3)。

    80年代中期引入了第二代抗组胺药,它们的H1受体拮抗作用与第一代相同,但没有嗜睡作用,与传统的抗组胺药相比,它们有较强的疏脂性,含有不同的离子电荷,另外,它们由较大的分子组成,这三种因素使得它们难于通过血脑屏障。Yanai等(2)研究表明,第二代抗组胺药约与脑内的20%的H1受体结合,显然比传统的抗组胺药的结合率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与脑内受体的结合率有关,因此第二代抗组胺药的嗜睡作用明显比传统的抗组胺药弱。一些特异性制剂,如非索那丁、氯雷他定,无需对它们的嗜睡作用提出警告,因为在治疗量范围内,根本就没有嗜睡作用(4)。目前,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都更喜欢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在异位性皮炎病人中,越来越多的病人也用这类药物。
, 百拇医药
    传统的抗组胺药对职业损伤的风险

    最近的研究表明,完全有必要对传统的抗组胺药物的嗜睡作用注以警示标签。为了检测药物对工作相关的损害,Gilmore等(5)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研究的药物中(包括抗组胺药、麻醉药、非麻醉类止痛药、抗生素、胃肠类药物、降糖药及抗精神病类药),有嗜睡作用的抗组胺药引起职业损伤的风险最大,它所造成的损伤包括开放性损伤和挫伤(OR,0.5;95%的可信限为11.9),烧伤(OR,3.1;95%的可信限为1.0-9.7)和骨折(OR,1.7;95%的可信限为0.9-3.3)。抗组胺药的使用者中,发生与工作相关的损伤风险总的校正的OR值为1.5,95%的可信限为1.1-1.9,而服麻醉药的患者中,OR值为0.9,95%的可信限为0.7-1.1。

    抗组胺药对驾驶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支玉香 张宏誉)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