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呼吸内科 > 16
编号:10298980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的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5)骨髓嗜酸细胞祖细胞抑制剂 近年来通过测定骨髓祖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物,发现哮喘病人骨髓嗜酸细胞祖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功能异常,其生成的嗜酸细胞经血循环聚集于肺,处于持续活化状态,导致气道过敏性炎症及哮喘症状,并认为这是哮喘发病机制的重要方面。吸入皮质激素对嗜酸细胞祖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IL-5是重要的造血细胞因子,对嗜酸细胞祖细胞的分化、成熟具有独持作用,IL-5受体拮抗剂及抗IL-5抗体可抑制抗原诱导的嗜酸细胞活化和移出骨髓,降低气道高反应性。Retinoic Acid可选择性地抑制骨髓祖细胞IL-5受体的表达,进而降低嗜酸细胞的数量及功能活化。

    (6)抗原特异性免疫标化,以及大量临床对比试验,证明SIT治疗对特应性哮喘是有效

    的和安全的,特别地对尘螨、花粉、动物毛屑过敏者。因此,选用标化的抗原疫苗及选择特异性过敏的病人是提高疗效的前提。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出现过敏性皮疹或哮喘发作时应及时停用。
, http://www.100md.com
    (7)基因治疗 哮喘的基因治疗已取得一些进展,但仍处于实验阶段。基因治疗的对象主要为激素抵抗型和激素依赖型哮喘或难治性重症哮喘。基因治疗是将有功能的正常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方式导入患者体内,使受体表达功能正常的基因或原来表达很低的基因。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易感性疾病。目前基因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①针对糖皮质激素受体(GR),有人将高表达GR的质粒转染人肺上皮细胞,结果示高表达的GR能显著抑制核固子(NF)-κB和活化蛋白(AP)-1,提示在无皮质激素作用下炎症反应可能减轻,为治疗激素抵抗性哮喘提供了有希望的新方向。

    ②针对哮喘相关细胞因子,针对致炎因子:IL-4、IL-5,导入反义寡核苷酸或使基因突变,抑制其合成及生理功能。针对抗炎因子IL-10对炎性细胞具有强烈免疫抑制作用。给致敏小鼠转移IL-10基因,可显著减少肺嗜酸细胞聚集和IL-5生成。

    ③针对转录因子NF-κB,从上游控制炎症链锁反应。有人通过逆转录病毒,将野生型NF-κB抑制物1一κB(Inhibito of NF-κB)引入单核细胞,可使后者I-κB蛋白呈稳定性高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
, 百拇医药
    ④DNA疫苗,在DNA结构中,发现一种非甲基化CpG序列具有很强的免疫刺激作用,能活化抗炎因子IL-12及r-干扰素,从而增强Th1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用重组过敏原与含CpG序列的联合疫苗进行免疫,不仅能增强Th1细胞功能,还可减少Th2细胞因子的生成和嗜酸细胞浸润,以上基因治疗虽具有广阔前景,但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须作大量研究,与临床应用尚有一定距离。

    近年来国内外对COPD的研究及临床诊治日益重视。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关于COPD的全球防治创议(COLD),明确提出治疗的目标是:防止病情进展,缓解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健康状况,防治合并症,防治急性发作,以及降低病死率。至今,所有治疗COPD的方法都不能阻止肺功能的持续降低。因此,药物治疗的重点在于改善症状和减少并发症。除大力倡导戒烟、避免职业和环境污染及宣传教育外,治疗方面有以下进展:

    (1)支气管扩张剂 是缓解COPD症状的主要措施。与哮的治疗相同,首选吸入的方法,可应用短效成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或茶碱类,联合应用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抗胆碱能药的新品种噻托溴铵(Tiotropium)选择性作用于副交感神经M1、M3受体,长效,每日吸入一次即可,能显著改善夜间症状和睡眠期氧合,改善肺内气体分布,降低急性发作次数,与沙美特罗或福莫特罗联用有明显协同作用。, 百拇医药(崔德健)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