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消化内科 > 06
编号:10299130
胃黏膜保护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关于胃粘液屏障在损伤中的作用目前认为有以下几点:1)机械性保护作用。由于凝胶状粘液层的存在,它可以保护胃黏膜表面免受粗糙和坚硬食物等的机械性损伤,起着润滑剂样的作用。2)减少H+向黏膜内逆流。在生理状态下,HCO3-可透过粘液层向胃腔内弥散,中和从胃腔逆流而来的H+,使粘液层形成pH梯度,即胃腔内pH2-3,而上皮表层pH保持在6左右。实验研究发现应激状态下胃粘液凝胶层厚度降低,H+逆流增加,黏膜损害加重。3)抵御胃蛋白酶消化。粘液凝胶层致密的分子结构和其表面以共价结合的脂肪酸链构成一道有效物理屏障,可阻止胃蛋白酶通过,从而保护黏膜免受消化性损伤。通过测定近黏膜表面的pH梯度证实,粘液凝胶对分子和离子可以自由通透,但蛋白酶和分子量大于34Kd者则不能通透。一旦胃蛋白酶穿过薄层粘液分泌入腔内,粘液的流体性质迅速使黏膜表面封闭,胃酶不再反渗入粘液凝胶层而侵犯黏膜细胞[3]。4)阻止致伤因子的损害,参与损伤后修复:粘液凝胶能抵御消炎痛、乙醇和胆汁等致伤因子的损害。急性损害后,表面凝胶层可以为黏膜修复提供有利的微环境。粘液可限制细菌入侵黏膜表面上皮细胞的过程。它在上皮表面形成一个连续的“毡毯”,捕获细菌,然后使之随粪便排出。粘液还可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减少细菌或免疫细胞产生的自由基引起的损伤。
, 百拇医药
    3.表面活性磷脂:胃粘液中含有多种脂质,包括磷脂、甘油糖脂、鞘氨醇及与糖蛋白肽共价结合的脂类,约占有机相的20%。黏膜中的二棕榈酸磷脂酰胆碱(DPPC)及磷脂代谢调节酶可促进磷脂及中性脂质的快速合成。在胃粘膜保护机制中表面活性磷脂具有重要意义。磷脂分子中铵离子与磷酸盐分子间形成氢键,使磷脂单分子层与胃黏膜表面之间形成很强的粘着力,构成一道疏水性屏障防止H+逆流。实验发现大鼠损伤后,其胃黏膜表面粘液凝胶层中总磷脂明显减少,粘液层缺失部位在损伤后1小时即可由磷脂形成的结构所覆盖。因此,磷脂在胃粘液层中与粘蛋白等成分一起发挥重要的胃粘液屏障作用[3]。脂质除影响黏膜表面的疏水性外,对保持粘液粘性和润滑性、清除氧自由基等方面均有作用。阿司匹林和胆盐等损害因子可引起表面活性磷脂层逸散,导致酸逆流、黏膜坏死。幽门螺杆菌产生的铵离子和磷脂酶也具有破坏表面活性磷脂的能力,引起胃粘膜疏水性减低,黏膜易于受到损伤[4]

    4.上皮层屏障:胃黏膜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是胃黏膜屏障的形态学基础。人的胃上皮细胞每分钟有50万个脱落,每2-4天完全更新一次。衰老细胞不断被新生细胞所替代使上皮屏障保持完整,保护对酸极为敏感的基底膜不会暴露于胃腔。胃上皮有很强的抗酸能力,研究发现离体情况下大鼠胃上皮暴露于pH0.8的溶液8min而不受损伤。培养的主细胞顶膜对酸的抵抗力很强,暴露于pH2.0溶液4h未出现细胞损伤,但将基底侧细胞暴露于的pH5.5溶液后,很快发生损伤[5]
, 百拇医药
    5.上皮完整性的整复(restitution)或重建(reconstitution):是指胃小凹健康细胞快速迁移覆盖裸露基底膜的损伤表面,使上皮层的连续性得到快速修复的过程。上皮损伤后释放出大量粘液,与坏死细胞碎片、血液成分(主要是纤维素、白蛋白等)混合,形成一层很厚的粘液样罩膜,覆盖于受损部位表面。该部位胃小凹的健康上皮细胞伸出扁平伪足,沿基底膜迁移,直至将其全部覆盖。上皮细胞之间一经接触,便形成典型的细胞连接复合结构,从而使上皮层的完整性得到快速恢复。在整复过程中粘液罩膜的作用非常重要,可将基底膜与胃腔隔离,并为胃黏膜的整复过程提供有利的微环境。同时,基底膜也是细胞迁移不可缺少的基础。一些生长因子,如EGF、TGF-α等可能参与调节上皮细胞的移行过程。如果胃黏膜损伤浅表,即使损伤面积广泛,也可以在短时间(数小时)内被上皮覆盖而恢复上皮层的连续性。这种快速修复的过程即整复或重建过程,要求基底膜完整,不同于再生或愈合等慢修复过程。, 百拇医药(林三仁)
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