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激素的进展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1)
胃肠激素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领域,胃肠道不仅是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但内分泌细胞是散在地位于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之间,其总和超过所有其他内分泌细胞的总和。
一、胃肠激素的基础研究
肽能神经-激素调节 在消化道存在一种非肾上腺能性非胆碱能性神经系统,称之为肽能神经,其神经递质均为多肽分子,位于肠神经系统,其神经元可直接接受胃肠腔内的各种信息,从而调节胃肠的运动、分泌和消化吸收。如P物质、神经激肽A和B、阿片类多肽、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肽肠(VIP)、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ACAP)、胃泌素释放肽(GRP)、神经降压素等可兼有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双重机能。
肠肽的分泌方式 内分泌:经过血液循环传递而起生物学效应。神经分泌:神经系统中的内分泌细胞释放肽类激素,沿轴突运送呈末梢。旁分泌:胃肠内分泌细胞释放的肽类激素,通过细胞外液间隙弥散至邻近的靶细胞,传递局部信息而起作用。自体分泌:是指细胞分泌某种肽类激素,由于其细胞膜上有该物质的受体。而作用于自体细胞,如表皮生长因子和蛙皮素即为自分泌调节的典型。外分泌:有些胃肠激素可释放到消化道管腔内,以外分泌形式起作用。如胃泌素、促胰液素及生长抑素。一种肽类可以通过一种或一种以上途径而起作用。
, http://www.100md.com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肠粘膜上皮不仅行使食物的消化吸收职能。而且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胃肠道的特异免疫功能就是通过肠道相关淋巴组织所介导的。免疫系统不仅受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肠道集合淋巴结中有P物质、生长抑素、VI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肽能神经元的纤维,这些肽能神经纤维与淋巴系统、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相毗邻,对免疫系统起到旁分泌或神经分泌调节。而且某些肠道免疫细胞也可产生胃肠肽,并具有多种胃肠肽受体。因此神经系统、内分泌细胞、免疫细胞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在局部环境中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调节和平衡系统,称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释放,影响免疫细胞的增殖、氧化代谢和信息传导以及行使细胞吞噬和胞吐功能等作用。
受体和受体后信息传导 胃肠激素受体均位于细胞膜,胃肠激素及神经递质首先要与靶细胞上的特异受体相结合,才能发挥其生物效应。受体分类中,以与G蛋白偶联类的受体最多,该类受体与异质三聚体GPT结合蛋白(G蛋白)相偶联具有共同的七螺旋跨膜结构。G蛋白由α、β、γ三个肽链组成,按α亚单位的功能特征,又可分为Gs(刺激性G蛋白)、Gi(抑制性G蛋白)、Gq(磷脂酶调节性G蛋白),估计近80%的已知激素或神经递质是通过活化G蛋白偶联受体而启动细胞内的信息传导的,称为“G蛋白偶连”受体。其作用机制涉及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受体本身,其暴露于细胞膜外表面的部分可以对外界刺激如激素、神经递质和光作出反应;第二部分是可与GTP相结合,使激素受体活化和效应分子的刺激相偶联;第三部分为多种效应蛋白,如腺苷酸环化酶、磷脂酶C及A2、磷酸二酯酶、Ca2+及K+离子通道等。
(一)与G蛋白相关的信息传导
1.腺苷酸环化酶(aclenylyl cyclase, AC)信息传导途径 胰泌素和降钙素族与受体偶联后,通过Gs的α亚单位活化,激活AC,使cAMP水平增加,进而再激活蛋白激酶A引起细胞反应。而生长抑素则是使Gi的α亚单位活化,抑制AC,使cAMP生成减少,蛋白激酶A活性降低而发挥生理效应。, 百拇医药(姜若兰)
一、胃肠激素的基础研究
肽能神经-激素调节 在消化道存在一种非肾上腺能性非胆碱能性神经系统,称之为肽能神经,其神经递质均为多肽分子,位于肠神经系统,其神经元可直接接受胃肠腔内的各种信息,从而调节胃肠的运动、分泌和消化吸收。如P物质、神经激肽A和B、阿片类多肽、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肽肠(VIP)、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ACAP)、胃泌素释放肽(GRP)、神经降压素等可兼有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双重机能。
肠肽的分泌方式 内分泌:经过血液循环传递而起生物学效应。神经分泌:神经系统中的内分泌细胞释放肽类激素,沿轴突运送呈末梢。旁分泌:胃肠内分泌细胞释放的肽类激素,通过细胞外液间隙弥散至邻近的靶细胞,传递局部信息而起作用。自体分泌:是指细胞分泌某种肽类激素,由于其细胞膜上有该物质的受体。而作用于自体细胞,如表皮生长因子和蛙皮素即为自分泌调节的典型。外分泌:有些胃肠激素可释放到消化道管腔内,以外分泌形式起作用。如胃泌素、促胰液素及生长抑素。一种肽类可以通过一种或一种以上途径而起作用。
, http://www.100md.com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肠粘膜上皮不仅行使食物的消化吸收职能。而且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胃肠道的特异免疫功能就是通过肠道相关淋巴组织所介导的。免疫系统不仅受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肠道集合淋巴结中有P物质、生长抑素、VI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肽能神经元的纤维,这些肽能神经纤维与淋巴系统、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相毗邻,对免疫系统起到旁分泌或神经分泌调节。而且某些肠道免疫细胞也可产生胃肠肽,并具有多种胃肠肽受体。因此神经系统、内分泌细胞、免疫细胞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在局部环境中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调节和平衡系统,称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释放,影响免疫细胞的增殖、氧化代谢和信息传导以及行使细胞吞噬和胞吐功能等作用。
受体和受体后信息传导 胃肠激素受体均位于细胞膜,胃肠激素及神经递质首先要与靶细胞上的特异受体相结合,才能发挥其生物效应。受体分类中,以与G蛋白偶联类的受体最多,该类受体与异质三聚体GPT结合蛋白(G蛋白)相偶联具有共同的七螺旋跨膜结构。G蛋白由α、β、γ三个肽链组成,按α亚单位的功能特征,又可分为Gs(刺激性G蛋白)、Gi(抑制性G蛋白)、Gq(磷脂酶调节性G蛋白),估计近80%的已知激素或神经递质是通过活化G蛋白偶联受体而启动细胞内的信息传导的,称为“G蛋白偶连”受体。其作用机制涉及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受体本身,其暴露于细胞膜外表面的部分可以对外界刺激如激素、神经递质和光作出反应;第二部分是可与GTP相结合,使激素受体活化和效应分子的刺激相偶联;第三部分为多种效应蛋白,如腺苷酸环化酶、磷脂酶C及A2、磷酸二酯酶、Ca2+及K+离子通道等。
(一)与G蛋白相关的信息传导
1.腺苷酸环化酶(aclenylyl cyclase, AC)信息传导途径 胰泌素和降钙素族与受体偶联后,通过Gs的α亚单位活化,激活AC,使cAMP水平增加,进而再激活蛋白激酶A引起细胞反应。而生长抑素则是使Gi的α亚单位活化,抑制AC,使cAMP生成减少,蛋白激酶A活性降低而发挥生理效应。, 百拇医药(姜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