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医院动态
编号:10304700
河南省中医院消化科(内三病区)治疗肝病有特色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25期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中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50亩,设有病床500张.整个医院布局合理,造型新颖,院内亭台长廊,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郑州市花园式单位。医院专家荟萃、名医云集,正副主任医师、教授150余人;其中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10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7人。拥有螺旋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人工肝支持系统、腹水超滤浓缩环注系统、血液透析机、胃镜等大型诊疗设备,为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业务、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治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河南省中医院消化科(内三病区)主要治疗肝、胆、胃、肠疾病,该科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其中研究生2人)、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开设床位45张,专科诊室3个。该科在硕士生导师党中勤主任带领下,以中医药辨证施治为主,结合现代诊疗技术,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内科疾病,总结出了一整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经临床反复验证,疗效十分满意。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该科研制出了抗乙肝系列中成药及各种内服丸、散、口服液和外用灌肠、贴穴等制剂,成功地治愈了无数肝胆胃肠病患者,使他们重新点燃了希望的火炬,扬起了生活的风帆,迈向了健康之路。
, 百拇医药
    消化科诊疗及科研设备齐全,病区基本设施完善,配备有腹水超滤浓缩环注系统、人工肝支持系统、电脑肝病治疗仪、远红外治疗仪、光子氧治疗仪、超声雾化治疗仪、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系统等现代化高科技仪器。目前病区正在筹建肝病实验室、肝病信息资料库及肝病远程专家会诊系统,正在创建省级重点肝病专科,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必将使肝病的治疗再上一个新台阶。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消化科硕果累累,已取得省部级科研成果1项,厅局级7项,出版医学专著24部,发表学术论文132篇,目前在研科研项目中省部级3项,厅局级2项。

    河南省中医院消化科本着“患者至上,一切为了病人”的宗旨,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为病人提供一流的服务,全天候接诊,并开辟肝病绿色通道和咨询热线,随时为患者答疑解难;成立了肝病患者俱乐部及康复教育中心,有专家教授主讲,为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建立定期随访制度,这些措施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 百拇医药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特色疗法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慢性乙肝的防治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平均年发病率为120~140/10万。其中尤以乙型肝炎最为突出。目前有现症慢性乙肝患者2000多万人。每年有23.7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的疾病,其中有15.6万人死于肝癌。乙型肝炎不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而且还为国家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慢性乙肝的治疗时间长,医疗费用较高,再加上不恰当的滥用药物,更加重了额外的经济负担。我国每年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直接医疗费用约300亿元人民币。因此,加强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探求慢性肝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仍是当今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河南省中医院消化科全体医护人员在科主任党中勤的带领下,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立足祖国医学理论,中西医结合,因人制宜,辨证施治,总结出一整套中医特色疗法。
, 百拇医药
    1.中医辨证施治:(1)肝郁气滞型:以胁肋胀痛、脘痞腹胀、恶心嗳气、苔薄脉弦为特点。治疗:疏肝理气;方选柴胡疏肝散,药用柴胡、枳壳、白芍、川芎、香附、陈皮、半夏、甘草等。(2)肝郁脾虚型:以胸胁胀满、纳呆嗳气、大便不调、舌苔厚腻、脉弦滑为特点。治疗:疏肝健脾;方选逍遥散加减,药用柴胡、赤白芍、茯苓、白术、香附、薄菏、陈皮、炙甘草等。(3)肝胆湿热型:以目黄、身黄、黄色鲜明、身热口渴、小便短少而色黄、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为特点。治疗: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方选甘露消毒丹,药用茵陈、黄芩、连翘、滑石、藿香、白蔻仁、石菖蒲、通草等。(4)肝脾血瘀型:以面色晦暗无泽、右胁刺痛、胁下痞块、面颈部见红丝赤缕、手掌赤痕、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为特点。治疗: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方选膈下逐瘀汤加减,药用当归、川芎、赤芍、丹皮、桃仁、红花、五灵脂、元胡、乌药、炮山甲、炙鳖甲、生牡蛎等。(5)肝肾阴虚型:以低热、口干、胁痛隐隐,腰膝酸软、脉细数为特点。治疗:滋补肝肾、和血养血;方选一贯煎加减,药用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制首乌、当归、山茱萸等。(6)脾肾阳虚型:以面色黄而晦暗、精神萎靡、喜暖怕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腰酸乏力、舌淡苔白、脉沉弱为特点。治疗:健脾益肾、温化寒湿;方选茵陈术附汤或理中汤加减,药用茵陈、制附子、白术、干姜、党参、白芍、茯苓、炙甘草等。
, http://www.100md.com
    2.专科药物:舒肝丸有益气健脾、疏肝解郁之功,主治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之肝郁脾虚型。清肝丸有清利肝胆湿热之功,主治肝胆湿热或热毒壅盛之慢性乙型肝炎。活肝丸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功,主治慢性乙型肝炎之气滞血瘀型。华春荣肝丸益气解毒、化瘀软坚,主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3.中成药治疗:(1)清热利湿退黄类:清开灵、茵栀黄、苦黄、舒肝注射液等,用于治疗黄疸型乙型肝炎。(2)保肝降酶类:肝苏冲剂、五味子制剂(双环醇、联苯双酯)、甘草制剂(强力宁、甘利欣、甘草甜素)、垂盆草冲剂等,用于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3)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类:选用苦参素、肝炎灵(山豆根制剂)、华蟾素等。(4)免疫增强剂:多糖类(猪苓多糖、云芝多糖、香菇菌多糖)、人参制剂(参一胶囊)、虫草制剂等。(5)抗肝纤维化类:选用丹参制剂(丹参针、丹参滴丸)、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复方鳖甲软肝片等。

    4.中药保留灌肠:是该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特色疗法之一。灌肠后,药物可不经胃酸及消化酶破坏,通过肠粘膜吸收后经门脉系统直达肝脏病所而发挥治疗作用;可促使体内氮质随肠道排出体外;另—方面可加速食物残渣排泄,减少肠腔内蛋白质的分解,使肠源性氮质吸收减少,从而减轻了氮质潴留,缓解临床症状,延缓慢性乙肝的进一步发展。多用于有重度黄疸及肝性脑病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节省住院费用。
, 百拇医药
    5.中药外敷、涂擦疗法:敷于肝区、脾区、期门、神阙等处,适用于慢性肝炎、门脉高压、肝脾肿大、肝区疼痛及肝硬化腹水等症。

    6.针灸疗法:如急性肝炎:取胆俞、足三里、太冲穴,每日1次,留针30分钟,14天为1疗程。肝区疼痛,加支沟、胆俞、足三里;转氨酶反复升高者,取至阳、大椎、足三里。

    7.单验方:如茵陈大枣汤,可用于黄疸型乙型肝炎的辅助治疗。

    重型肝炎的多途径给药治疗

    重型肝炎是在急剧而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或高度肝功能损害基础上,出现以肝性脑病为主要表现的肝炎。其发生率国内资料认为占肝炎住院病人的0.6~1.86%,国外资料显示在全部病毒性肝炎中占0.2~0.4%。重型肝炎病死率很高,1993年以前国内外一般报告为80%~90%。近年来我国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使其病死率有较大下降,根据资料统计,存活率约在44%~68%之间。
, http://www.100md.com
    重型肝炎分为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属中医学急黄的范畴。本病初起可有恶寒、发热、疲乏、纳差、呕吐,随即出现全身黄染,并逐渐加深,甚至涕、泪、汗、唾及小便均黄如柏汁,高热烦渴,胸满腹胀,衄血,便血,肌肤出现斑疹,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本病如由外感时邪诱发则有恶寒发热;湿热蕴结于脾胃则疲乏、纳差、恶心呕吐;湿热熏蒸肝胆,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胆汁泛溢周身体液之中故全身发黄,因其多属湿热黄疸,故黄色鲜明如桔子色;热灼津伤则高热烦渴;血热妄行致衄血、便血、斑疹;毒热过盛上扰心包、蒙闭清窍,可见烦躁不安、神昏谵语。由于重型肝炎发病急骤,病情险恶,故病死率很高,国内外资料报道高达70~90%,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内三病区在科主任党中勤的带领下,对重型肝炎的治疗进行了精深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他们在抢救重型肝炎的过程中,除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抢救外,重视护理工作,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微杜渐。治疗上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注重防治并发症,加强对症及支持疗法,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早期应用大剂量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类中药,辨证使用中成药,采取多途径给药,内治、外治结合,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辨证口服中药: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根据重型肝炎的不同阶段病机特点,运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利湿化浊、醒脑开窍等方法对重型肝炎进行辨证治疗,常选用茵赤虎汤、甘露消毒丹、犀角地黄汤、安宫牛黄丸等。

    2.辨证静脉滴注中成药:常选用清开灵、茵栀黄、苦参素及复方丹参注射液等。

    3.中药保留灌肠:中药保留灌肠可避免加重消化道反应;促进药物有效成分溶解,水溶性增大,并促使肠粘膜小血管扩张,便于药物吸收以增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该科总结出了有效的灌肠方剂退黄灌肠液和醒脑灌肠液,运用该药灌肠,通过肠粘膜的吸收,可有效地清除毒素,抗肝损伤,恢复肝功能。研究发现,灌肠药物有抗炎、抗脂质过氧化、调节免疫和稳定溶酶体膜等作用,可有效防治各种严重肝损害及其并发症。

    4.中药贴穴治疗:通过中药制剂外敷日月、期门及神阙穴,使药物直达病所而发挥作用,对提高疗效,减轻肝脏损伤起到较好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5.人工肝支持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体外人工器官装置,可暂时替代肝脏的功能。该系统是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它利用血液净化技术对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浆进行交换式处理,清除内毒素、胆红素等有毒物质。同时补充血浆中的各种凝血因子,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凝血机制。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暂时替代肝脏的解毒功能,为严重病变的肝脏提供必要的体外功能支持,帮助病人渡过危险期,并为进一步的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6.西医保肝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时配合西医保肝及支持治疗十分重要。多给予:(1)常规保肝药物如甘利欣、促肝细胞生长素等;(2)应用血制品如新鲜血浆、人血白蛋白;(3)应用支链氨基酸;(4)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5)对症治疗;(6)防治感染、腹水、出血、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特色治疗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及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而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引起肝硬化腹水的病因很多,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为主,国外以酒精中毒多见。肝硬化腹水是肝脏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的一个重要标志,可分别或同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症等严重并发症。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腹水,预后不良,2年生存率低于50﹪。其演变过程既与肝脏本身基础病的发展有关,也与个体免疫状态有关。
, 百拇医药
    肝硬化腹水属于祖国医学“单腹胀”、“水臌”、“蜘蛛蛊”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主要是各种因素所致肝、脾、肾三脏受损,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开阖,致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其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初、中期为肝郁脾虚、气滞湿阻,晚期累及于肾,若水湿邪毒郁而化热,扰及心神,引动肝风,则猝生神昏、出血等危象。河南省中医院内三病区在科主任党中勤、副主任牛学恩的带领下,辨证施治,总结出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一整套方法。采取内治、外治相结合,多途径给药,分期治疗等手段,研制出系列中药制剂,配合中药灌肠、穴位贴敷、脐疗、灸疗等,疗效满意。

    分阶段治疗:即针对肝硬化腹水的发病机理,将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恢复肝功能。第二阶段最大限度地保护受损的肝脏,处理腹水,防治其它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第三阶段主要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尽可能延长放腹水的间隔时间,避免顽固性腹水的出现。

    分期治疗:该科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肝硬化腹水早期辨证多为气滞湿阻、湿浊蕴结,此期邪盛,正气不虚,治以逐水为法。中期多为肝脾血瘀,此时正邪相持,宜攻补兼施。晚期多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此期邪盛正虚,治以扶正,兼顾袪邪。无论各期,均是在正虚的基础上挟有邪实,因此在舒肝、健脾、补肾治本基础上,同时予以行气、利水消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之法以袪邪实。在此理论指导下,该科研制出荣肝、袪邪、扶正等系列中药制剂,辩证使用,合理搭配,从而有效地保护肝功能,减少或延缓腹水的生成,实现了分阶段治疗的各项目标,充分显示了中医药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的优势。除辨证施治外,其它特色疗法有以下几种。
, http://www.100md.com
    中药保留灌肠:中药保留灌肠是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重要方法之一,一方面通过灌肠促使体内氮质由肠道排出体外,另一方面可加速食物残渣排泄,减少肠腔内蛋白质的分解,使肠源性氮质吸收减少,从而减轻了氮质潴留,有效的防治了肝性脑病的发生。此外灌肠中药的高渗状态可发挥“透析样作用”,排除毒素、减少腹水。

    穴位贴敷疗法:该科研制的消癥散结、逐水消肿系列贴敷剂,外敷于肝区、脾区、神阙穴,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收效显著。其作用机理,一方面是药物从皮肤透入吸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刺激穴位,并从经络作用于肝、脾、肾,从而起到调整三脏功能,发挥软坚散结、消癥活瘀、逐水消胀的功效。

    针灸治疗:是一种绿色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选穴,合理配伍,分别给以针灸、隔姜灸、艾柱灸等以改善症状,增加尿量,恢复肝功能。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是针对顽固性大量腹水,利用分子筛技术,有效滤出大量无用液体,迅速缓解腹胀、呼吸困难等症状,有立竿见影之效,可及时解除病人痛苦,迅速钝挫病势,减少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对预防肝肾综合征起到重要作用。
, http://www.100md.com
    此外,我科在中药预防和治疗肝硬化其它并发症方面也有独到之处。通过辨证用药,大大地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脂肪肝的中医特色治疗

    临床流行病学表明,目前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B超技术的广泛应用,脂肪肝的发病率和检出率日益增高。在某些地区,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据欧美学者统计,脂肪肝的发病率占平均人口的10%,在肥胖和糖尿病患者中占50%,酗酒者中约占57.5%。值得重视的是,在重度肥胖性脂肪肝中,约1/4的患者即将发生肝硬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预后良好的观点,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已被公认为隐源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因此,对脂肪肝的研究已成为肝病科研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正如有专家所言:“脂肪肝——肝病领域的新挑战。”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内脂肪堆积的病理状态,即肝脏的脂肪性改变。正常人的肝内总脂量,约占肝重的5%,内含磷脂、甘油三酯、脂肪酸、胆固醇及胆固醇脂。而患脂肪肝者,肝总脂量可达40%~50%,主要是甘油三酯及脂肪酸,而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只少量增加。脂肪肝的主要病因有:长期、大量饮酒、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接触肝毒性物质及病毒性肝炎等。
, http://www.100md.com
    脂肪肝,可归属中医学“积聚”范畴。如《内经》所说:“肝之积,曰肥气”,故也称之肥气病,系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中医认为由于过食油腻肥甘饮食,食而不运,脂膏留积于肝,从而导致肝脏功能失调,疏泄不利的一系列病症。本病病位在肝,以脾虚、肾虚为本,以气郁、食滞、痰、瘀、湿、热、寒为标。临床多呈本虚标实,虚实兼夹,寒热错杂,治疗颇为棘手。

    河南省中医院消化病区在科主任党中勤、牛学恩的带领下,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中西医结合,内治、外治相结合,多途径全方位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辨证治疗

    1.痰湿阻遏:证见形体肥胖,胸胁闷胀,肝区胀闷不适,眩晕头重,肢体沉重,乏力腹胀,纳呆口粘,间有恶心欲吐,舌苔滑腻,脉弦滑。治法:化痰祛湿,理气消胀。方选泽泻饮合京三棱丸加味。药用泽泻、白术、鹿衔草、京三棱、枳壳、苍术、法半夏、莱菔子、海藻等。加减:若痰湿化热,有口干便秘,腹满痛者,加入川朴、虎杖以通下清热;全身肌肉酸痛明显、或下肢水肿者,加入木防己、桂枝以通阳利水消肿。
, 百拇医药
    2.气滞血瘀:证见胁肋疼痛或有包块,心胸刺痛,面色黧黑,皮下瘀点,舌下静脉曲张,舌尖边有瘀点或瘀斑,脉沉涩。治法:行气疏肝,活血化瘀。方选肥气丸和鳖甲煎丸加减。药用青皮、当归须、苍术、莪术、三棱、鳖甲、枳壳、大黄、木香、桃仁。加减:夹有痰湿内阻,肢体疲乏无力,舌苔腻者,去大黄,加泽泻、荷叶以增强利湿、化浊、降脂作用。若气滞血瘀化热,伴有便秘、口干者,去当归须,加入虎杖以清热攻下导滞。

    3.肝郁湿阻:证见胁下胀痛,时而作痛,胸闷不适,口干便秘,舌淡红苔腻,脉弦有力。治则:疏肝化痰,散结消积。方选大柴胡汤加减。药用柴胡、黄芩、芍药、法半夏、枳实、大黄、大枣、生姜、海藻。加减:若肝郁化热明显,症见口干便秘,烦躁不安,黄疸者,加入虎杖、胆草、茵陈清热利胆退黄。若湿郁寒化,症见胸闷作呕,舌淡胖苔滑者,去黄芩、大黄、海藻,加入苍术、厚朴以燥湿化浊,导滞通阳。

    4.肝肾亏虚证:证见肥胖乏力,肝区满闷,腰酸腿软,阳萎,阴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则:调补肝肾,散寒消积。方选东垣肥气丸加减。药用人参、厚朴、茯苓、泽泻、苦楝子、延胡索、全蝎、熟附子、石菖蒲、独活、丁香、肉桂。加减:本型多伴有便秘不通,加入枳实、白术、干姜能行气导滞泄浊;若肝肾阴阳两虚,上方去熟附子、全蝎、丁香,加入肉苁蓉、何首乌、旱莲草以养阴和血。
, http://www.100md.com
    专科制剂:(1)舒胃康丸:对脾虚气滞湿阻的脂肪肝,具有明显改善作用。(2)华春肝胆舒丸剂:适用胃热湿阻,气血瘀阻的脂肪肝。(3)华春荣肝丸:适用脂肪肝后期,有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病变者。

    中药贴穴:(1)选用该科自行研制的消徵膏(由血竭、乳香、没药等组成):直接贴敷肝区及腹部有关穴位(如日月、期门、神阙、关元等)。(2)吴茱萸贴涌泉穴:以吴茱萸,陈醋调后敷涌泉,吴茱萸能温肾健脾,利湿化浊。(3)蓖麻贴百会穴:以蓖麻捣后敷百会穴。蓖麻子能通利下焦,化痰利湿。该科十分很重视外治方法,对积聚的治疗,常内服外治并施。

    针灸:(1)针刺内关,丰隆,手法用泻法。能化痰降脂,适用于痰湿壅盛型脂肪肝。(2)针刺天枢,气海,下巨墟,太冲。手法:气海用补法,余穴用泻法。具有调补肝肾,泻胃减脂作用,适用于肝肾虚衰夹有胃热的脂肪肝。(3)艾灸关元,足三里,肺俞,丰隆,肾俞,足三里。方法:以艾条或炷灸,一般取2~3穴,每日1次,10~15天为1疗程。能温补脾肾,用于脾肾阳虚型的脂肪肝。(4)梅花针:取背俞穴、足三里。以轻叩手法,每日1次,每次15分钟,20次为1疗程。能调理脾胃,健运水湿。
, http://www.100md.com
    穴位注射:(1)苦参素注射液,双侧三阴交穴位注射,起到降低转氨酶,改善肝功能作用。(2)丹参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有改善肝功能,降低肝脏脂肪的功用。

    耳针:(1)主穴:取脾、胃、口、食道、肾上腺。配穴:头晕头痛者,加交感、耳背沟;气短多汗者,加心、神门;大便秘结者,加大肠;食欲亢进者,取饥点、渴点、三焦;嗜睡者,取神门、脑、内分泌、耳背沟;痰湿壅盛者,取三焦、肺、脾、交感。一般每次取穴3~5个,隔日1次,20天为1疗程。交替使用,能抑制食欲,减少热量摄取,调节植物神经,促进热量消耗,起到祛脂减脂效果。(2)耳压:耳穴取:①交感、胃、肺、神门;②脾、饥点、胃、交感;③肺、饥点、交感、内分泌。上述三组穴位,交替使用。王不留行籽压贴敷于耳穴,定期按压5分钟。能减少摄入食量,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能量吸收,促进代谢,起到降脂作用。

    行为矫正疗法:行为矫正疗法是通过发现和记录病者的不良生活行为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有针对性矫正的一种基础治疗方法。该疗法是脂肪肝治疗的基础,也是巩固疗效的关键。本疗法必须争取病者积极的配合,让病人了解行为矫正的重要性,掌握简单营养知识,认识食物基本成分,能正确地选择一些低热量、高蛋白质、低脂肪和高纤维素的食物。通过不断引导,使患者逐渐地修正不良生活习惯。鼓励其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百拇医药(陶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