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综合防治的内容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9日
第一,从流行病学调查入手,狠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诊早治,必须从流行病学调查入手,狠抓糖尿病疑诊病例,狠抓统计学危险类型,提倡把早期识别1型糖尿病,把早诊早治建立在其病程发展的“糖尿病前期”阶段,大力开展群防群治糖尿病活动。
第二,普及糖尿病教育,建立糖尿病防治网络和实现三级预防目标,糖尿病的良好控制和达到治疗目标,要求至少一个半医生来完成。一个医生为专业医师,半个医生意指糖尿病本人必须成为自我保健、自我护理的医生,其途径是接受糖尿病教育。并建立一个纳入社区水平的糖尿病三级防治网络,把个体防治转向群体防治。糖尿病三级预防目标为:初级预防——避免糖尿病的发病;二级预防——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糖尿病;三级预防——延缓和(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第三,正确运用“三类基本疗法”为主的糖尿病综合治疗。注意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治疗有别。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和降血糖药物的综合疗法。三种疗法要进行终身性治疗,治疗时要强调运用这些措施的型别化、个体化,直至达到有效治疗目标。
, http://www.100md.com
第四,坚持良好的糖尿病治疗达标,大力推广应用血糖监油。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症状和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高血糖则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所在。为了了解糖尿病是否得到良好的控制达标,必须经常监测血糖,以便及时高速治疗方案。血糖监测的间隔时间及频次,视病情及监测条件而定,见下表
血糖监测时间及频次
患者状态 监测频次/时间
初用降糖药物者 不少于1/周
血糖控制不良正在调整降糖药物用量者 2/周
换用降糖药品种时 1~2/周
使用胰岛素治疗调量者 1~2/周
, 百拇医药
住院患者 3~4/月
血糖控制稳定的门诊患者 1~2/月或2~3/月
糖尿病症状加重时 立即监测
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时 多次监测,间隔以小时计
处于严重应激状态时 立即多次监测,间隔以小时计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 立即监测再作处理
第五,防治糖尿病并发症要贯穿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始终。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就贯穿防治糖尿病的始末。总的原则是:无并发症阶段,以控制达标,预防并发症发生为目标。处于并发症初期可逆阶段,积极予以治疗,力争使病变尽早逆转。如已处于不可逆阶段,则应积极除去加重因子,延缓或阻止并发症的进展和恶化,争取较长期维持其残余功能。
, http://www.100md.com
第六,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推广应用国内外新成果、新措施。人胰岛素的合成结束了60年来只能依靠动物胰脏提取胰岛素的时代。胰岛素笔、人工胰等应用方法的改进,显著提高了降糖疗效。其他如CAT(内毒碱脂酰转换酶)抑制物、SSA(生长抑素类似物)以及新的PTP酶抑制剂等均有其广阔的前景。对1型糖尿病开展胰腺、胰岛移植,合并肾病尿毒症者进行胰——肾联合器官移植等均取得进展。
第七,对糖尿病应用正确认识和态度,确保防治效果的实现。为确保对糖尿病有正确认识和保证防治效果的实现,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本病暂不能根治而要求终身控制的关系,防止悲观失望;二是正确处理治疗达标与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关系,防止致残、致死;三是正确处理坚持长期与终身治疗与盲目从医的关系,防止无效花消。
总之,只有在普及糖尿病教育,建立、建全糖尿病防治网络基础上,实现糖尿病三级预防目标,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服务网, 百拇医药
第二,普及糖尿病教育,建立糖尿病防治网络和实现三级预防目标,糖尿病的良好控制和达到治疗目标,要求至少一个半医生来完成。一个医生为专业医师,半个医生意指糖尿病本人必须成为自我保健、自我护理的医生,其途径是接受糖尿病教育。并建立一个纳入社区水平的糖尿病三级防治网络,把个体防治转向群体防治。糖尿病三级预防目标为:初级预防——避免糖尿病的发病;二级预防——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糖尿病;三级预防——延缓和(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第三,正确运用“三类基本疗法”为主的糖尿病综合治疗。注意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治疗有别。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和降血糖药物的综合疗法。三种疗法要进行终身性治疗,治疗时要强调运用这些措施的型别化、个体化,直至达到有效治疗目标。
, http://www.100md.com
第四,坚持良好的糖尿病治疗达标,大力推广应用血糖监油。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症状和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高血糖则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所在。为了了解糖尿病是否得到良好的控制达标,必须经常监测血糖,以便及时高速治疗方案。血糖监测的间隔时间及频次,视病情及监测条件而定,见下表
血糖监测时间及频次
患者状态 监测频次/时间
初用降糖药物者 不少于1/周
血糖控制不良正在调整降糖药物用量者 2/周
换用降糖药品种时 1~2/周
使用胰岛素治疗调量者 1~2/周
, 百拇医药
住院患者 3~4/月
血糖控制稳定的门诊患者 1~2/月或2~3/月
糖尿病症状加重时 立即监测
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时 多次监测,间隔以小时计
处于严重应激状态时 立即多次监测,间隔以小时计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 立即监测再作处理
第五,防治糖尿病并发症要贯穿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始终。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就贯穿防治糖尿病的始末。总的原则是:无并发症阶段,以控制达标,预防并发症发生为目标。处于并发症初期可逆阶段,积极予以治疗,力争使病变尽早逆转。如已处于不可逆阶段,则应积极除去加重因子,延缓或阻止并发症的进展和恶化,争取较长期维持其残余功能。
, http://www.100md.com
第六,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推广应用国内外新成果、新措施。人胰岛素的合成结束了60年来只能依靠动物胰脏提取胰岛素的时代。胰岛素笔、人工胰等应用方法的改进,显著提高了降糖疗效。其他如CAT(内毒碱脂酰转换酶)抑制物、SSA(生长抑素类似物)以及新的PTP酶抑制剂等均有其广阔的前景。对1型糖尿病开展胰腺、胰岛移植,合并肾病尿毒症者进行胰——肾联合器官移植等均取得进展。
第七,对糖尿病应用正确认识和态度,确保防治效果的实现。为确保对糖尿病有正确认识和保证防治效果的实现,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本病暂不能根治而要求终身控制的关系,防止悲观失望;二是正确处理治疗达标与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关系,防止致残、致死;三是正确处理坚持长期与终身治疗与盲目从医的关系,防止无效花消。
总之,只有在普及糖尿病教育,建立、建全糖尿病防治网络基础上,实现糖尿病三级预防目标,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服务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