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危险因素分层的意义
中国高血压联盟刘力生教授:对于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是1993年由新西兰防治高血压的组织首先提出的。1999年WHO-ISH在防治高血压中开始强调对危险因素分层,即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除降压外,还应对其他危险进行分析和干预。危险因素分层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尤其重要。因为如果血压很高,又合并有冠心病、或高脂血症、或糖尿病,医师必然重视其治疗;而对那些血压不太高但也合并冠心病、血糖异常者,如果只依据血压进行治疗,则可能耽误其他疾病的治疗。
在欧洲2003年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对正常血压和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也进行危险因素的分层,并分出了高危和极高危,提示了危险分层的重要性。欧洲指南对危险因素的分层,得到了国际高血压协会(ISH)认可,也代表了国际高血压防治组织的意见。
在美国的JNC6中,危险因素分层与WHO-ISH 1999年的指南一致。美国曾根据JNC6对危险因素分层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在预防心血管事件方面,对低危病人来说,治疗25例病人10年,可减少1个心血管事件;对高危患者来说,治疗13例病人(10年),可减少1个事件;而极高危患者是10例。危险度越高,越多发生心血管事件,而治疗干预的获益也越大。在预防心血管病死亡方面,对正常高限血压,没有其他危险因素者,治疗480余例患者10年,可防止1例死亡;而治疗高危患者20余例,就可防止1例死亡。危险因素分层越高,对病人的分析越准确,治疗就越有针对性。
北京阜外医院蒋雄京等曾对1万例高血压门诊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若只根据血压水平几乎分析不出低危、高危病例,而通过危险因素分层则发现患者处于低危、中危、高危不同层次。如果不对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分层,就不知谁未来是较危险的病人。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很重要,因为①高血压常常伴随其他危险因素。②降压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心血管发病与死亡,而不仅是降低血压,所以对心血管危险的评估是不可或缺的。③血压升高是心血管病危险的重要指标,以往只看血压水平决定治疗的策略,对中重度高血压行之有效,而对轻度高血压则否。④美国曾根据JNC6对7090余人的队列随访20年的研究表明,临床决策不仅依靠平均血压水平,并需考虑其他危险因素。⑤对医院门诊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表明,在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度评估中,如果只注意血压水平,是很不够的,会明显低估危险度,必须全面评估其他危险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虽然在临床实践中,医师对危险因素分层的掌握和应用有差距,但这只是暂时的问题。不能因此就否认危险分层在治疗高血压中的意义。对病人的危险因素分层无需写在病历上,但医师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要有危险分层的意识,从而达到对病人进行个体化治疗。另外,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状况的限制,有选择地针对高危病人进行治疗才是上策。,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