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饮食信息
编号:10305891
先贤启发 中药导引 营养支持第三途径即将开通——访北京中医药大学李乃卿教授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30期
     医学教科书上明确写着:大肠基本不吸收糖、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大外科主任李乃卿教授为何提出,而且“独钟”

    肛肠途径营养支持这一观念?记者就此问题对李教授进行了采访。

    对于记者的提问,他的“开场白”是:“多年来,胃和小肠的功能在医疗实践中一直备受重视,不论是在实验医学,还是临床应用方面,有关的研究进展越来越深入和全面。但是,不能否认,人们忽视了对大肠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因此,我们应对大肠的研究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力度提升其在医疗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进行的‘经肛肠途径营养支持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就是为此目的所作的一项努力,也是产生于中医、西医理论整合的一个新观念。”

    有学者报道:大约10%经口摄入的淀粉未被小肠消化而到达大肠,并被细菌酵解;小肠吸收不全的蛋白质,包括弹性蛋白、胶原蛋白、白蛋白等各种肽类的底物也可被结肠内的细菌消化利用;90%以上细菌发酵所产生的短链脂肪酸被结肠黏膜细胞所吸收。
, http://www.100md.com
    因此,李教授认为:与小肠强大的消化功能相比,大肠的消化功能常常被忽视了。目前,尽管人们还不能证实大肠参与分解的食物是否可以满足人体对能量的基本需要,但是,一个功能健全的结肠能够充分摄取和利用来源于小肠吸收不完全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热量。这已被很多实验所证实。

    李教授重点举例说:“长链脂肪酸需要胆汁乳化,而短链脂肪酸却不需要。目前,医学界在大肠吸收短链脂肪酸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如促进短肠综合征患者摄取短链脂肪酸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短链脂肪酸灌肠治疗。所以,很多营养物质都能稳定地被结肠上皮细胞吸收。可以说,正常结肠具有消化、吸收和转运三种主要功能。这三种功能均是人体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遗憾的是,目前我们对此没有进行足够的研究,所知甚少。但伴随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结肠功能机制的研究正在成为一个热点课题。近年来研究的成果表明,结肠实际上以短链脂肪酸的形式吸收相当多的热量,除了供给结肠黏膜细胞本身外,每天大约有含500千卡热量的物质被吸收入体循环。”

, 百拇医药     古今中外的医学论据

    回顾历史,实际上,大肠营养支持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500年的古埃,人们就已有每月3天进行营养性灌肠保持健康的习惯;古希腊人,则用酒、乳清、牛奶灌肠治疗腹泻。从那时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经直肠灌注营养成为给患者补充营养的重要方法,且颇受欢迎。1880年,国外文献就已报告,有400多例患者曾经直肠进行营养支持,所用营养液多数为鸡蛋汤、牛肉汤、牛奶、酒等。1886年国外又有学者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连续直肠营养:一种人工胃》的论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1913年国外学者对当时经直肠营养支持的状况进行了总结,发现结肠也能吸收一定量的游离氨基酸、谷氨酰胺等,但后来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1960年以后经胃肠途径肠内营养的快速兴起,经直肠营养在20世纪初叶以后未再得到进一步发展和研究。

    我国早在汉代,医圣张仲景就已使用了蜜煎导法和猪胆汁导法灌肠,虽然当时没有明确指出大肠具有吸收的生理功能,但表明一千八百多年前,中国人对大肠的吸收功能已有了初步认识。上述史实说明,汉代人所认识到大肠就已不只是《内经》所说的“传导之官”。《脾胃论》中亦写到“大肠主津”,大肠接受小肠传来的水谷精微,在肾气的作用下,其精微物质上输于肺。古义中,“大肠”包括现代医学的回肠和大肠,位于腹部正中和外周。其上部称为“回肠”,下部称为“广肠”。其上端通过阑门与小肠相接;下端称为“魄门”,即肛门。在以后的医学古籍中,如《证治准绳》、《医宗金鉴》、《世医得效方》中均有类似的记载。古义的“回肠”,包括现代解剖学中的回肠和结肠上段,“广肠”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中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清代的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根据大肠解剖的特点从理论和实践上,把经肛肠途径给药治疗疾病诠释得较为完善。近来,有学者解释高位直肠滴注给药的机理是:直肠吸收药物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肺朝百脉”,从而将药物通过经脉运送至全身,直达病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从经络的关系来说,手太阴经脉属肺络大肠,手阳明经脉属大肠络肺。《内经》亦云:清阳之气上升,处于上窍;浊阳之气下降,出于下窍。因此,可以说肺与大肠相表里。根据神经生物网络和信息反应论的观点,全身各个部位的疾病都可在大肠中形成相应的反应点,中药经直肠滴注能直接刺激反应点,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上述观点的提出,对《素问·灵兰秘典论》中“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有了新的创意,即大肠不仅仅是传递糟粕的通道,而且也是吸收药物、治疗疾病的途径。
, http://www.100md.com
    李教授认为,上述古今中外的充足论据,正是经肛肠途径滴注中药和营养素的理论依据。但是,在我国从古至今,经肛肠途径一直用于中医的内病外治,因而较为局限。他说:“我们为什么“独钟”

    肛肠途径营养支持?主要是因为经口鼻至胃肠途径的肠内营养支持存在着很多弊端,尤其是对消化道高位梗阻的患者,如贲门癌、食管癌、短肠综合征者,还有对于长期昏迷以及上消化道需要休息者来说,并不是最佳、最理想的途径。由此,我们想到了以肛肠至大肠途径的肠营养支持替代口鼻至胃肠途径的肠营养支持。”

    违背常理的成功实验

    “过去,人们一直以为,结肠的基本功能仅为储存粪便、吸收水分及电解质,但近年来发现,结肠内的厌氧菌能够将未被小肠充分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通过酵解作用转成短链脂肪酸,作为能源被机体吸收、利用,这个过程叫做结肠消化。在短肠综合征患者中,结肠的这种作用尤为明显,可能是一种代偿作用。目前,在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中,如果经口鼻至胃肠营养支持发生障碍,肠外营养则成为惟一的替代途径,但是当这两种途径营养支持都发生障碍时,患者必将丧失生存条件。所以,寻求第三条营养支持途径是我们目前探讨的重要课题。由于结肠具有消化功能,由此我们想到了经肛肠途径营养支持。”在这里,李教授简单、明了地讲述了他的思路。
, 百拇医药
    接着,他又谈起了具体研究情况:“经肛肠途径营养支持,让常人听起来似乎违背常理,一个排泄器官岂能吸收营养?但大量的基础试验和临床观察证实,经肛肠途径是可行的,其替代程度也是逐渐完善的。我们近年来,进行了替代营养支持系列课题的研究。我们曾对全小肠切除的一组大鼠通过结肠造瘘插管灌注营养,大鼠因此长期存活;我们曾对一位中流量高位肠瘘患者,通过肛肠泵入百普素,10天后患者肠瘘愈合出院。我们完成了结肠营养支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课题。我们采用了经肛肠途径50%至100%营养程度的替代实验,并比较了结肠造瘘插管的最佳部位,同时应用中药健脾敛肠汤和西药谷氨酰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经肛肠途径营养支持是可行的。虽然经肛肠途径营养支持,目前只是处于探索阶段,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大距离,但是初步探索性的预实验和临床观察显示了可喜的前景。上述这些课题具有相互链接又各自独立的特点,已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肛肠途径营养支持不可忽视中医药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在谈到肛肠途径营养支持的研究时,李教授特别强调了中医药的作用。

    他说:“在临床上,上消化道肿瘤、癌瘤术后肠瘘、急性重症胰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病症的患者,往往需要长期营养支持。我们对这些患者中,不适合进行口鼻饲和肠外营养支持者,以中药经肛肠途径导引营养支持,来求证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客观显示度。我们主要应用自拟健脾敛肠汤经肛肠滴注,并观察了该药对肠内营养素吸收能力的影响及对结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实践证明,它的收敛止泻功效增加了肛肠途径营养支持的作用。我们根据‘中西医学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采用的这种以中药辅助肛肠途径营养支持,同时还避免了刺激手术吻合口的弊端,使其得到充分休息,加速了愈合。可以说,这种营养支持途径,为满足我们目前临床工作的迫切需要开辟了一条新路,有着大量的临床应用前景。因为,上述危重病症患者在全国范围内何止成千上万?我们对于这种疗法目前主要用于,不能手术的、不能进食的晚期上消化道癌性梗阻者;小肠瘘不能进食,且伴有严重的肠外营养支持并发症者;重症胰腺炎胃肠营养支持不能实施,而肠外营养支持又不能维持者;脑病长期昏迷营养不良者。”
, http://www.100md.com
    最后,李教授总结说:“经肛肠途径营养支持是肠内营养的一种新途径,改变了以往的从上至下的营养支持方式。它是既古老,又有实用价值的医疗方法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结果。从社会经济学角度来看,它改变了肠内营养只能用昂贵的西药和营养素维持的状况。此外,我们更正了以往‘大肠只能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观点。经肛肠途径营养支持开辟了临床营养的新前景,避免了以往肠外营养支持和经口鼻营养支持的不利因素,可望成为一种简便、易行以及便于基层推广的方法。”

    李乃卿教授:

    李乃卿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64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大外科主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教育研究会西医外科分会理事长。, http://www.100md.com(胥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