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
编号:10305895
溃疡病的中医治疗精方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30期
     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主要病变在胃及十二指肠,以反复发作和有规律的胃脘痛为主证,属于中医学中“胃脘病”、“肝胃气痛”等范畴。

    一、胃实受邪

    饮食不节或废寢忘食,以致脾胃失调。“燥”与“湿”不和则不润,不润则水谷就不消化以致腐熟,表现为食欲不振、心下痞满、嗳气、冷酸、胸脘热痛等证。胃本身也得不到水谷精微的营养,导致溃疡更加严重。故应以甘草泻心汤寒热并用以调理。因脾喜温恶寒,故当投予生姜、吴萸、良姜、半夏等温燥药,以温太阳脾,而阳明胃则喜冷恶热,故用芩连等苦寒药以清阳明胃热。辛开苦降,甘缓和胃。此类多见于舌质淡,舌苔白或黄腻,大便时干时溏。

    炙甘草30g,党参30g,半夏18g,良姜、吴茱萸、生姜各9g,大枣10g,玄胡、乌贼骨(研)各12g。

    若症见舌红、嗳气、嘈杂、不下利者,先投旋复代赭石汤剂以治其标,泛酸加牡蛎、乌贼骨;脉弦肝旺痛甚者加四逆散以和肝。

    二、胃虚受邪

    焦思苦虑,心情郁闷,肝不束胃,也可致溃疡病。因其郁闷不舒,肝郁生热,热耗肝胃之阴。肝热炽盛者,损耗脾胃阴液最烈,以致中焦燥润失衡,表现胃液、胃酸缺少。胃体本身之组织也阴液亏缺,日久可见胃体萎缩,临床可见阳虚热盛、肝旺诸证,如缺少胃酸,舌青成暗红,少苔或无苔,口干,脉弦,心烦,便干,而无冷酸或嘈杂症状。故宜用一贯煎加味滋肝阴以和胃。

    生地18g,沙参30g,麦冬12g,白芍g,枸杞子12g,川楝子12g,当归9g,玄胡12g,甘草30g,山萸肉12g,川连3g。

    如有因肝郁损及脾胃,脾虚血亏者,其主证为舌质浅淡、贫血、胃纳减少、面白乏力、脉细弱、胃酸少,当予小建中汤,平肝健脾,资生血脉。

    甘草9g,桂枝9g,白芍18g,生姜9g,大枣7枚,饴糖30g。

    三、气滞血瘀胃络出血

    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脾虚不摄以致胃络出血,当急治其标,兼顾其本。宜投以黄土汤。脾虚、气虚,脾失统血的功能,使溃疡病灶出血不已。用黄土汤取黄土经火煅,再加白术、附子以恢复健行之气,以扶统血之功,阿胶、生地、甘草养血以填补耗竭之阴。因为出血者不宜过用辛温燥烈,乃佐以黄芩之苦寒以纠其偏。

    炙甘草9g,熟地60g,白术15g,炮附子12g,桂圆肉30g,阿胶(烊化)18g,黄芩9g,灶心黄土120g(先煎取上清液代水煎服药)。

    四、心脾两伤

    忧思伤脾,脾不摄血,焦虑伤心,以损及脾,致心脾两伤而亡血,故治宜双补心脾以治其本。至于胃络出血虽已止,但已血亏脾伤或仍有少量间断出血者,症见精神萎糜、纳差乏力、面白、脉弱、心悸、夜寐不宁,按“脾统血”、“诸血皆属于心”以及“亡血之后,心脾皆虚”之理,投以归脾汤,心脾同治,扶正以摄血,治本而善后。

    炙甘草18g,茯芩、白术各9g,党参、黄芩、龙眼肉、灶心土各30g,当归12g,远志9g,炒枣仁15g,木香1.5g,柏子仁9g。, 百拇医药(郭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