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临证心法
编号:10306995
虚里其动应“手”辨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32期
     临沂市中医院周东浩 周明爱

    《素问·平人气象论》云:“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这段经文中的“虚里”,一般认为是指现代医学所谓的心尖搏动处。在临床上可以观察到:正常的心尖搏动并不能动而“应衣”。若能够牵动衣服一起活动,现代医学一般称之为心尖抬举样搏动,这是左心室肥大时心尖波动幅度大、力量强的病理现象。再参照下文“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这句话,可以发现此处文字意义与下文不相连属,一定是《内经》辗转传抄过程中产生了笔误。

    中医内科四版《内经讲义》的注解也以为其非,而采用了《针灸甲乙经》的说法,其原注如下:“衣,《甲乙经》作‘手’。脉,动词,测候的意思。宗,聚也,虚里为众脉之所聚,故曰宗气。”这代表了现在大部分人的观点。

    可是证诸临床,大部分正常的心尖搏动并不易被手所感知,“其动应手”的说法对临床也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这显然不符合《内经》惜墨如金的文字习惯。清代医家周学海在他的著作《内经评文》中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衣字衍文”,并进一步解释说“其动应脉,谓(虚里)动数与寸口相应也”。如此,这段文字则表述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其动应脉,宗气也”。意思是说虚里搏动是与脉搏跳动相一致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宗气作用的结果。周氏的说法符合心尖搏动与桡动脉脉搏的跳动相一致的临床事实,并且比较妥善地阐释了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无疑要比“其动应手”的解释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也更加符合《内经》的行文特点。因此,笔者认为把“衣”字看作衍文应该比用“手”去代替“衣”字更合适一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