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基础 一个临床 创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湖南中医学院在40多年的高等中医药教育办学过程中,先后开办了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多个中医药类本科专业,培养出了大批中医药学专门人才。1993年,我院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齐头并进,共同发展,鼓励中西医结合”等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和学科发展的现状以及中西医结合教育“高位截瘫”(原只有西学中班和研究生教育)的现实,在原中医学专业基础上,萌发出新的办学思路,申办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经湖南省教委批准正式招生,与贵阳、浙江等省同时在我国率先开办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并成立中西医结合系,开辟了中西医结合人才本科教育的先河。
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独具一格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和现代西医学的相互兼容、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经过40余年的探索,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本身的研究思路、方法和理论体系,使中西医结合学科不断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 http://www.100md.com
从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的现状看,中西医结合临床体系相对比较成熟,已形成一套主导临床的思维方法──病证结合,积累了大量各科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也出版了各种中西医结合临床学术专著,为中、西医相互结合形成一体化临床奠定了基础。据此,我们确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育的“一个主体”就是中西医结合临床,而不仅是中医临床与西医临床的简单相加。
另一方面,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现阶段也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主要是利用现代科学包括西医的技术与方法对中医药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与阐释,其研究成果相对零散,并存在较大争议,中西医的基础理论还未达到交融状态,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还无法支撑中西医结合临床主体。为了保持中医、西医基础知识的系统性,为中西医结合临床主体教育打好基础,根据中西医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我们确立“两个基础”,即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
这样,我们在全国率先创建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两个基础,一个临床”。
, 百拇医药
课程体系严谨临床系列教材纷纷出炉
为实现培养目标,学院成立了该专业的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反复研讨,创建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的课程体系,并制定出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其课程体系的中医专业主体基础课程与中医学专业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将中、西医临床合二为一、加重西医基础课程,同时增加了中外医学史、中西医结合方法学等桥梁课程。
课程体系体现出该专业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这个主体上,主体的各门课程虽然有部分学术专著出版,但尚无正式教材,所以作为教学的载体———教材建设成为学校办好该专业的当务之急。1995年和2001年,学院相继组织近百名专家、教师率先编纂并出版了我国第一套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临床系列教材5本和第二版五、七年制共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教材9本,这一创举填补了中西医结合教材建设的空白,满足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教学需要,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第二版教材在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反映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法与新成就方面又有所突破,配套教材的成功建设为培养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充分保障。
, http://www.100md.com
重视实践 鼓励创新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立足于“临床”,故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我院除在前期基础课程中加重基础实验课时外,部分课程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部分优秀学生实行导师指导制,科研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进行规范化建设,加强基础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夯实基础、突出临床和强调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临床实践实行三段式教学方法,教学见习、强化训练和临床实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强调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在充分利用省内现有临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先后在深圳、江门、广州等地建立10余所教学医院,不但学生动手机会增多,综合能力也得到较大发展,并拓宽了就业渠道。同时,我院在全国率先创建了“模拟医院”’,为学生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中西医医结合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我院除在课程设置上增设科研基础功、中西医结合方法学、新技术、新理论、多学科方面的选修课程外,还强调专业教师本身的独创思维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与影响渗透。鼓励学生开设第二课堂,成立科技小组,创建“中西论坛”,组织社会实践、科技竞赛,发表科技论文,校内形成了浓厚的创新空间与氛围。
, 百拇医药
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确保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是办学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难度较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中西兼通,知识面广,有一定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经验。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我们实行中西医结合专职教师为主,附属医院或外单位教师为辅的教师管理方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全面实施教学计划。我们提倡教与学相长,教学与科研、临床相互促进,并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和促进专业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使其专业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大幅度提高,造就了一批高素质和高水平、热爱专业的教师队伍,该系也是本院各学科队伍中学历、职称程度最高的专业团体。
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五年制本科现已毕业六届学生共475名,总就业率达95%以上,特别是近两年就业率几乎达100%,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的专业后备人才和生力军,缓解了我省中西医结合人才青黄不接的矛盾。
, http://www.100md.com
通过十年办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已成为湖南省的“热门专业”,在近几年的招生过程中,在学费高于其他专业30%的情况下,仍难以完全满足考生对本专业就读的要求。
随着全日制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开办成功,七年制、自考、成人教育等相继创立,既为社会培养了各种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也为学院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的创办更带来了中西医结合系的成立,这为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建立了很好的平台,本科教学过程也促进了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我院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快速发展,2002年中西医结合临床被批准为湖南省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中西医结合临床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中西医结合基础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共建单位。
总之,“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中医学传统的办学理念,填补了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空白,培养了一批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中西医结合应用型专门人才,提高了学院的办学声誉,促进了学院的改革和发展。(湖南中医学院尤昭玲 何清湖), http://www.100md.com
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独具一格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和现代西医学的相互兼容、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经过40余年的探索,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本身的研究思路、方法和理论体系,使中西医结合学科不断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 http://www.100md.com
从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的现状看,中西医结合临床体系相对比较成熟,已形成一套主导临床的思维方法──病证结合,积累了大量各科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也出版了各种中西医结合临床学术专著,为中、西医相互结合形成一体化临床奠定了基础。据此,我们确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育的“一个主体”就是中西医结合临床,而不仅是中医临床与西医临床的简单相加。
另一方面,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现阶段也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主要是利用现代科学包括西医的技术与方法对中医药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与阐释,其研究成果相对零散,并存在较大争议,中西医的基础理论还未达到交融状态,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还无法支撑中西医结合临床主体。为了保持中医、西医基础知识的系统性,为中西医结合临床主体教育打好基础,根据中西医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我们确立“两个基础”,即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
这样,我们在全国率先创建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两个基础,一个临床”。
, 百拇医药
课程体系严谨临床系列教材纷纷出炉
为实现培养目标,学院成立了该专业的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反复研讨,创建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的课程体系,并制定出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其课程体系的中医专业主体基础课程与中医学专业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将中、西医临床合二为一、加重西医基础课程,同时增加了中外医学史、中西医结合方法学等桥梁课程。
课程体系体现出该专业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这个主体上,主体的各门课程虽然有部分学术专著出版,但尚无正式教材,所以作为教学的载体———教材建设成为学校办好该专业的当务之急。1995年和2001年,学院相继组织近百名专家、教师率先编纂并出版了我国第一套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临床系列教材5本和第二版五、七年制共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教材9本,这一创举填补了中西医结合教材建设的空白,满足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教学需要,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第二版教材在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反映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法与新成就方面又有所突破,配套教材的成功建设为培养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充分保障。
, http://www.100md.com
重视实践 鼓励创新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立足于“临床”,故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我院除在前期基础课程中加重基础实验课时外,部分课程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部分优秀学生实行导师指导制,科研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进行规范化建设,加强基础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夯实基础、突出临床和强调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临床实践实行三段式教学方法,教学见习、强化训练和临床实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强调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在充分利用省内现有临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先后在深圳、江门、广州等地建立10余所教学医院,不但学生动手机会增多,综合能力也得到较大发展,并拓宽了就业渠道。同时,我院在全国率先创建了“模拟医院”’,为学生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中西医医结合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我院除在课程设置上增设科研基础功、中西医结合方法学、新技术、新理论、多学科方面的选修课程外,还强调专业教师本身的独创思维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与影响渗透。鼓励学生开设第二课堂,成立科技小组,创建“中西论坛”,组织社会实践、科技竞赛,发表科技论文,校内形成了浓厚的创新空间与氛围。
, 百拇医药
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确保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是办学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难度较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中西兼通,知识面广,有一定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经验。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我们实行中西医结合专职教师为主,附属医院或外单位教师为辅的教师管理方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全面实施教学计划。我们提倡教与学相长,教学与科研、临床相互促进,并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和促进专业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使其专业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大幅度提高,造就了一批高素质和高水平、热爱专业的教师队伍,该系也是本院各学科队伍中学历、职称程度最高的专业团体。
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五年制本科现已毕业六届学生共475名,总就业率达95%以上,特别是近两年就业率几乎达100%,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的专业后备人才和生力军,缓解了我省中西医结合人才青黄不接的矛盾。
, http://www.100md.com
通过十年办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已成为湖南省的“热门专业”,在近几年的招生过程中,在学费高于其他专业30%的情况下,仍难以完全满足考生对本专业就读的要求。
随着全日制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开办成功,七年制、自考、成人教育等相继创立,既为社会培养了各种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也为学院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的创办更带来了中西医结合系的成立,这为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建立了很好的平台,本科教学过程也促进了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我院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快速发展,2002年中西医结合临床被批准为湖南省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中西医结合临床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中西医结合基础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共建单位。
总之,“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中医学传统的办学理念,填补了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空白,培养了一批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中西医结合应用型专门人才,提高了学院的办学声誉,促进了学院的改革和发展。(湖南中医学院尤昭玲 何清湖),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