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及脑性瘫痪 > 脑性瘫痪
编号:10307401
脑性瘫痪
http://www.100md.com 青囊医学
     脑性瘫痪是一个综合性病名,包括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所致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落后、癫痫、听觉和视觉障碍。一般可由产前、产时和产后的某些原因损害了运动中枢所致,以窒息、核黄疸和低出生体重儿为三大高危因素;此外,新生儿颅内出血和孕妇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弓形体、巨细胞病毒及新生儿出生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各种颅内畸形等均可造成脑性瘫痪。

    一、临床表现

    1.痉挛性脑性瘫痪: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其特点是肌张力增强。上肢症状较轻,两肘关节屈曲内收,腕和手指关节也呈屈曲状态,两手动作笨拙。轻症病人仅有下肢瘫痪,步态不稳。重者垂直抱起时两下肢伸直,内收并内旋,双腿交叉呈剪刀样,足跟悬空,足尖着地,年长儿为典型剪刀式步态。根据瘫痪部位可分为:①偏瘫:指一侧上下肢瘫痪;②四肢瘫:即全瘫;③截瘫:指双下肢瘫痪;④肢瘫:表现为一个肢体或三个肢体的瘫痪。

    2.锥体外系型脑性瘫痪:婴幼儿表现为不自主、无规则、不能控制和无目的的运动,睡眠时消失:儿童则表现为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扭转痉挛、肌肉震颤或强直:

    3.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患儿自幼出现非进行性共济失调步态、意向性震颤、肌张力低下、指鼻及指指试验阳性。

    4.混合型脑性瘫痪:有以上两型或三型混合存在。

    二、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常见有肌张力异常、运动发育异常、智力低下和姿势、反射异常,结合造成脑损害的病因可作出诊断。

    2.CT检查有助于找出致病原因。

    三、治疗方案

    脑性瘫痪的治疗关键在一个“早”字,1岁以内是治疗的最佳时期。因为这时婴儿运动系统处于发育时期,越是早发现,及时治疗,效果就越好。

    1.功能训练:按小儿运动发育规律进行功能训练,循序渐进地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包括:①躯体训练:以理疗和按摩为主,针对脑性瘫痪遗留的各种运动障碍及异常姿势进行相关训练,目的在于改善残存的运动功能,抑制不正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②技能训练:以训练上肢和手的功能为主,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为以后的职业培养工作能力。③语言训练:家长应该学一些语言训练方法,以便在家里进行长期治疗,最终达到利用患儿的残存功能启发内在的创造能力,达到自立的目标。

    2.穴位注射药物疗法:利用穴位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有较好的效果。主要的穴位有哑门、肾俞、风池、足三里等;头部穴位药物注射用乙酰谷酰胺或脑活素;四肢、躯干穴位用活血注射液。

    3.加强教育:鼓励孩子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智力接近正常的患儿应入普通小学,取得老师的配合。对智力差的患儿,家长要持之以恒,进行残肢和语言训练,有条件者去福利机构或弱智学校接受专门的教育,防止孩子因残而产生自卑、怪僻、执拗、孤独等异常的心理状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