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
http://www.100md.com
青囊医学
方1
组成:丹参12克、赤芍9克、川芎9克、三棱6克、莪术6克、石见穿15克、柞木枝15克、益母草15克、鸡血藤10克、仙茅15克、淫羊藿15克、熟地15克、枸杞子15克、蒲黄12克、紫石英15克。
功效:补肾祛瘀,活血消癓。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
注:摘自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2,(3)
方2
组成:鹿角霜10克、续断10克、巴戟天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山药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10克、石见穿过0克。
功效:温肾助阳,化瘀消症。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法:经间期服用,水煎服,每日一剂,2次分服。
注:摘自杂志 江苏中医 1995,(1)
方3
组成:鹿角(先煎)10克、熟地黄10克、淫羊藿10克、当归10克、三棱10克、川芎10克、蒲黄5克、五灵脂5克、白芥子6克、茯苓10克、柴胡10克、夏枯草10克。
功效:温肾疏肝,祛痰化瘀。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法:经前2周开始服用(以基础体温上升为依据)。连续服用至月经来潮第一天,每日一剂,水煎服,连续3~6个月。
注:摘自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5)。
方4
组成:败酱草20克、鸡血藤20克、桂枝15克、皂角刺15克、乳香15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延胡索15克、细辛5克。
功效:温经通络,养血缓急,化瘀消积。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法:上述药物,加水适量浸透,煎熬成100~120毫升,用小儿肛管插入直肠内,药液不宜烫,在10分钟内灌完,灌完后卧床休息20分钟,每晚一次,经期停用,1个月为一疗程。
注:摘自甘肃中医 1996,(2)。
方5
组成:熟地黄30克、附子15克、鹿角胶(烊化)12克、白芥子12克、穿山甲12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五灵脂10克、炮姜8克、肉桂6克、麻黄5克、甘草5克、细辛3克、吴茱萸3克。
功效:温阳补血暖肝,散寒祛瘀通滞。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法:上药适量水煎服,2日为一剂,6次分服,禁忌生冷。1个月为1疗程。
注:摘自浙江中医 1997,(5), http://www.100md.com
组成:丹参12克、赤芍9克、川芎9克、三棱6克、莪术6克、石见穿15克、柞木枝15克、益母草15克、鸡血藤10克、仙茅15克、淫羊藿15克、熟地15克、枸杞子15克、蒲黄12克、紫石英15克。
功效:补肾祛瘀,活血消癓。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
注:摘自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2,(3)
方2
组成:鹿角霜10克、续断10克、巴戟天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山药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10克、石见穿过0克。
功效:温肾助阳,化瘀消症。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法:经间期服用,水煎服,每日一剂,2次分服。
注:摘自杂志 江苏中医 1995,(1)
方3
组成:鹿角(先煎)10克、熟地黄10克、淫羊藿10克、当归10克、三棱10克、川芎10克、蒲黄5克、五灵脂5克、白芥子6克、茯苓10克、柴胡10克、夏枯草10克。
功效:温肾疏肝,祛痰化瘀。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法:经前2周开始服用(以基础体温上升为依据)。连续服用至月经来潮第一天,每日一剂,水煎服,连续3~6个月。
注:摘自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5)。
方4
组成:败酱草20克、鸡血藤20克、桂枝15克、皂角刺15克、乳香15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延胡索15克、细辛5克。
功效:温经通络,养血缓急,化瘀消积。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法:上述药物,加水适量浸透,煎熬成100~120毫升,用小儿肛管插入直肠内,药液不宜烫,在10分钟内灌完,灌完后卧床休息20分钟,每晚一次,经期停用,1个月为一疗程。
注:摘自甘肃中医 1996,(2)。
方5
组成:熟地黄30克、附子15克、鹿角胶(烊化)12克、白芥子12克、穿山甲12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五灵脂10克、炮姜8克、肉桂6克、麻黄5克、甘草5克、细辛3克、吴茱萸3克。
功效:温阳补血暖肝,散寒祛瘀通滞。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法:上药适量水煎服,2日为一剂,6次分服,禁忌生冷。1个月为1疗程。
注:摘自浙江中医 1997,(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