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其它 >
编号:10307823
第四章 阴阳节律与临床论治(5)
http://www.100md.com 《时空医学》
     第三节 运用阴阳节律诊治疾病的方法

     一.阴阳有时

    以平为期


    人体阴阳存在着四时、昼夜性的节律变化,一年之际,一日之中阴阳处于阴进阳退,阳盛阴衰和阴阳交替的运动变化之中。人体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使人体阴阳失调,而出现阴不制阳,阳不胜阴的病理变化,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一年之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一日之子午卯酉系阴阳气交之枢机;二至与子午乃阴阳交替之时,二分与卯酉为阴阳平衡之候,这几个时节极易受内外因素干扰,使阴阳不相调和,从而促成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病情。因此注意观察二分二至、子午卯酉之病情变化,有助于诊断阴阳失调病变,同时是临床掌握调和阴阳,以平为期治法的关键。如有病巅顶头痛三年者,遇春寒则发,至夏自愈,钟氏利用芒种至夏至阳气渐旺时投药施治病瘳(天津中医,1985;1:

    35~36)。又刘氏治一每晨卯时头晕头痛持续到中午, 午后消失,一如常人,伴肢冷、浑身乏力、倦怠约二月,认为病发于卯时,为阳生不足,不能胜阴,至午阳鼎盛故消失,以温补肾阳之剂病痊(辽宁中医杂志,1987;10:15~16)。

    一般说来,病发于夏、冬或子、午时,多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及阴阳不和之故。从冬至夏,从子至午发病者多为阳气虚弱,以其不能适应阳气生发之故。从春至夏,从卯至午发病者:一曰阳中之阳,若阳邪偏盛,是为阳盛之症;一曰素体阳虚,不应阳气生发,是为阳虚之症。从夏至冬,从午至子发病者,多为阳虚血少,以其不应阳消阴长之势。从夏至秋,从午至酉发病者,其时为阳中之阴,是为阳气不能潜藏之故。从冬至春,从子至卯发病者,其系阳生之时,是为阳气升发不利。从秋至冬,从酉至子发病者,其为阴中之阴:一为阴邪内伏,适逢阴中之阴,则阴邪更盛;一为素体阴虚,不能应阴盛之故。

    【病案举例】

    〖例1〗 调和阴阳案

    一女孩,每日上午午时,夜半子时,即出现痴迷瘫痪,呼之不应,过一小时许,则醒如常人。延医诊治不辨其病。岳老初见其状亦感茫然,讶为奇证。后深加考虑,再加思维方明:子时一阳生,午时一阴生,子午二时正阴阳交替之际,指出治疗应于此时着眼,其用调和阴阳的小柴胡汤,服药二剂,霍然如常。

    (摘自《岳美中医话集》)

    〖例2〗 阴虚阳衰 温中回阳案

    樊某 女 44岁 1971年10月27日来诊

    诉3年来,月经周期正常,经量不多,但淋漓不断,连续十余日始止,且有高血压症,时作晕眩。该月25日,阴道突然大量出血,经用西药止血、输液,中药归脾丸及补中益气汤无效。夜来急诊,见脉大弦急,舌红少苔,出血特点以日间平静,每到夜间则大量出血,精神疲倦,腰膝酸困,自觉两腿寒冷,胃胀呕恶。此为阴虚阳衰,病既属寒,夜半又值阴时,两阴肆虐,故崩漏大作。遂以附子理中汤加归、芍、龙、牡收敛回阳而治愈。

    (浙江中医杂志,1980,4:18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