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为数不多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海归”派,在此工作五年的她有太多的事情可做,有时真的觉得分身无术……
四年后的追访——她在社区当护士
《健康报》2003年8月26日:
他山之石
在北京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木樨地站,有一位名叫丁兰的护士目前正在借鉴日本社区对高龄老人护理服务的经验,尝试做空巢老人康复的评估与指导。刘大妈不慎摔伤骨折后,丁兰入户访视,从保姆房间与老人床位的距离和视角,到老人居住环境的无障碍通道,她设计得精致而周到,护理计划做得一丝不苟。对刘大妈的康复进行的科学指导,大大提高了她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丁兰,属于目前国内为数不多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海归”派。1997年,她被公派到日本某大学社区护理系学习1年。学成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木樨地站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日本社区护理的完善与规范使丁兰大开眼界,社区护理的多功能理念给她留下了较深的印记。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丁兰深深地爱上了社区护理专业,并希望自己回国后能学以致用。在我国,目前社区护理模式尚未定型,社区卫生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这给丁兰留下了多维的事业发展空间。经过5年的努力,丁兰运用自己所学,将社区护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附近居民将她所在的木樨地卫生站当成了保健就医的首选之地,这是对她的多大信任和认可啊!
, 百拇医药
自我定位
成就的取得绝非朝夕之功,而是心血凝成。丁兰的服务意识很强。她认为服务质量的水准决定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生存,自我定位一定要准。社区医护人员就是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周围的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去掉优越感。凡事要急居民之所急,想居民之所想,对社区内的弱势人群更要多些人文关爱。百姓心中有杆枰。丁兰所在的服务站紧邻大医院,可居民却偏爱她们站,即使是非典那段日子,大医院都空了,可她们的社区站仍然人来人往。患者的信任使她和同事们更加自律,只有把服务做得更好,才算对居民有所回报。
丁兰很注重与人沟通。她认为有效的沟通会使社区内的医患关系非常融洽。在社区站,面对每位患者,她和同事们都笑意盈盈,没有丝毫敷衍。曾在医院做了10年专科护士的丁兰,以前在医院做护士时记不住患者的名字,更别提与其交朋友了。而在社区,她不仅牢牢记住了患者的名字,还知道她患什么病、吃什么药,对她的家庭成员等状况也了如指掌。平时手里的活再忙,她也要和前来就诊的大爷大妈打个招呼道声好,问问有什么可以帮忙,心态平和,没有浮躁,发自内心的微笑时时写在脸上。爱自心中来,这一切都缘于用心去做,用心去沟通。虽然她每天的工作琐碎平凡,但心中常常充满幸福感,也常常在与患者的来来往往中体味到成就感。
, 百拇医药
精致周到
丁兰追求精致而专业的健康指导。经常光顾卫生站的吴大妈,曾一度因糖尿病精神萎靡,病情加重,不得不依赖药物。后来丁兰根据吴大妈的具体情况,教给她食物热量交换法和学会各营养要素的餐次分配,制订午餐食谱。经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调配,吴大妈现在的血糖控制得非常好,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成了丁兰主讲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课上最活跃的参与者之一。
丁兰认为,社区护士虽身在社区,但要放眼未来。在社区,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准和业务能力,才能留住患者。5年来,她根据居民的健康需求,不断探索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根据居民健康档案作出社区诊断,制订社区健康教育计划。针对不同人群诊治访视,开展个性化服务,为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患者及老年人、残疾人建立各类健康教育服务方案,对各类目标人群进行定向教育。成了名副其实的“全科护士”,深受居民欢迎。
用心去打动患者,用真情感染患者,不忽视细节,与社区居民融为一体;医患互动,打造亲情医患关系,将对患者的关爱书写在日常的琐碎中,这就是丁兰。日前,当记者和丁兰一起走在出诊的路上时,只见周围居民对她一路的问候,一路的微笑。看得出来,经过丁兰和同事们的努力,居民对社区护士极为敬重。
, http://www.100md.com
采访手记:4年前偶然结识了丁兰,随后很想和她聊聊。联系几次都因她没时间,一拖就是4年。丁兰外柔内刚很有主见,凭她的条件,在外企做个高级白领是一点也不成问题的。这期间,几家跨国公司力邀她加盟,都被她婉言谢绝了。回国5年来,她一直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社区护理工作。丁兰告诉我,她参与编写了《北京市社区护士培训手册》,撰写并发表了数篇论文,目前还承担首都科技发展基金关于家庭护理方面的研究课题。“社区护理在我国前景广阔,有太多的文章可做,有太多的事情可做,有时真的觉得分身无术。”
图一:社区卫生站被她和同事们布置得温馨之至,就是想让居民有到家的感觉。
图二:经过几年的尝试,在开展社区居民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方面,丁兰现在游刃有余。
图三:到患者家访视亲切自然,随意融洽。老患者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方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