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18207
小议逍遥--张兴发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29日 星齐论道
     小议逍遥--张兴发

    “逍遥”一词在道经中经常出现,如庄子《南华经》开篇便是《逍遥游》,道教神仙中有“逍遥快乐天尊”,道经中还有专门记载神仙的《逍遥墟经》,《早晚坛功课经》中有“十洲三岛任逍遥”的经句。那么何谓逍遥呢?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庄子议论“逍遥”,是讲社会上与人与事的相处往来,自由自在是作者为人处世的理想境界。庄子认为人不得逍遥的原因是“有待”和“有己”。他说大鹏迁徙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而大鹏高飞要靠垂天之云的翅膀和负翼的大风。列子御飞而行,但须有待于风,不算是真正的逍遥。所以庄子提出,要达到真正的逍遥,必须与物无待,与人无己。而无待首先必须无己,无己是无待的前提。无己即通过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道”。忘记苦乐、得失、毁誉,泯灭是非,泯灭物我的分界对立,达到真人、神人、圣人的境界,自然无为,与道合一,处世间而任逍遥。庄子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即讲无所待而游于无穷,在阴、阳、风、雨、晦等各种条件不受限制的情况下翱翔,达到真正、绝对的自由境界。庄子的这种论点对后世影响很大,在道教神仙信仰和中华民族的性格等领域有着深远的意义。
, 百拇医药
    首先,道教认为神仙是逍遥的。因为神仙摒弃了“有待”与“有己”,排除了一切不利于逍遥的因素。“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化为鸟兽,游浮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间而不可识,或隐其身而莫之见”。(《神仙传·彭祖考》)可见神仙不要依靠翅膀和风,而是自行腾云驾雾。而且“九洲不足步,愿得凌云翔;逍遥八弦外,游目历遐荒”,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由此,道教中还有一神名曰:逍遥快乐天尊。是神为“九炼天尊”之一,《太上三洞文》卷下和《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二九七称其:“体道初化,凝神物表,卣出妙中之妙,端坐天上之天,功被幽冥,恩覃生死。”此外,《续道藏》还收有一部专门记载逍遥人物的著作《逍遥墟经》,经中记载了六十三位神仙人物,上起太上老君,下至明张三丰,都是逍遥物外的仙人。

    其次,道教认为逍遥是相对的,是有所节制的。老子曰:“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随。”(《道德经》第二章)可见逍遥与拘束是同等条件下的两个对立面,所以要达到真正的逍遥,就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弗居”。(同上)这样才能落得个物我逍遥。人之逍遥如此,仙之逍遥亦是如此,因为仙有天条约束,不能违反天规,否则就会被打入凡间,再行修炼。
, http://www.100md.com
    在当今社会中,“逍遥”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任贤齐一曲《任逍遥》,唱遍大江南北,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做到逍遥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虽然高科技给人们解决了一些难题,但是高科技又带给人们一些负作用。如飞机给人们以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然而又有堕机的危险;电脑网络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然电脑网络症又降临人间。若要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那更是难上加难了。所以要想逍遥,还是应该效仿古人。

    庄子说得好,要逍遥,就得“无待”、“无己”,也说是没有私心杂念,做到物我两忘。拿现代精神文明来讲,就是大公无私。群众没有私心,就会一心一意地为国家作贡献;干部没有私心,就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者相辅相成,即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也就会出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现象,人人设身处地地替他人想想,社会就会康宁祥和,己身亦会落得个逍遥。反之,人若自私自利,为民损人利己、坑害他人;为官寻私舞鄙、贪污腐化,这些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死守铁窗,何谈逍遥?

    新的一千年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个管理年,各行各业均要加强管理,若要逍遥,就得服从国家管理,服从组织安排。新时期的道教也不例外,一方面要服从于国家对宗教的管理;另一方面又要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样修道之人才能真正逍遥于大道之中,做一个“活神仙”。
, http://www.100md.com(北海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