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支架主动脉瓣置换术不增加手术死亡率
本报讯 德国Baden心脏研究所Ennker等报告,尽管无支架的主动脉生物瓣膜置换术需要更加复杂的手术技术和较长的体外循环时间,但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没有随之升高。因此由技术熟练的外科医师实施无支架生物瓣膜置换术,并不增加围手术期风险,而且也不增加对老年患者长期生存的负面影响。(Asian Cardiovasc Thorac Ann 2003∶ 11, 37)
无支架的生物瓣膜由于无支架,增大了瓣膜内径和有效面积,使其更接近于生理性瓣膜。另外,无支架瓣膜置换术后可以降低平均跨瓣压差,更好地改善因心肌肥厚导致的心律失常和降低手术死亡危险。但缺点是需要较复杂和高超的手术技术,由此可能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死亡率。
Ennker等总结分析了1996年4月至2001年6月间519例接受主动脉生物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患者平均年龄为(76±5)岁,其中277例接受无支架的生物瓣膜置换术(无支架组);242例接受有支架的生物瓣膜置换术(支架组)。所有患者的手术均经前正中开胸,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有支架的生物瓣植入主动脉瓣环上,无支架生物瓣通过冠状动脉开口下植入。由外科医师决定选择不同的生物瓣膜植入。如主动脉壁钙化严重或有解剖异常,无支架瓣膜植入困难时,选择植入有支架瓣膜;以术后30天内死亡计算手术死亡率。
结果显示,无支架组患者手术死亡率为2.6%,支架组为4.2%。无支架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均比支架组长(P<0.001和P<0.001,但多变量分析显示,这种延长并不增加手术风险(P=0.43)。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无显著差异P=0.46。生物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是糖尿病、年龄大于74岁、体质指数小于24、急诊手术,统计学结果显示,无支架组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危险并没有增加(P=0.31)。
对367例患者随访3年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P=0.98;由于患者年龄较大,统计学没有显示3年内无支架组患者的生存优势。, http://www.100md.com(张超纪)
无支架的生物瓣膜由于无支架,增大了瓣膜内径和有效面积,使其更接近于生理性瓣膜。另外,无支架瓣膜置换术后可以降低平均跨瓣压差,更好地改善因心肌肥厚导致的心律失常和降低手术死亡危险。但缺点是需要较复杂和高超的手术技术,由此可能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死亡率。
Ennker等总结分析了1996年4月至2001年6月间519例接受主动脉生物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患者平均年龄为(76±5)岁,其中277例接受无支架的生物瓣膜置换术(无支架组);242例接受有支架的生物瓣膜置换术(支架组)。所有患者的手术均经前正中开胸,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有支架的生物瓣植入主动脉瓣环上,无支架生物瓣通过冠状动脉开口下植入。由外科医师决定选择不同的生物瓣膜植入。如主动脉壁钙化严重或有解剖异常,无支架瓣膜植入困难时,选择植入有支架瓣膜;以术后30天内死亡计算手术死亡率。
结果显示,无支架组患者手术死亡率为2.6%,支架组为4.2%。无支架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均比支架组长(P<0.001和P<0.001,但多变量分析显示,这种延长并不增加手术风险(P=0.43)。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无显著差异P=0.46。生物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是糖尿病、年龄大于74岁、体质指数小于24、急诊手术,统计学结果显示,无支架组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危险并没有增加(P=0.31)。
对367例患者随访3年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P=0.98;由于患者年龄较大,统计学没有显示3年内无支架组患者的生存优势。, http://www.100md.com(张超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