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308891
纳米-VEGF基因治疗促进下肢缺血肢体血管再生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16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39期
     基因治疗为肢体动脉梗塞病提供了一条治疗新途径。目前,在基因治疗中,除目的基因的选择外,载体的选择及基因转移途径也是关键问题。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纳米技术包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直接肌肉内多点注射,表明该技术基因转染表达效果好,可促进新血管的生成。

    我们采用高速搅拌乳化法制备纳米-VEGF,用股动脉及其分支结扎法建立下肢动脉闭塞动物模型。1周后,进行VEGF基因转染。共分4组:VEGF裸质粒治疗组、纳米-VEGF质粒治疗组、对照组及空白纳米粒子对照组。术后14天行腹主动脉插管血管造影,观察缺血部位侧支形成及VEGF表达情况。

    1. 纳米粒子VEGF基因的包载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纳米粒子粒径均在300 nm左右,大小均匀,表面呈圆形,包封完好。纳米粒子VEGF基因含量平均值为3.94%,基因包埋率为96.55%。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开始阶段存在爆破释放,后释放量稳定,释放曲线缓慢上升,平稳维持释放14天以上。

    

    2. VEGF基因在肌肉中的表达


    半定量反转录PCR证实;缺血肌肉组织中,纳米-VEGF治疗组VEGF的表达高于裸质粒VEGF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裸质粒或纳米粒子VEGF基因导入组的肌肉组织中均高效表达VEGF。

    3. 对血管再生和侧支循环的影响

    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基因转染14天后可见新生血管和“桥”侧支循环形成。单纯转染空白纳米粒子组和对照组亦可见到一些新生血管形成,但明显少于基因治疗组。纳米VEGF治疗组新生血管多于裸质粒VEGF组。对血管新生和侧支形成进行半定量分析显示,纳米-VEGF治疗组与裸质粒VEGF治疗组的毛细血管密度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纳米-VEGF治疗组也显著高于裸质粒VEGF治疗组(P<0.05)。

    纳米粒子是一种新兴的药物和基因载体,直径在10~500 nm之间的固态胶状粒子。制备纳米粒子的载体材料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其中以合成的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体系和天然的大分子为主。药物的释放机制可以是通过囊壁渗透和扩散,也可以是基质本身的溶蚀而使其中的药物释放。

    本研究所用的PLGA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组织相容性,国外已有安全用于临床实践的报道。PLGA在体外与DNA水溶液混合后经高速旋转搅拌形成油包水乳液,将质粒DNA包被于聚合物中心。PLGA在人体内最终代谢产物为H2O和CO2,对人体无任何毒性。从累积释放曲线图上可看到由高速搅拌乳化法制备的载VEGF基因纳米粒子体外释放开始阶段存在爆破释放,但1周后渐稳定并持续释放14天以上。DNA是通过渗透和扩散的方式释放出来的。说明实验中制备的VEGF纳米粒子能够在体内缓释,作用时间长。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可用于特异性基因-重组VEGF质粒的携带、转染,与裸质粒相比,其转染表达的效果更好。, 百拇医药(北京协和医院 李拥军 管珩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