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肾病的五大特点
中医对肾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能较快地改善患者体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带病生存期,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合理服用中药副作用小
中医药可调节人体精神、情志、气血以及补养阳气、阴津、气血等,所以对于肾病,尤其是慢性肾病,适时服用中药能祛病健体,益寿延年。中药要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只要正确地辨证使用,且剂量合理,则外能祛除入侵之邪气,内能激发生命功能,调治肾病所致的机体异常,且副作用较小。
二、整体调节,标本兼治
免疫失衡是肾病发病机制中尤其重要的一种机制,而中药的整体调节在治疗免疫失衡方面有独特优势。中药治疗的多靶向性、多位点性、多基因性决定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免疫亢进时能抑制免疫,免疫功能低下时又能提高免疫力,特别是对于一些久治不愈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药的整体调节免疫平衡疗法有独特的疗效。
, http://www.100md.com
中药治疗的多靶向性、多位点、多基因性,还决定了其治疗疾病是从源头上治理,具有治标又治本的作用。
三、减轻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的副作用
在服用激素过程中,患者会出现面部潮红、心率增快、能食善饥、手足心热、面部及周身出现痤疮等,中医辨证多属阴虚阳亢证,治疗以滋阴潜阳为主,常用六味地黄汤、知柏地黄汤等治疗。中医认为激素属纯阳之物,大量服用则耗伤阴液而生湿热,湿热郁而成毒,湿毒之邪发于肌表而成痤疮,所以治疗痤疮重点应养阴清热,祛湿解毒,方选知柏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中药能减少激素的副作用,从而明显提高肾病的临床疗效。撤减激素的过程中,患者从阴虚证向阳虚证转化,可有阴虚阳亢、气阴两虚、阳气亏虚等几种类型,各种证型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临床要根据病人的表现选方用药。
细胞毒性药物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胃肠道反应:症见恶心,呕吐,纳差,或吞酸,口淡无味,舌淡苔白,脉细数无力。治以健脾和胃降逆,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呕恶明显者加代赭石、竹茹。(2)白细胞减少:症见四肢倦怠,少气懒言,面色惨白,食欲不振,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以补中益气、健脾补肾,方用补中益气汤或八珍汤加减。(3)脱发,头晕耳鸣,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治以滋补肾阴,方用左归丸加减,伴虚热者加知母、地骨皮,口干者加沙参、麦冬。
, http://www.100md.com
四、排出毒素,保护残存肾功能
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当中,由于经济的原因,绝大部分患者无法长期进行血液或腹膜透析,而中药价格便宜,在排出毒素方面有确切的疗效,且可保护残存肾功能。
中医药促进氮质排泄可用以下几种治法:(1)攻补兼施法:药用大黄、附子、党参、黄芪、当归、枸杞、山药、薏苡仁、砂仁、车前子、石苇、茯苓、丹参、益母草等药,以通腑泻浊,活血化瘀,利湿祛浊,健脾补肾,温阳益气,用于慢性肾衰脾肾两虚,湿浊内停,瘀血阻滞者。通腑泻浊可增加氮质排泄,减轻肾脏负担;健脾和胃,利湿祛浊,可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温肾益气,活血利水,可维护肾功能。(2)通便逐水法:舟车丸用于大小便闭者,以增加氮质和水分的排泄,小便尚多者忌用。血透病人无尿而脱水不理想时,可用本方辅助治疗。(3)中药灌肠: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服药困难者,可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常用大黄、附子、细辛、红花、蒲公英、丹参、生牡蛎等。中药灌肠,一方面刺激肠黏膜,使肠道充血,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一部分氮质从肠道排出体外;另一方面,通过泻下和解毒作用,加速食物残渣排泄,抑制胃肠道菌群的生长,从而减少肠腔内蛋白质的分解,使肠源性氮质吸收减少。
, http://www.100md.com
五、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合并症
中医药改善胃肠道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和胃降逆法:二陈汤合苏叶黄连汤,有止吐开胃之功,适用于呕吐不止,嗳气频作,纳呆腹胀者。若遇呕恶频作,药难受纳之际,以少量浓煎液频频呷服,常显奇功。陈皮含钾量较高,高血钾症或无尿病人慎用。(2)涩肠止泻法:尿毒症性肠炎引起大便泄泻不止,不仅气液两伤,而且导致电解质丢失,并造成负氮平衡,加重病情。治疗尿毒症性肠炎常以涩肠止泻药物如肉豆蔻、诃子、罂粟壳、赤石脂、乌梅、禹余粮等为主组成方剂。另外,对于高血压、神昏抽搐属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者,可用大定风珠或羚角钩藤汤加减以定风镇惊;脑水肿或呼吸不畅者,若因湿浊上蒙心窍,常用苏合香丸合指迷茯苓丸涤痰开窍;因血热妄行而出血者可用犀角地黄汤加减以清营凉血;血压下降者多为元气衰微己达极点,阴阳有离决之势,可用参附汤、参附龙牡汤、独参汤、生脉散等益气回阳,回脱复脉。
中医药可防治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透析失衡综合征、心包炎、心包积液、贫血、肌痉孪,对腹透过程中出现的低蛋白血症、腹胀腹痛、腹膜炎、腹泻、皮肤瘙痒、骨痛也有较好的疗效。, http://www.100md.com(董飞侠 赵燕云)
一、合理服用中药副作用小
中医药可调节人体精神、情志、气血以及补养阳气、阴津、气血等,所以对于肾病,尤其是慢性肾病,适时服用中药能祛病健体,益寿延年。中药要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只要正确地辨证使用,且剂量合理,则外能祛除入侵之邪气,内能激发生命功能,调治肾病所致的机体异常,且副作用较小。
二、整体调节,标本兼治
免疫失衡是肾病发病机制中尤其重要的一种机制,而中药的整体调节在治疗免疫失衡方面有独特优势。中药治疗的多靶向性、多位点性、多基因性决定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免疫亢进时能抑制免疫,免疫功能低下时又能提高免疫力,特别是对于一些久治不愈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药的整体调节免疫平衡疗法有独特的疗效。
, http://www.100md.com
中药治疗的多靶向性、多位点、多基因性,还决定了其治疗疾病是从源头上治理,具有治标又治本的作用。
三、减轻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的副作用
在服用激素过程中,患者会出现面部潮红、心率增快、能食善饥、手足心热、面部及周身出现痤疮等,中医辨证多属阴虚阳亢证,治疗以滋阴潜阳为主,常用六味地黄汤、知柏地黄汤等治疗。中医认为激素属纯阳之物,大量服用则耗伤阴液而生湿热,湿热郁而成毒,湿毒之邪发于肌表而成痤疮,所以治疗痤疮重点应养阴清热,祛湿解毒,方选知柏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中药能减少激素的副作用,从而明显提高肾病的临床疗效。撤减激素的过程中,患者从阴虚证向阳虚证转化,可有阴虚阳亢、气阴两虚、阳气亏虚等几种类型,各种证型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临床要根据病人的表现选方用药。
细胞毒性药物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胃肠道反应:症见恶心,呕吐,纳差,或吞酸,口淡无味,舌淡苔白,脉细数无力。治以健脾和胃降逆,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呕恶明显者加代赭石、竹茹。(2)白细胞减少:症见四肢倦怠,少气懒言,面色惨白,食欲不振,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以补中益气、健脾补肾,方用补中益气汤或八珍汤加减。(3)脱发,头晕耳鸣,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治以滋补肾阴,方用左归丸加减,伴虚热者加知母、地骨皮,口干者加沙参、麦冬。
, http://www.100md.com
四、排出毒素,保护残存肾功能
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当中,由于经济的原因,绝大部分患者无法长期进行血液或腹膜透析,而中药价格便宜,在排出毒素方面有确切的疗效,且可保护残存肾功能。
中医药促进氮质排泄可用以下几种治法:(1)攻补兼施法:药用大黄、附子、党参、黄芪、当归、枸杞、山药、薏苡仁、砂仁、车前子、石苇、茯苓、丹参、益母草等药,以通腑泻浊,活血化瘀,利湿祛浊,健脾补肾,温阳益气,用于慢性肾衰脾肾两虚,湿浊内停,瘀血阻滞者。通腑泻浊可增加氮质排泄,减轻肾脏负担;健脾和胃,利湿祛浊,可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温肾益气,活血利水,可维护肾功能。(2)通便逐水法:舟车丸用于大小便闭者,以增加氮质和水分的排泄,小便尚多者忌用。血透病人无尿而脱水不理想时,可用本方辅助治疗。(3)中药灌肠: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服药困难者,可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常用大黄、附子、细辛、红花、蒲公英、丹参、生牡蛎等。中药灌肠,一方面刺激肠黏膜,使肠道充血,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一部分氮质从肠道排出体外;另一方面,通过泻下和解毒作用,加速食物残渣排泄,抑制胃肠道菌群的生长,从而减少肠腔内蛋白质的分解,使肠源性氮质吸收减少。
, http://www.100md.com
五、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合并症
中医药改善胃肠道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和胃降逆法:二陈汤合苏叶黄连汤,有止吐开胃之功,适用于呕吐不止,嗳气频作,纳呆腹胀者。若遇呕恶频作,药难受纳之际,以少量浓煎液频频呷服,常显奇功。陈皮含钾量较高,高血钾症或无尿病人慎用。(2)涩肠止泻法:尿毒症性肠炎引起大便泄泻不止,不仅气液两伤,而且导致电解质丢失,并造成负氮平衡,加重病情。治疗尿毒症性肠炎常以涩肠止泻药物如肉豆蔻、诃子、罂粟壳、赤石脂、乌梅、禹余粮等为主组成方剂。另外,对于高血压、神昏抽搐属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者,可用大定风珠或羚角钩藤汤加减以定风镇惊;脑水肿或呼吸不畅者,若因湿浊上蒙心窍,常用苏合香丸合指迷茯苓丸涤痰开窍;因血热妄行而出血者可用犀角地黄汤加减以清营凉血;血压下降者多为元气衰微己达极点,阴阳有离决之势,可用参附汤、参附龙牡汤、独参汤、生脉散等益气回阳,回脱复脉。
中医药可防治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透析失衡综合征、心包炎、心包积液、贫血、肌痉孪,对腹透过程中出现的低蛋白血症、腹胀腹痛、腹膜炎、腹泻、皮肤瘙痒、骨痛也有较好的疗效。, http://www.100md.com(董飞侠 赵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