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资源 > 道地药材 > 研究
编号:10311624
道地药材与环境相关性的原始认识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7日
     --道地药材与环境相关性研究专题(上)

    新华社信息南昌11月5日电(记者冯丽)日前,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在南昌召开了“全国中药关键技术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张文生等与会专家对道地药材与环境的相关性做了阐述与探讨,并首先提到了我国古代对道地药材与环境相关性的认识。

    据介绍,天然药材的分布,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地均不相同,导致各种药材无论产量和质量方面,都各有一定的地域性,形成了中药独具特色的“道地药材”的概念。自古以来我国医家就非常重视道地药材,其认识也逐渐深入,内容涉及多方面,在对道地药材与环境相关性的认识上,更有一定的先进性。我国古代对道地药材中“环境”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道地药材的“朴素生境观”。 这一阶段以《神农本草经》为代表,对“地道”的认识以古国名为主,并粗略论述了含义,体现了古代朴素的生境观。如:巴豆、巴戟天、蜀椒、蜀漆、秦椒、秦皮、秦瓜、吴茱萸、阿胶等。巴、蜀、吴、秦、东阿都是西周前后的古国名或古地名,从每药下所记无具体产地而只有生山谷、川谷、川泽、池泽、大泽、匠陵、田野、平土等具有粗略的生境含义。

    二是道地药材的“小环境观”。 这一阶段以梁代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为代表,对“地道”的认识更为深入。不仅论述了古今地名的异同,而且注重药材当时的产地分布、药物的形态特征,并在本草学上第一次明确地论述地道与非地道药材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对其中40多种常用中药的地道性用“第一”、“最佳”、“最胜”、“为佳”、“为良”、“为胜”等加以记述,将品质(临床疗效)、药材与分布(环境)联系起来。指出同是“蜀药”、“北药”,也要精选,要注意小环境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三是道地药材的“整体观”。这一阶段以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代表,对“地道”的论述不仅产地更明确,而且注重水、土、气象及其相互关系等整体的论述。如对水土的论述“性从地变,质与物迁,沧卤能盐,阿井能胶,将行药势,独不择夫水哉?”并能与气候要素相联系:“生产有南北,节气有早迟,根苗异采收,制造异法度。”在每味药下药的时产地论述较为具体。

    如对薄荷有“今人用药多以苏州为胜”,麦冬有“浙中来者甚良”。 古代对道地药材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大环境到小生境,由单一的产地条件到注重水、土、气等的相互关系探讨的逐步深入的过程,但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古代对道地药材与环境相关性的研究仍显肤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