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妇科
编号:10310708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44期
     北京中医医院吴信受

    乳腺增生病有多种名称,如乳腺囊性增生病、慢性囊性乳腺病、乳腺纤维囊性病、乳腺腺病等。多发生于30~50岁之间的女性,属于中医“乳癖”范畴。

    患者病程长短不等,常感一侧或两侧乳房胀痛,时有针刺样痛,可向肩部、上肢、腰背部放射,与情绪和月经周期有关,行经前3~4日症状加重,月经来潮时胀痛即减轻。部分病人常伴有月经不调、不育症和流产病史,约有15~25%的病人从乳头流出少量黄绿色、棕色或血性液体,停经后症状自动消失或减轻。乳房触诊时,常可在两侧乳房内触到多个大小不等圆形质韧的结节,乳房外上方较多见,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清。但与皮肤及胸肌筋膜无粘连,可推动,有轻度触痛。腋下淋巴结不肿大。《外科正宗》云:“乳癖乃乳中结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气血郁结而生。”乳头属肝经,乳房属胃经。如郁怒伤肝,肝血不足,肝郁气滞,或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或肾阴亏损,冲任失调,以致气滞痰凝,积聚乳房胃络可成本病。
, 百拇医药
    我治疗乳腺增生病有40多年的临床经验,现将临床上的辨治体会简介于下:

    一、辨治方药

    1.肝郁气结型:情志郁闷,心烦易怒,两侧乳房刺痛或胀痛,乳房肿块随情志波动而胀大,月经前期或月经期开始时疼痛或疼痛加剧,月经后期症状稍缓解,兼有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等。舌苔薄白,舌质淡,脉象沉缓或细涩。此为肝郁气结,乳络阻滞。治用疏肝理气,活络散结。逍遥散加减: 柴胡10g,赤白芍各10g,当归10g,郁金30g,川楝子10g,香附10g,橘叶10g,丝瓜络10g,青陈皮各10g。

    2.肝肾阴虚型:形体消瘦,精神不振,偶有午后低热,虚烦不眠,或有头晕,易于激怒,月经周期紊乱,乳房内结节隐痛或胀痛。舌苔薄白,舌质微红,脉象沉细或细数。此为肝肾阴虚,乳络瘀结。治宜调补肝肾,活络散结。方用二至丸加味:女贞子30g,旱莲草10g,菟丝子10g,仙灵脾10g,鹿角霜10g,首乌藤30g,元参30g ,当归10g,白芍15g。
, 百拇医药
    肝郁气结型多见于青春期或病程较短者,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不宜用三棱、莪术等破气药。肝肾阴虚型多兼有冲任失调,治宜调补为主,佐以活络散结。方中元参养阴软坚散结,鹿角霜温化凝滞而散结。乳腺增生病经中医辨证治疗,大多能明显减轻症状或消除症状,多数病例乳房结节可软化或消散。

    对于以上两型的治疗,还要注意调理月经,若时值经前期,胀痛明显或有痛经、闭经史者,选加五灵脂、生蒲黄、川芎、刘寄奴;若时值月经期,加益母草;若时值月经后期,见有舌淡、肝血虚表现者,选加丹参、熟地、鸡血藤;心烦急躁口苦者,加丹皮、栀子;腰酸、少腹冷痛者,选加杜仲、乌药、香附;胸闷便干者,加枳壳、栝楼;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冲任失调者,加仙茅、仙灵脾、巴戟天、上肉桂;乳块明显者,加川贝、生牡蛎、山慈姑,或加小金丹。

    二、局部治疗

    1.消化膏、灭毒膏、阳和解凝膏、威尔贴,任选一种外贴。威尔贴可在穴位贴敷,包括膻中、乳根、期门、阿是(即疼痛处或有肿块处)等穴位。

    2.用考茨怡治疗仪,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乳腺增生病用中医药治疗,疗效良好,预后亦佳。另外,医生还要嘱咐患者避免气急暴怒,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要定期进行乳房检查。,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普通外科 > 乳房 > 乳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