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0322465
医院暴力几时休?病人道德公约引发各方讨论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12日 健康报
     依靠道德还是法律

    近两年来,医患关系有明显恶化的趋势,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被辱骂,被打甚至被杀的报道亦屡见报端。2003年8月24日,在武汉市同济来福康医院发生了一桩惨案,一名因为前列腺炎久治不愈的青年男子手持半把剪刀在医院见到穿白大衣的人就刺,结果造成六名医护人员死伤(其中死亡两人、重伤两人),凶手当场自杀身亡。

    9月15日上午,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一名护士在发现病人静脉输液有渗出后提出需要重新穿刺,结果招来病人家属——一名年轻妇女的拳脚,导致这名怀孕六个月的护士先兆流产。

    非典肆虐,使得原本紧张的医患关系得以缓解和改善,但最近几起医生被打事件的发生,说明这仅仅是一时的假象,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

    为了缓解医患矛盾、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和保障医护人员的正当权益,广东省民盟今年1月曾向广东省人大递交提案,建议由主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部门牵头,制定《病人道德公约》,在社会上广泛倡导患者文明看病。现在,广东省有关部门正拟出台此项《公约》。有关部门和人士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却未必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医患关系是医院、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矛盾也非其中一方的作用能够形成。这个公约以病人为主体,首先将医院和医生置于舆论的不利地位。已经有评论者在报刊上撰文对此予以抨击,以为这是对患者的歧视,有袒护医院与医生之嫌,指出至少要定名为《医患道德公约》。制定政策、发表讲话只从理论出发而很少顾及舆论的反应,是医疗界急需注意的一个问题。据笔者了解,多数医护人员根本没时间看报,对外界的评价不甚了解,一些医疗机构对于存在的问题不敢公开承认,缺乏改进的措施,对不实之词和错误之处也不能及时回应和指正。正是部分医疗机构本身不规范的行为频频招来口诛笔伐,不仅败坏了整个医疗界的名声,也模糊了人们对整个医疗体制的结构性不合理的认识。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这是法学界的一句名言。打人、杀人已经触犯刑律,不再是道德调节的范畴。对于那些已经将法律视若无物的行凶者,道德能奈他何?事实证明,医疗界的集体法律意识淡薄,正是导致伤害事件不断发生的原因之一。很多医院,出现纠纷不是积极出面解决,而是能躲则躲;不管有错没错,只求息事宁人。一些医院要求医护人员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甚至设立“委屈奖”,专门“安慰”被无端殴打的医生护士;被打的医护人员,往往在对方口头的赔礼道歉之后便“宽宏大量”,而绝少追究其法律责任;除非出了人命,否则是不会寻求法律保护的。

    既然我们下决心建设一个法治国家,那就让我们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对于无理取闹、破坏正常医疗秩序和侵犯医护人员合法权利的患者及其家属,不仅应该以情动之,以理服之,更该以法惩之!在法律面前,每个公民都是平等的——任何公民,包括医护人员也包括患者及其家属,都享有人格尊严和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的权利! (梁剑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