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寄生虫病 > 脑囊虫病
编号:10310740
脑囊虫病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46期
     脑囊虫病在我国一些地区还处于高发状态。由于脑囊虫病患者大多是以癫痫为临床表现,所以常常会因癫痫发作而引起严重并发症。笔者于近年研究了曾在临床诊治的124例以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囊虫病患者,其中32例治疗失败。现将这32例患者的病情及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如下,以期为同行提供临床借鉴。

    在这32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约为2:1;年龄为3岁~66岁,中位数年龄为27.12土5.62岁;病程为5天~11年,中位数时间为3.42土1.26年。在这些患者中,有绦虫病史者5例,有食“米猪肉”史者2例。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以癫痫发作为主,其中,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21例,复杂部分性发作7例,单纯部分性发作2例,其他类型2例。此外,有3例患者伴有颅内高压症状。患者的脑电图表现为:弥漫性高幅慢波5例,局灶性尖慢波或棘慢复合波13例,弥漫性棘波4例,低幅慢波3例,但也有5例患者脑电图正常。所有病例的诊断及分型均符合1985年全国脑囊虫病会议规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经CT及囊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诊断者24例,经磁共振成像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阳性诊断者8例。有4例患者还合并有皮下结节,经活检病理证实均为囊虫结节。在用药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检查了肝功能,其中4例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此4例患者先行护肝治疗,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才行驱虫治疗。在32例患者中:以阿苯达唑,即丙硫咪唑治疗者8例,占同期使用该药者的30.8%,剂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20mg,10天为1个疗程,休息10~15天后再用第2疗程,共用药3~5个疗程;用吡喹酮治疗者24例,占同期使用者的24%,按9日疗法,每疗程总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80
, 百拇医药
    mg,共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3个月。驱虫期间适当给予患者脱水剂及地塞米松,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对症处理。这32例患者在疗程结束后0.5~1年复查脑CT,在3年的随访中,均显示治疗失败。患者在治疗后,仍有癫痫发作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脑内病灶较治疗前加重或出现新的病灶,其中癫痫发作类型改变27例、出现颅内高压2例、治疗过程中并发脑疝死亡1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被迫中断治疗2例。复查CT发现:脑内新增钙化点者6例、新生肉芽肿者2例、并发脑积水者1例。分析其原因如下:

    驱虫疗程不足致治疗失败

    脑囊虫病的病因治疗是选用广谱、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虫药,常用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前者作用缓慢,用药后21天才见囊虫在脑组织内缓慢死亡,异型蛋白释出缓慢,故不引起强烈反应。后者作用迅速可靠,主要是通过改变囊虫体内渗透压,使囊虫结节水肿、坏死、变性和纤维化,而达到杀虫目的。若驱虫药选用不合理,或未按规定的疗程、剂量用药,则达不到完全杀死囊虫之目的。在上述患者中,有3例因经济原因中断治疗,1例在用吡喹酮过程中并发颅内高压死于脑疝,2例因肝功能严重受损被迫中断治疗。因此,临床上拟定治疗方案时,应根据病情并结合药物的不良反应灵活掌握。
, 百拇医药
    未坚持抗癫痫治疗致症状加重

    未坚持抗癫痫治疗,是脑囊虫病患者行驱虫治疗后,癫痫仍然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在上述患者中,有13例因擅自减量或停服抗癫痫药而致癫痫反复发作。一般认为,脑囊虫被抗寄生虫药杀死后,一部分将在脑组织内形成纤维化结节或钙化点,若位于大脑皮质或邻近的皮质下部位,仍可以作为致病灶引起癫痫发作。上述患者中的6例,在驱虫治疗后出现脑内钙化点即属类似情况。故在治疗过程中,除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脱水剂和抗癫痫药外,对癫痫发作频繁者,驱虫间歇期乃至驱虫疗程结束后仍应坚持正规的抗癫痫治疗。对于癫痫类型发生改变者,应结合脑电图及时调整抗癫痫药物,避免抗癫痫药停用过早、不规范减药,尤其不能突然停药。

    重复感染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对于合并肠绦虫病而未彻底驱虫的脑囊虫病患者,绦虫妊娠节片将由于患者的呕吐或肠道的逆蠕动反流入胃,经胃液作用,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化出六钩蚴经血液循环植于脑内;或因不注意饮食卫生,摄入被绦虫虫卵污染的食物,也可致重复感染。在上述患者中,有2例患者1年后复查CT发现新生肉芽肿,怀疑与重复感染有关。因此,对脑囊虫病患者应注意检查粪便中有无绦虫节片排出,对合并肠绦虫者应先彻底驱除肠绦虫,特别是绦虫头节,从源头上防止重复感染。, http://www.100md.com(徐大成)